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现今高校就业统计模式

2016-03-15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就业率毕业生

谢 妮

武昌职业学院

浅谈现今高校就业统计模式

谢妮

武昌职业学院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一直被人们诟病,大部分人都觉得所谓就业率,不过是数字的游戏而已。大学生就业率统计过程中的干扰因素有很多。本文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解决措施,以保障高校就业统计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模式

高校毕业生就业水平是衡量高校专业结构和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也是高校得到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认可的重要标志。那么就业率统计数据如何最大发挥其导向性,我们以下方面探析现有就业统计模式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改进对策。

一、高校毕业生在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的根本目的是对大学生的就业情况和就业方向进行明确认知,并以此为参考,对大学专业课程和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安排,从宏观上对就业市场供求关系进行合理调整。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高校就业统计工作现状,明确了解它存在的问题,以有效提升高校就业统计准确度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度,从根本上实现就业统计模式的升级和革新。

1.就业统计中对“就业”的概念界定模糊

现有的就业与未就业的划分模糊。就业,简单而言,即参加工作。当前,高校就业统计过程中没有对就业和未就业的概念进行明确界定。在就业统计过程中,学校相关工作人员普遍将升学和出国留学也纳入就业统计的范畴,导致高校就业统计面临失真和不准确问题,严重干扰了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实质上,这一部分人并没有进入人才市场,继续学习的人员显然没有就业,从而导致实际就业的比例和社会承认的情况出现差距。

2.高校就业质量的评估体质不健全

当前,很多高校没有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就业质量评估体制,制约了就业统计工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学校既是就业统计的实施者,又是直接的利益主体。其就业率直接关系到学校荣誉、职称评定、招生规划和科研经费申请等,导致高校就业统计过程中面临诸多失真现象,以及现今“被就业”现象层出不穷,就业率开始整体虚高。

3.就业统计的时效性问题

时效性问题也是现今高校就业统计面临的重大问题。毕业生就业状况定期报告制度中对毕业生的具体就业率和待就业率定期报告时间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分别为9月1日和12月30日。至今,各地方现行的就业数据上报时间仍是毕业当年的9月初和12月末,分别名为“初次就业率”和“最终就业率”,省里每年只官方公布各高校初次就业率的数据。这较之于前些年的每年6月底上报制度已经有了本质上的飞跃。但是,仍然存在相应的局限性。部分高校并未认识到就业统计的重要性,没有按照相关规定严格执行就业统计工作,统计过程单一、粗糙,统计时间上也存在诸多疏漏,阻碍了高校就业统计工作顺利进行。

4.缺乏社会监督

高校就业统计参与主体以学校和相关教育部门为主。在整个过程中,并没有重视行业和媒体的作用。与此同时,也尚未形成独立的监督机构和评估机构,社会监督和参与度普遍不足。很多高校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就业统计,甚至在就业统计过程中造假,使得高校就业统计信息失真。这种现象在普通院校尤为普遍,就业统计过程中,其学生就业率甚至高于名牌院校。相关负责人要认识到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在就业统计过程中,将社会监督工作落实到位[1]。

5.忽视社会认知

高校就业统计过程中的相关数据,既要对实际就业情况进行反映,也需要社会群体对其进行评判。目前,很多高校没有认识到就业统计的重要性,不注重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就业统计方面的知识,使其在就业率统计方法上和就业标准上存在认知层面的缺失,从而对就业率数据来源持质疑态度,严重影响了高校就业统计效果。

二、关于解决对策和方法的思考

1.高校应切实抓好就业质量,而不是空抓就业率

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多组织开展就业知识讲座、职业规划大赛帮助毕业生竖立“准定位、早动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择业竞争力和就业能力。利用电话、邮箱、QQ群等多种沟通方式做好未就业毕业生跟踪指导。重点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学生、心理障碍学生的就业。宣传基层就业的政策措施和先进典型,激发毕业生的积极性。

2.规范就业统计方法

就业具有明确的概念,其是由劳动能力、求职意愿和相应报酬等行为建构起来的。学校要对就业统计的概念和就业统计方法进行明确和规范,禁止将出国留学和升学情况划分到就业统计范畴,以确保高校就业统计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并提高社会认可度。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也要对不同专业的具体就业情况和行业比例进行细分,借助市场的调节作用,对高中毕业生的具体专业报考情况进行合理调整,使高校专业体系与市场诉求相匹配,实现专业和就业人员之间的均衡性。同时,相关教育部门和高校也要进行市场调整,对相关资源进行合理配置[2]。

结合市场情况和学校情况,对就业率上报时间进行合理研究和安排,将初次就业率统计时间和二次就业率统计时间分别定为9月和12月。高校扩招,使得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多,就业市场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毕业生需要充足的时间去找工作。学校要基于该要素进行就业统计,避免就业统计时间不合理,导致毕业生被迫就业,或者对就业统计结果造成干扰。确保初次就业统计的准确性,保证高校就业统计质量和效果,促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宣传就业统计方法

很多家长和学生对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流程和方法缺乏明确的认知,影响毕业生就业率统计结果。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实际情况,向学生和家长普及就业统计方法,使他们对就业统计流程和操作步骤具有明确的认知,以达到良好的统计效果。例如,200名毕业生,其中,签订正规就业协议的有120人,升学20人,出国10人,自主创业20人。学校要以此为基础,向家长阐释就业率的具体得出过程。

三、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是高校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内容,要以合理督促高校就业工作为根本。教育部门和学校要结合我国具体国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方法和流程进行规范,并完善现有的统计方法,最终找到最完善的对策,使就业率不在仅仅是“数字的游戏”,而能对高校实际就业情况和办学水平进行明确反映,以提高高校综合教育水平,推进高校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1]金钢.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统计方法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8(4):127-131.

[2]张剑.试论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统计评估体系[J].比较教育研究,2004.56-61.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就业率毕业生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2017届毕业生就业率高职高专超本科
本科新闻专业在京就业率较低
数据
湖北美术学院98年毕业生作品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