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就业为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究

2016-03-15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应用型方向行政

董 亚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以就业为导向的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究

董亚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教育部明确指出要优化高等教育结构,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家政策的指引下,我国一半的地方本科高校进入了新的转型期,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具备核心竞争力、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就业为标准,通过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式创新、培养目标市场化等一系列方式进行教学改革。本文主要探讨在此背景下地方本科高校行政管理专业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法。

行政管理;就业;应用型人才

通过实地考察和网络调研的形式,对地方本科高校300名行政管理专业大四学生的就业意向和近50家企事业单位数据收集发现,其中有近190名选择毕业后到企业单位从事行政管理的相关工作,占到了近65%,有90多名选择考取公务员和地方事业单位,占到了受调查对象的30%,剩下的约5%选择跨专业就业,因此,本文将行政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方向主要分为企业行政管理和公共行政管理两个方面。同时从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行政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以企业行政和公共行政管理为目标的“自我订单式”预培养、就业前实训实习五个环节为突破口形成理论研究框架,进而具体讨论“两个方向主导,五个阶段培养”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该模式在两个就业方向的带动下共分为五个阶段培养,根据学生在校时间具体安排,第一阶段完成围绕专业基础和就业方向的专业认知,在大一期间完成。主要是对于什么是行政管理以及以后就业主要面向的方向等,此阶段侧重于对行政管理两个主要就业方向的引导、就业的现状、就业需要具备的相应能力以及在校期间将要开设的课程等展开,主要目的一方面在于稳定部分因被调剂到该专业学生产生的失落情绪,提高学生专业兴趣,增强学生对于该专业的信心,另一方面为第二阶段的学生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打下全面有效的认知基础。在认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情况完成第二阶段个人大学职业生涯规划书的撰写,该阶段需要在学校就业处、大学生职业规划工作中心的共同协助下完成。初步将学生分为公共行政就业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和企业行政就业方向的职业生涯规划。

第三阶段主要涉及学生大二、大三两年的专业教育,也是培养方案的核心所在。学校教学围绕两个方向展开,专业基础课不再区分方向,一般包括《管理学》《行政法学》《领导科学》《政治学》等与管理学和行政学相关的课程。依据学生第二阶段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基础课程的之上区分方向。面向公共行政管理就业方向的课程应围绕公务员考试和事业单位考试内容及能力要求开设。为了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能够胜任行政职业工作,可以根据行政职业能力的构成来构建行政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以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方式来确定行政管理专业的培养模式。此外党政部门比较重视学生的写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人际关系能力等。为此,面向公共行政就业方向的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应主要由行政学、管理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作为主干学科来进行架构,强化电子政务类和管理技能类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比重,以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公共服务人才素养、能力所提出的新要求。

面向企业行政管理就业方向的课程应该围绕企业招聘行政管理人才所提出的实际能力要求展开培养,适应企业行政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加强英语能力的培养。增加《企业战略管理》《企业运作管理》《管理实践》《经济学》《人力资源管理》《人际关系学》等实用性强的课程,教学主体可以加以细分,传统的《管理学原理》《经济学》《组织行为学》等学科可以由高校老师讲授,而《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战略管理》《市场营销与策划》等实践性、技能性较强的专业课聘请有实际企业行政经验的兼职教师主讲,让学生领回到实践应用和理论的关联和差异,逐渐使行政管理专业培养由传统的“学术研究型”向“应用技能型”转变。

第三阶段的培养理念其实就是围绕社会需求和学生自身规划实行的面向市场需求的订单式预配养。第五阶段即在预配养的基础上利用校企合作、校政配合的方式在在大四阶段将学生的专业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企业行政管理实践环节应该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瞄准工作一线,强化校企合作。该专业学生除了在校内进行公文写作,秘书实务模拟实践外,还应该进行社会实践、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社会实践要服务于相关的模块化教学安排,利用假期对每学期不同的专业模块进行针对性的实践,学校专业老师联系课堂给予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高校要建立合法、完善、稳定、可靠的校企合作系统,企业的行政管理人员组成指导团队,监督指导学生的实习活动,提供一些诸如企业员工的日常管理、后勤服务管理、员工日常考核等实际的企业行政管理业务给学生实践和锻炼,在实践中培养其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补充单纯理论学习的缺陷,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通过“工学交替”和“教学见习”的形式强化专业实习,使教学和实践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应用型教学生态系统。此外,利用校友资源,建立校友职业信息库,召集工作于行政管理领域的优秀校友回到学校,通过职业报告会和实践指导的形式服务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也是专业培养的一种有力举措。

在以上培养模式实施的过程中,以一届学生为一个单元确定每个阶段所需能力和相应开始的课程以及培养重点,但需要结合市场对该专业人才需求的细微动态变化做出反应,在下一届学生的培养上予以微调,其核心是瞄准市场需求和学生职业规划,因此该模式是一个不断调整优化,贯穿着权变思想的动态培养模式。

[1]袁贵仁.转变观念真抓实干开拓进取努力实现高等教育由大到强的历史新跨越[J].中国高等教育.2012(11).

[2]王健.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评价标准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

[3]董亚.独立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陕西西安:长安大学,2015.

作者介绍:董亚(1985-),河南陕县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工商管理。

猜你喜欢

应用型方向行政
关注《行政与法》方式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2022年组稿方向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2021年组稿方向
2021年组稿方向
米其林行政主厨的GENTLEL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