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防范心内科护理风险的对策

2016-03-15马春艳

科学中国人 2016年26期
关键词:心内科规章制度科室

马春艳

黑龙江省嫩江农场医院

防范心内科护理风险的对策

马春艳

黑龙江省嫩江农场医院

在探讨心内科护理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对策,以期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从而为病人营造一个更为安全和优质的护理环境。

心内科;护理风险;防范策略

心内科患者多为中老年人,他们一般病情较为严重而且变化也很快,同时中老年心内科患者都有其特殊的生理和心理表现,再加之其本身的疾病和外部环境的改变等因素,都使患者护理的安全性受到严重影响。鉴于此,有必要在临床上及时发现护理的各类风险,并进行有效处理,从而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1 心内科护理风险因素

1.1护士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护士直接实施医疗护理活动,在护理过程中的相关规章制度的落实与否和护士的个人素质高低,集中体现着护理的水平和质量。在工作中,如果护士不具备较强的责任心,或者不能严格执行相关的规章制度,就会导致护理责任风险的发生。例如:针对危重病人在床头交接班时不够认真,不严格执行“三查七对”,不认真遵照医嘱进行查对;不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一级护理巡视;值夜班时不戴口罩就进行无菌操作等,都可能导致发生差错类事件。另外,护士通常习惯被动地按照医嘱工作,应急传呼都是被动进行,对操作性工作比较重视,而对于无形工作如观察病情等则比较轻视,很少或者不做预见病情变化的工作,这是导致发生意外事故的主要因素。

1.2护士的技术水平不够、应急能力不强。对于心内科病人而言,他们的病情往往是瞬息万变,同时相应的诊疗技术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大多数临床护士都年纪很轻、工作资历浅,缺乏护理经验,不能熟练地进行专科技术操作,因而很难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此外,护士如果不能熟练地使用和操作呼吸机、颤仪和监护仪等相关的抢救设备,不能及时识别各类型恶性心律失常现象,那么病人的生命安全或受到直接的威胁。

1.3护士不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法律观念薄弱。护士不能有效地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沟通,不告知患者的病情和自身的护理行为,或者不当告知,都会引发护理纠纷或者投诉案件。同时,护士如果法律观念不强,不及时进行护理记录,或者记录不准确、字迹潦草甚至随意进行涂改、利用同一笔迹进行重抄等因素,也会导致发生护理纠纷。

1.4心内科病人本身的病情具有很高的风险性。心内科病人可能由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心脏骤停、心源性休克的诱因而发生心源性猝死;溶栓等诊疗措施本身的风险性也比较高;病人因为改变了生活习惯,如活动受到限制、卧床进行大小便等,因而极度不适应,可能导致发生风险事件;大多数心内科病人年老体衰,在患病时往往由于浮肿、压疮、坠床或跌倒,从而危及生命。

1.5不良的环境问题。因为护理环境不佳如噪音大、地面比较湿滑、病房内放置较多的加床等,也会导致护理风险。

2 防范心内科护理风险的对策

2.1强化落实规章制度和“慎独”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医院和科室领导要引导和教育护士在工作中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确保做到恪尽职守,在工作中一旦出现失误,一定要第一时间汇报,不管失误大小,绝对不能瞒报或者自行处理,以免错过补救的最佳时间;科室应成立监控护理质量的领导小组,严格督促检查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同时,科室全体护理人员必须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深刻认识到护理工作的连续性,如果发现上一班有工作内容被遗漏了,接班者要主动及时加以弥补。

2.2加强护士培训,提高技术水平和应急能力。医院和科室要全面制定护士培训计划,特别是对于新入职的护士,科室要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制定详细、全面落实岗前培训计划,并通过严格考核后方可上岗;在工作过程中,可以通过上业务课、晨会提问和疾病护理查房等多种形式,促进护士学习最新的护理知识;针对急救护理相关知识与技术开展专业教学,讨论分析患者的具体病情,全面深入地查找护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通过预见性护理程序制定科学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确保护士能够全面监控、及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

2.3加强沟通,和谐护患关系。护士应该坚持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不断增强沟通能力、丰富沟通技巧。充分尊重病人应有的知情同意权,特别是在进行溶栓等高风险操作的过程中,要采取适当的方式,通过适当的语气把相关的治疗措施向病人及其家属进行解释和说明,保证他们清楚治疗的目的、预期的效果、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以及在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意外情况,绝对不能因为方式或语气不当而导致病人过分地紧张和担忧,从而使病情加重。总之,护士要坚持以病人为本,对他们给予充分的理解和尊重,最终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2.4强化护士的法律意识,增强他们防范护理风险的能力。可是要组织全体护士认真学习《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在此基础上,认真全面地分析评估科室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的或者可能存在的风险,使全体护士高度重视相关的法律法规,从而切实增强他们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与能力,严格按照操作规程从事护理工作,确保准确无误。

2.5对病区环境加强管理,确保护理安全。尽量把危重患者安排到靠近护士站的病房或者急救室内,以便于随时观察和及时抢救处理;如果患者神志不清,或者是老年人、小儿等患者,要在其病床上加装护栏,并注意把锐利的器具、暖瓶等危险物品移走,从而避免患者坠落床下,或者发生烫伤、划伤等意外事故;要把有关物品放到行动不便患者容易取放的地方;注意保持走廊、卫生间、病房、开水房等处地面的干燥,并在潮湿的地方设置提醒防滑的标志物,以防止患者摔倒而意外受伤。

3 结语

心内科患者的病情变化快、比较难以预见,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如果风险意识不强,不能做到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将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因此,科室和全体医护人员必须切实增强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工作责任感,不断增强护理能力,提高护理质量,从而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

[1]蔡学联.护理实务风险管理[M].第2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5:5.

猜你喜欢

心内科规章制度科室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协同护理模式在心内科护理中的应用体会
分析情景教学法与案例分析法联合应用于心内科护理教学价值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劳动规章制度法律问题研究
浅析公立医院内部绩效审计的作用
中国民主促进会规章制度制定条例
浅谈心内科护理存在的风险和应对策略
爱紧张的猫大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