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上脱贫短板
2016-03-14王芳
王芳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项举世罕见的脱贫计划:未来五年要使现有标准下的7000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2015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无疑,让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判断我国是否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而将“五年脱贫7000万”的梦想照进现实则是一项极为艰巨的工作。
从“扶贫开发”到“脱贫攻坚”
“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2月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江西井冈山的一个贫困村视察时强调。这是习近平连续第四年在春节前到欠发达地区考察,扶贫脱贫是他牵挂最多的问题。
事实上,我国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始于1986年。那时,国家成立專门扶贫机构,安排专项资金,规定了贫困标准和国家级贫困县标准。资料显示,1985年,农民年均收入低于150元的县纳入国家级贫困县。1994年,政府又将贫困县的标准由年人均纯收入150元调整为400元。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国家扶贫标准也不断上调。2008年至2010年,年人均收入从1067元上调至1274元。“我国现行贫困标准是2011年起实施的,标准为2300元。”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刘永富说,2014年现价为2800元。
参与扶贫调研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各地按当年价格计算的2015年贫困标准是2900元左右,而在扶贫工作一线的干部普遍反映如期脱贫有难度。
这个“难”也同样体现在中央相关工作会议的措词上。“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把‘扶贫开发’改成‘脱贫攻坚’,这有着重大的意义。”国务院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一是明确了到2020年这一时间节点,我们一定要兑现脱贫的承诺,不能留下锅底。二是从强调过程和手段转向强调成效和结果,不能只讲投入不讲产出。”
“到2020年,如果现行扶贫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按物价指数推算,那时扶贫标准在4000元左右,主要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上述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表示,但不能认为今后农村贫困问题就解决了。从国际上看,欧美发达国家依然有贫困现象,只是贫困的内涵不同,扶持的标准更高。
沉重的扶贫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持续向贫困宣战,成功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七亿多人,但扶贫任务依然艰巨。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还有7017万人。根据目标,未来五年,我国每年要减贫1170万。7000多万,相当于一个中等国家的人口总规模,超过英国或法国的总人口。
“我国贫困人口规模庞大,更严峻的是这些人口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分布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李国祥表示,这些地区基础条件差,开发成本高,脱贫难度相当大。
刘永富也表示,还有不少人居住在不具备生产生活条件的石漠化等生态脆弱地区,即使花很大代价帮助脱贫,也是暂时脱贫,很快会返贫。
长期以来,我国贫困问题十分复杂,扶贫开发存在着贫困人口底数不清、针对性不强、扶贫资金和项目指向不准等问题。为此,201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意见》规定,国家制定统一的扶贫对象识别办法,对每个贫困村、贫困户建档立卡,建设全国扶贫信息网络系统。
决战贫困的关键在于精准。在刘永富看来,要确保脱贫攻坚成效,就必须解决好“帮扶谁”的问题,确保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致贫原因搞清楚,以便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
习近平首次提出“五个一批”工程让精准扶贫有了明确的战略思路。实施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的“五个一批”脱贫措施,为脱贫开出了破题药方。
承诺如何兑现
五年脱贫7000万,被认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突出的短板。而如今的问题是,如何将这块短板补上。
“在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的情况下,我们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已经或即将采取一系列超常规的举措。”这位负责人表示,主要措施是对扶贫对象全面建档立卡,向12.8万个贫困村派驻工作队,对贫困家庭实施针对性帮扶。
据悉,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已实现全国联网,各地正在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贫困考核机制、干部帮扶机制、资金监管机制、社会动员机制逐步完善,为脱贫攻坚提供了制度保障。
针对贫困地区的考核机制向来备受关注。“对于贫困县,我们出台考核机制、约束机制和退出机制,引导贫困县党委政府将主要精力放到扶贫开发上来。”上述负责人表示。
为完成脱贫目标,从中央到地方都下了很大的决心。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2个扶贫任务重的中西部省份的党政领导与中央签下了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2月1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省级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引导省级党委和政府把更多精力用到扶贫开发上来。考核办法瞄准了中西部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考核内容包括减贫成效、精准识别、精准帮扶和扶贫资金。
截至2016年2月中旬,河北、山西、内蒙古、吉林等15个省(自治区)制定了《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扶贫考核权重占到60%以上,最高的达到80%。
此外,扶贫开发投入的不断加大、政策体系不断丰富强化和扶贫机制体制的不断完善,也为如期脱贫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
“近年来的减贫实践和成效充分证明,只要加大投入力度、选择正确道路、瞄准贫困对象,就可以较好地实现减贫目标。”上述负责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