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叫车平台不妨换一种“活法”
2016-03-15
地方性叫车平台不妨换一种“活法”
【舆情回放】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20个城市上线了地方性叫车平台,其共同点是官方色彩浓厚——政府搭台,出租车企业唱戏。这些地方性叫车平台,多数投入都如泥牛入海,其中半数已处停滞状态。
【网络舆情】
@中国网:这些地方性叫车平台,本也是打着创新的名号,却封闭自守,既赚不到钱,又难以叫好叫座。如果这近20家地方性叫车平台来个成本审计,估计糊涂账之下还掩映着不少方向性与操作性的大问题。
@法制晚报:地方政府应从网络约车市场抽身,坦然面对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颠覆和重构,积极拥抱新兴产业,而非用行政手段限制和对抗,才是顺应时代趋势的最好方案。
【决策点睛】地方叫车平台与其在寒冬中苦撑,不如换一种“活法”,将地方叫车平台交给市场,而政府通过放宽私家车的准入限制,加大对网约车的安全审查,提高网约车的供给和安全系数,同时做好监管、做好服务就好。此心心同此理。管理好基层公务员这支队伍,既要严惩“雁过拔毛”的微腐败,同样要对那些踏实干事的基层干部多一些鼓励,多一点待遇,多一些支持,让他们放心、安心、尽心在基层工作。
【网络舆情】
@新京报:要改变其窘境,还得靠基层公务员薪酬体系和涉贫救助机制的完善,针对个中真正的困难户,纳入到“精准扶贫”的序列中。现代社会,本就该让包括基层官员在内的所有人过上体面生活。在此之前,对“开专车副镇长”法纪处分之外的苛责,并无意义。
@光明网:“开专车副镇长”引发普遍同情,其实就是对制度尽早补位的敦促:也只有对基层官员的薪酬体系和涉贫救助机制完善,才能避免将个体推向“为避免违法违纪(贪污)而不得不违法违纪(搞兼职)”的进退维谷境地。
@张家界在线:从严治党、从严理政。“严”字当头成为整个社会的主旋律,在这样的基调下,法与情、制度和道德、偏见和理性矛盾交加。副镇长开网约车虽不算重大事件,但从三重维度看,内容确实很丰富,值得深究。
【决策点睛】针对基层干部中的困难户,包括因病致贫的,要实现必要的扶贫救助,将其纳入“精准扶贫”的序列中,而不能因其公职身份就斩断其救济渠道。中国的基层需要一批能吏、治吏,要给他们待遇,给他们权力,让他们担负起应负的责任,中国基层治理才有前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