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技巧的探究

2016-03-15付桂芳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把握住中学语文文体

付桂芳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外语实验中学

浅谈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技巧的探究

付桂芳

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外语实验中学

散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对于初级中学的学生来说,无论从理解上,还是运用上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这都需要我们通过多种技巧来组织教学,按照新的课程标准的要求来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对散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的提升自己的散文能力。

2001年颁发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就是要着眼于语文课程的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实用功能和课程的实践性特点;所谓人文性,就是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的思想感情的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我们广大中学语文教师要在中学语文散文教学中,通过对课程标准的把握,来不断的提升学生们对散文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使其在散文方面的造诣能够有所提高。

著名学者钱理群说:“中学语文教育是有双重性的,它既是人文教育,又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能力的训练”。那么,如何在新的课程标准下,对学生们进行散文教学,是我们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我们中学语文教学来说,散文是一种很重要的文体,散文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占了很大的比重,散文教学理应引起大家的重视。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对散文教学技巧的探究,来提高学生们对散文的认知和理解的能力。

一、通读训练

通常来讲,当一篇语文课文摆到我们面前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通读全文。散文也是如此。当我们要想了解一篇散文的话,我们也是要通过通读全文,来对文章形成初步的认识能力,以便于能够顺利的掌握文章。

通读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为教师或伴奏语音朗读,一种是同学们自读或群读。每一种读法对于学生来说都有不同的意义。比如在第一种情况之中,教师可以可以在示范朗读的过程中,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并通过语调的高低,来为学生们理解文章的背景打好基础。在第二种情况之中,教师通过学生们的朗读,可以让学生们初步把握住文章的脉络和主要内容,以便于为下一步的理解打好基础。

二、背景理解

在中学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文章的背景了解,如果不了解文章的背景,读者则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散文来说,比起其他的文章来说,了解文章的背景则显得更为重要。散文是一种特殊的文体,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了解,我们通过文章则很难把握住文章的主旨,并无法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从形式上看,好多散文就有跳跃性的思维,即从一个场景变化到另一个场景没有一定的规律,这也是散文的一个特点,其实,散文本身就是作者在其对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种感觉,然后通过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其不确定性因素很多。

因此,在对散文的理解上,我们一定要充分的把握住文章的背景这样才能够深刻的理解文章的意思。比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在1926年整理出来的,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这样,其文章的背景就会有很大的不同,1926年前的北京正是军阀时期,所以穷人的地位当然是无法保障的,而在南方的厦门,则相对于北方较好,所以其文章的讽刺意味也就会大不相同。这样,只要你能把握住文章的主要历史背景,就可以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了。

三、风格理解

散文的风格大体上可以分为愉悦型、中型和悲伤型三类,无论是写景还是抒情,大体上都可以按照这样的风格去书写。

所谓愉悦型,主要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心情比较舒畅,通过对景和情的书写,能够把作者的那种愉悦的心情表现出来,以便于达到文体风格愉悦,给人以赏心悦目的感觉。这样的文章让人很容易接受。

所谓中型,主要是作者没有什么相关的环境影响,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把文章表达出来。该种散文比较接近记叙文,但又没有记叙文要求的严格,所以大多以叙事或介绍型文章为主。

所谓悲伤型,主要是由于作者自己遇到了重大的波折,或对社会的某种现象感到伤心而产生的文章。文章在表达的过程中,通过触景生情的描写,让读者能够真正的感受到作者当时的那种悲伤的心情。甚至在有的时候,对天气的描写也是一种很好的表达方式。

因此,在我们进行散文教学的时候,把握住文章的风格也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我们把握住文章的脉搏,通过深呼吸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心情。但是,在文章的风格定位上,则需要我们广大教师不断的努力,去提升学生们对文章风格的把握,以便于能够让学生们提升其对散文的理解能力。

四、层次理解

在层次理解上,和语文其他的文体没有太大的区别,也是要求我们让学生们通过对文章场景及心情的关注度的变化,来给文章分出层次,以便于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这里需要说的是,由于散文的特殊文体,对其分起层来则相对于记叙文而言较难,而且,好多散文表面上和记叙文是接近的,所以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认真引导,以便于学生们能够重点把握。

五、影响及意义理解

在这一方面,和我们刚接触文章时所提出的学习本文的目的能够充分的结合起来,一开始,我们就会把文章的大致内容和目的指引给学生,接着,通过我们对散文的学习,来不断的证明我们学习散文目的的真实性,以便于能够顺利的把握。

需要提示的是,在影响和意义方面,我们则更多的需要教师把握住主体过程,以防止学生们理解偏差,导致理解失误。

综上所述,中学语文散文教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它不同于其他文体,需要我们教师按照新的课程标准,不断的提高学生们对背景、风格、影响和意义的理解,来加深对文章的学习,通过过程性的教学,来提升学生们对散文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们的散文水平。

[1]李洪祥.新课标改革中语文创新教学初探[J].文教资料.2008(25)

[2]李景龙.浅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散文教学[J].成功(教育).2008(07)

[3]徐小梅.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色[J].甘肃教育.2008(03)

[4]薛建红.新课程理念下散文教学的朗读技巧[J].青海教育.2007(11)

[5]王辉.论“五四”时期朱自清散文的审美价值[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7(05)

[6]薄培林.《背影》再解读[J].南都学坛.2007(03)

[7]卢建飞.散文教学中教师主导作用的艺术体现[J].文学教育(下).2007(03)

猜你喜欢

把握住中学语文文体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论中国文体发生与早期发展的途径
另类文体巧谋篇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文从字顺,紧扣文体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现在就做
文体不等式
李敖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