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源头做好贫困识别工作
2016-03-14潘桂妹
中国报道 2016年3期
潘桂妹
在以往扶贫工作中,受贫困定性手段的局限,在实际识别过程中,仅依靠贫困发生率、人均纯收入、贫困人口基数等一些常识性指标来确定是否为贫困村,而对于贫困村的类别、贫困级别缺乏必要的识别。建议对贫困乡、贫困村、贫困户进行建档立卡,逐乡逐村逐户制定帮扶规划和具体扶持措施,引导扶贫项目、资金、措施、力量精准到点,作用到位。从源头上做好贫困识别工作,在以往自上而下测算贫困人口规模基础上,通过采取自下而上的贫困群体识别参与制度,修正和确定贫困人口的规模,让所有贫困人口都能得到政策的扶持。在构建科学的指标评定体系和基层严格审核的基础上,还可以采取第三方合作的方式进行贫困群体识别,避免人为的主观性评定。在扶贫投入方式上,应科学制定扶贫资金指标,与当地特色产业结合,将扶贫资金投入到重点地区、重点产业和重点人群,加大老少边穷地区扶贫资金的倾斜力度。贫困地區往往也是自然生态保护的重要地区,可以在扶贫工作中捆绑使用生态建设、扶贫开发、小城镇建设等多方国家扶持政策,试点村全面实施退耕还林、生态保护,用生态补偿资金、扶贫开发资金等来保障移民的生存和发展,加速贫困人口脱贫和小康社会建设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