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机关党员社会化管理的调研和思考
2016-03-15王震
王 震
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
在职机关党员社会化管理的调研和思考
王震
中共桐庐县委组织部
本文以桐庐县开展在职机关党员社会化管理为案例,针对全天候党员管理这一课题,提出要加强党员社会化管理,以强化全天候管理。为此文章深入剖析了现阶段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了在职机关党员八小之外进入社区管理的建议,并对进一步构建党员社会化管理新机制提出新的构思。
在职党员;社会化管理;探索
一、存在问题
1、在职党员方面,参与社区建设的主观能动性还不是很强,存在着主动参与少,被动参与多的现象。有相当一批在职党员的“单位党员意识比较强,而“社区党员意识”却相对较弱,对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的作用这项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作为社区居民的一员与社区党建的相关性,没有认识到身居社区参与社区党建是自己应尽的义务。其次,在职党员作用发挥还不全面。在职党员在参与社区服务中,存在着物资帮助多,思想帮助少,参与环境整治等体力劳动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少,参与便民利民活动多,参与商讨社区发展大计、制定社区发展规划等活动少的现象。同时少数在职党员在参加活动时瞻前顾后、拈轻怕重,也影响了作用的发挥。
2、在各单位和部门方面,反馈激励机制的落实还不是很到位,对在职党员的约束力不够强。由于很多在职党员的所在单位在与社区党组织的双向联系上力度不够,没有定期地向社区党组织征询在职党员在社区的活动和表现情况,造成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与其政治、经济待遇挂钩等制度上没有很好地落实,在单位进行考评时没有很好地体现,存在表现好的没有得到及时的表扬奖励,表现差的没有得到及时批评教育,干好干坏一个样,从而影响了部分在职党员对社区党建的认同感和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由于这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和约束机制上的不健全,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建设随意性很大。
二、建议措施
1、加强宣传,积极引导,力求思想观念上的新突破
首先,要在党建工作的考核上保障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活动的顺利开展。上级组织部门要明确地把能否管理好在职党员队伍,能否发挥好在职党员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列为考核街道社区党组织和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党建工作的重要方面,增强各级党组织共同抓好在职党员工作的责任心;第二,要利用多种载体以广泛的舆论宣传发动在职党员投身社区建设活动。不仅要通过发倡议书、出黑板报、宣传橱窗、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等各种传统的宣传形式,同时要善于总结和宣传在在职党员发挥作用中的典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营造在职党员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第三,要强化教育引导,通过进一步提高在职党员的整体素质来提高在职党员的思想认识。开展在职党员联谊会、座谈会等,组织在职党员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把在职党员的思想统一到参与社区建设是适应“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是加强社区党的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使广大在职党员树立“服务社区、责无旁贷”的观念,变“要你做”为“我要为你做”,提高他们在社区接受管理和发挥作用的认同感和责任意识。
2、创新载体,推进服务,力求方式方法上的新突破
要按照社区党建的主要任务,紧紧围绕社区建设的长远规划和近期目标,充分挖掘、调动和利用在职党员的资源,创新观念、创新思路、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结合社区特色和在职党员的特色,积极探索发挥在职党员作用的新途径,为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更为广阔的舞台。要在继续以各种志愿者队伍为载体,开展好面向弱势群众的社会救助和福利服务,面向居民日常生活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下岗职工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的基础上,从有利于社区党建和创建工作的长远发展着眼,努力丰富“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在内容上,要注重计划性、针对性和灵活性的有效结合,在形式上要注重轻松活泼和严肃认真的有机统一。立足实际,找准结合点,扎扎实实地开展各种既符合社区居民生活娱乐需要,又符合社区管理与社区创建需要的活动。
3、健全制度,强化落实,力求管理机制上的新突破
首先就必须在强化制度建设上下功夫。要把年终考核社区参与制度、信息反馈制度、奖励制度等七项管理和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并严格落实到位。比如:信息反馈制度和考核奖励制度,规定各单位和部门党组织向街道社区党组织提供党员花名册,督促本单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登记,接受街道社区党组织和管理。街道、社区要全面推行《在职党员登记卡》管理办法,根据需要定期把在职党员在居住地的表现情况向所在单位党组织反馈。各部门、各单位评选优秀党员和先进个人、选拔任用干部,要征求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意见,要把提拔领导干部征求社区党组织意见作为一项制度坚持下去。
三、对构建党员社会化管理新机制的进一步思考
1、党员社会化管理的工作理念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相适应
党员社会化管理必须突破原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理念,必须打破党员只是“单位人”的思维定势,树立党员是“社会人”、“社区人”的新观念,从“社会人”的角度来审视,把党员的教育管理作为各级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和长期任务来抓,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机制,使党员教育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同步,防止出现“管得了的见不着、见得着的管不了”的现象。
2、党员社会化管理的党组织设置必须与社会发展变革、新的社会管理体制相适应
党组织的设置,必须适应社会发展和社区新体制的需要。根据社区党员人数及分布情况,按照有利于开展工作、有利于服务群众、有利于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的原则,科学合理的调整、设置社区党组织。要进一步完善党员分类管理的办法,对不同类型的党员提出具体标准、具体要求、具体目标,搭建社区党员发挥作用的广阔平台,使社区党员始终保持先进性。
3、党员社会化管理方式必须与构建和谐社区相适应
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切实保障党员的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党务公开,营造党内民主的良好氛围。要不断改进党员教育管理的方式方法,紧密结合在职党员的思想实际,坚持小型、业余、精品、务实的原则,创新活动载体,激发在职党员参与创建和谐社区的积极性,引导在职党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要打破静态管理的传统思维,做到党员不论走到哪里,都能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感受到党组织的关怀与温暖,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党员的先进性。
[1]中共南宁市委党校课题组.构建党员社会化管理新机制[N].广西日报,2006-07-16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