APP下载

铁牯牛

2016-03-15蒋福玲

北极光 2015年10期
关键词:牯牛细沙水牛

蒋福玲

看书的时候,突然想起了铁牯牛——小时候家乡山地细沙里一种灰不溜秋的“牛”——像水牛那样的身躯和颜色,还有一对像水牛那样的弯角,当然比水牛要小多了,可能跟虱子差不多或者稍大一点,因为它跟水牛的这段亲密的“血缘关系”,大家就都叫它“铁牯牛”——蛮神气的名字!

像这种炎热的夏季,铁牯牛们就会在山脊梁处寻找干燥的细沙地,用他们的“锋利”的角使劲地撬开细沙,一层一层,一圈一圈,最后凿出一个厘米见方的漏斗状小洞来,“牛们”就在底下铺起床,再弄一床沙末制的软乎乎的被子,舒舒服服的躺下来乘凉、睡大觉。

那时候我们是喜欢放牛的——尤其是在这样炎热的夏日到山上放牛——当然是真正的牛。三五个孩子一块,把自家的牛赶上山,找一处青草最茂盛的地方把牛系在某颗树旁,然后挥舞着大军开始寻找铁牯牛。首先要选好各自的武器——细长又结实的草秆子,带小钩子的最好,然后猫起腰来寻找目标。这个时候是不敢出大气的,因为我们都信奉“铁牯牛耳朵很灵,一听到有声音就会钻到地底下再也找不着”的劝诫,一个一个都屏住了呼吸涨红了脸完成着自己神圣的使命。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巢穴,那也是绝不可以欢呼的,慢慢蹲下来,取出“武器”开始小心的挖掘:从侧面轻轻地把细沙刨出来——切不可直接从正底下挖的,那样极有可能一下把小精灵给戳伤或戳死;也不可太性急,要是惊动了它,这小家伙就会乱窜,毕竟这是它的老根据地,一会儿就不见了踪影——这是一项需要耐性的巨大工程。等快要触到猎物的时候技术要求就更高了,所以那些比我们年长的“老前辈”都是我们的师父,我们必须拿些草编之类的“礼品”去贿赂他们,以让他们传授我们一些秘诀——这个时候最需要眼尖手快了,瞄准目标,一撬子下去再迅速往上一舀,不偏不倚,一头“牛”就在地上四脚朝天了,它的那些不知是手啊脚啊还是爪子的细物就在空中乱舞,但怎么也翻不过身来,这时候你也可以像它一样手舞足蹈一翻了,顺便欢呼一阵再打两声口哨!接下来的工作就比较轻松了,悠闲的取出早就备好的玻璃瓶,再得意地把秆子伸到那些舞蹈着的“手脚”上,它们会迫不及待的抓住秆子,就像抓救命稻草一样再也不肯松开,你尽可以把它放到你的眼前,慢悠悠的瞅上一阵,看清楚了它的成色、纹路以及各种特殊的标志,再给它取上最美妙的名字然后放回铺好细沙的“宝瓶”里,拧好盖子以胜利者的姿态寻找下一个目标……

一般这样的下午收获都是颇丰的,多的有七八个、十来个,少的也有三四个,带回家里用敞口的小瓶小罐给它们安家,从山上带回的细沙就是它们温暖的床铺,还定时给他们喂不同的食物,剩下的饭粒、地里的小青菜,都是很不错的美味,偶尔有了肉末糖果之类的也不忘记给它们分享一些——大家都盼着自己的“小水牛”能最先像大人说的那样长成“大水牛”。虽然最后,我们的宠物们一个也没能长成大水牛就“夭折”了,但我们一点都不气馁,天天抓天天养,年年抓年年养,一点都不厌倦。

不知家乡的山地里现在是否还有铁牯牛?不知家乡的孩子们现在是否还抓铁牯牛?说不定,哪家的大水牛就是我们的铁牯牛变成的吧?!

——在这样炎热的夏日,想起更炎热的夏日在家里操劳的父母和小时候,那样青绿青绿又纯净的家乡!

猜你喜欢

牯牛细沙水牛
沙漏里的细沙
沙漏里的细沙
赛水牛
水牛喜欢水里钻
小水牛
家乡的细沙羊尾
家乡的细沙羊尾
发扬沩山灵祐祖师的“水牯牛精神”
水牛救了我一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