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计算题典型类型及解法探讨

2016-03-15李许霞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计算题方程式例题

李许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回民中学

高中化学计算题典型类型及解法探讨

李许霞

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回民中学

“高中阶段的化学计算题类型在初中阶段有关化学量、化学方程式、溶液及其浓度等的计算的基础上,增加了化学平衡和PH值的计算,目的仍为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广度、知识掌握的系统性和熟练程度。但题目难度和信息复杂程度要远超初中阶段,往往成为学生学习和掌握的难点,不过只要掌握了常见题型及其解题方法,高中化学计算题其实并不难。本论文就高中化学典型计算题类型和解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高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法

一、差量法

指根据物质变化前后某种量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或关系式,找出所谓“理论差量”。这里的差量可以是质量差、体积差,分别为利用物质、气体物质反应前后的质量差、体积差求解。差量法适用于混合物间的反应,且反应前后存在差量的计算题型。

解题需要抓住的关键两点分别为:①理清差量产生的原因;②理清与差量成比例的量。

例题:将质量为m1的NaHCO3固体加热分解一段时间后,剩余固体质量为m2。

(1)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为多少?

(2)生成的Na2CO3的质量为多少?

(3)当剩余固体质量为多少时,可判定NaHCO3完全分解?

解析:NaHCO3加热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H2O+CO2↑,其中H2O和CO2为质量减量。NaHCO3、Na2CO3和质量减量对应的分子量分别为2×84、106、18+ 44,根据当前质量减量为(m1-m2),即可求出前两个问题的答案。

解题:设已分解的NaHCO3、生成的Na2CO3的质量分别为x、y。则:

(2×84)/x=(18+44)/(m1-m2)

106/y=(18+44)/(m1-m2)

可得:

x=84(m1-m2)/31

y=53(m1-m2)/31

用m1减去x即为未分解的NaHCO3的质量。

NaHCO3完全分解,设剩余固体质量为z。则:

(2×84)/m1=106/z

可得:z=53 m1/84

二、守恒法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在化学反应中存在系列守恒现象,如:质量守恒、原子守恒、元素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等,利用这些守恒关系解题,就是守恒法,可简化解题思路,解决较为复杂的化学计算问题。

守恒法使用过程中,要巧妙选择化学式或溶液中某两位数相等,如正负化合价总数、正负电荷总数等,或者几个方程式某微粒或物质的量保持不变作为解题依据。

例题:在空气中放置了一段时间的KHO固体,其含水为3%,含K2CO3为40%,取1g该样品,投入25ml浓度为2mol/L的盐酸中后,剩余盐酸需用32ml浓度为1mol/L的K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则蒸发该中和后溶液可得到的固体质量为多少?

解析:本题涉及数字较多,化学反应复杂,包括KOH+HCL= KCL+H2O、K2CO3+2HCL=2KCL+H2O+CO2↑。乍看之下无从下手,根据所给出的量计算的话讲非常繁琐。但若应用守恒法,可看出其中CL是守恒的,蒸发后得到的固体KCL中的CL全部来自于HCL,思路一下子就简化了不少。

解题:根据n(KCL)=n(HCL)=0.025L×2mol/L,则:

m(KCL)=0.025L×2mol/L×74.5g/mol=3.725g

三、关系式法

对前一反应的某一产物,在参加连续反应后,又再生成,使得反应形成循环的循环反应,可将方程式相加,消去循环项,找出起始物质与最终物质的量的关系,并据此列比例式进行计算的求解方法。

利用关系式法可以节省不必要的中间运算步骤,关键是建立起关系式,方法有:①利用粒子守恒关系,从微观上看,化学反应前后的同种元素原子个数必然相等;②利用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间的关系;③利用方程式的加合。

例题:在一定条件下,将m体积的NO与n体积的O2同时通入倒立于水中且盛满水的容器中,充分反应后,容器内残留m/2体积的气体,该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m与n的比值为()

A、3:2 B、2:3 C、8:3 D、3:8

解析:剩余气体与空气接触后变为红棕色,则为NO,则于n体积的反应O2的NO体积为m/2。根据题意,所涉及的两个反应分别为:2NO+O2=2NO2、3NO2+H2O=2HNO3+NO,进行叠加可得:4NO+ 3O2+2H2O=4HNO3,可利用叠加后的总反应式计算。

解题:由叠加后的总反应式,可知:

(m/2)/n=4:3,得出m与n的比值为8:3,答案为C。

四、平均值法

是一种将数学平均原理应用于化学计算的解题方法,依据的数学原理为两个数A1、A2的平均值A,介于A1、A2之间,常用于混合物的定量、定性分析,是巧解混合问题的有效方法。

平均值法的规律为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质量分数、生成的某指定物质的量总是介于组分相应量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间。解题时应首先计算平均分子式或平均相对原子质量,再用十字交叉法求出各成分物质量之比。

例题:某物质A在一定条件下加热,产物均为气体,分解方程式为2A=B+2C+2D。已知生成的混合气体相对于氢气的密度为d,则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解析:B、C、D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M=[M(B)+2M(C)+2M(D)]/5,又根据题意可知M=d×M(H2)=2dg/mol,则M(B)+2M(C)+ 2M(D)=5M=10dg/mol。接下来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得出答案

解题:由2molM(A)=1molM(B)+2molM(C)+2molM(D),可得:M(A)=5dg/mol,所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d。

以上是高中化学计算题的典型类型和解题方法,但无论哪种类型,解题均应按照以下基本步骤进行,即:认真审题,解读出有效提示信息,明确题意;运用所掌握基础知识,灵活组合已知信息;找准突破口,形成解题思路;解题过程严格、严谨,对答案合理性进行验算。

[1]庆君君.高中化学常见计算题[EB/OL].http://www.docin. com/,2012-10-16

[2]丁艾力.高中化学计算题解题方法归纳[EB/OL].http://wenku.baidu.com/,2011-12-11

[3]刘全乐.高中化学计算题基本类型计算方法[EB/OL].http:// wenku.baidu.com/,2011-03-07

猜你喜欢

计算题方程式例题
畅想2019年高考物理计算题的创新与坚守
教养方程式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一道化学计算题的守恒多解
初 春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初中化学计算题类型解读
由一道课本例题变出的中考题
一道课本例题的变式拓展
例说复习课中例题的选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