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iUAP:大平台、一体化服务企业移动化
2016-03-14
众所周知,传统的软件产品与应用是集成的、一体化的,但更多用于PC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的应用基本呈现APP化、轻量化与云化。用友IUAP作为面向大型企业与组织的企业互联网开放平台,通过连接企业应用的各种端以及端上的所有数据,同时提供后端的云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平台等,以此服务企业向移动互联网转型。
茅台供应链APP 2人2周交付
近年来,茅台通过用友iUAP的集成平台实现了系统间的集成,并对集成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展现。
当业务量越来越大,市场需求变化越来越快时,茅台的管理人员发现,只有实时掌握供、销、存等数据信息,才能准确捕捉市场动态,快速做出决策判断,但问题是供应链上的库管员、质检员等岗位业务繁忙,基本处于移动办公状态,无法使用PC端录入系统单据。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茅台的管理者们发现他们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通过移动APP就可以很好地解决库存、质检等单据录入和管理工作,通过APP就可以让茅台的酒库工艺流程管理更规范,酒库库容情况实时化、可视化,并实现供应链问责可追踪。
经过仔细考量与对比,茅台最终决定采用iUAP Mobile(移动平台)快速开发APP的模式,这样不但可以满足茅台的一些个性化需求,而且可以跨平台,降低成本,更重要的是,通过iUAP Mobile可以很好地与后台数据进行衔接。
茅台通过iUAP Mobile快速开发出了满足自己需求的APP应用,通过移动端口不仅接轨了移动互联网,也为其他业务的碎片化管理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与传统的桌面应用需要实施部署6-12月的周期不同,通过移动平台可以快速交付移动应用,茅台经过2人2周的开发,移动供应链管理APP应用就交付完成。
通过iUAP Mobile,茅台对供应链项目的改造完成了系统登录、权限控制、采购到货单、到货感官检单、采购入库单、材料出库单、转库单等的相关功能和业务逻辑的成功实现。
供应链管理APP的出现,极大提高了供应链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如今,茅台的库管员、质检员等岗位员工,能够通过移动端进行信息录入、管理、查询等操作,同时使得供应链上的信息与后台数据连接无缝化、实时化,改善了库存管理状况,并且能够在供应链异常情况下为相关人员提供有效预警和智能提醒信息。凭借全新的移动模式,改变了员工完成工作的方式,突破了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完成工作,大幅提升了工作效率。
通过APP,可以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互,缩短供货周期。茅台可以快捷地与供应商进行信息交互,获得供应商的供货情况,并可以随时对供应商上传的信息进行汇总、统计、分析与预测,及时应对市场环境变化,提供销售策略调整的决策。
供应链管理实时化,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库管员可以实时更新货物状态,进行运输以及装卸事务处理,从而增进现场事务处理效果,改进数据的准确性,提高机动性和便利性。
移动开发平台
开放性与一体化并进
采访过程中,谈及影响企业移动平台开发所要注意的关键因素,企业互联网平台事业部售前总监岳昆对《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总结道,开发平台只是企业移动平台研发的环节之一,另外还包括了集成与应用等项目,其中开放性在开发领域中占位重要。从产品设置与技术角度入手,iUAP各个部分均考虑自身及其支持部分的开放能力,开放策略包括提供开放API、部分工具免费、对合作伙伴或客户开放部分源代码等。
如果从实际应用方面考量,“我们对用户的价值在于是否可以引入更多的合作伙伴,是否可以让重点用户充分展现自身的能力等方面,最重要的还是业务积累,是否可以在某个行业提供有价值的应用以及模版,是否可以让行业客户实现这些应用才是最关键的。”岳昆补充道。
在移动平台开发的过程中,除了关键的开放性其实还有一体化方面,这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写代码问题,而是怎样让用户应用快速上线以及方便升级,这是一种全生命周期的概念。据了解,“软件全生命周期一体化”概念需要分几个层面讨论。从移动应用的大环境出发,可以直接理解为移动平台的一体化。例如开发层面的一体化,其中可能包括前端设计、编译、运行以及测试等方面,这是一种全方位的服务流程。企业互联网平台事业部总经理罗小江说:“作为用友iUAP平台,我们不单单给用户提供工具,更多是一种环境,涵盖了之前所提及的一系列过程,从而达到简便完成架构。这其中涉及自动版本上线,自动测试等方面,根本意义在于不仅仅简化了使用者,还可以预知很多可以开放出来的环境。”
众所周知,开发性具备共性,移动开发平台的价值是否只通过厂商来解决,是否可以保证更好的先进性,是值得关注的问题之一。岳昆认为,就此可以将开放的用户采用众包的形式,将一些技术部分甚至是模版抽离出来进行规范化,进而放到平台中加以应用,通过“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方法让更多人加入其中,未来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构建这样的一体化平台。
多角度人才与技术架构
企业敏捷开发移动平台涉及各种专业人才的储备。据了解,用友iUAP也会选择和部分高校进行联合与互动,例如与北京邮电大学以及中国地质大学等,更多涉及到种子选手的储备,针对没有面对社会的人员积累,输送人才是重要的一方面。另外设置一些联合实验室或者相关全国性的比赛,用来预言移动平台发展的技术方向,以应对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因为高校具备较好的技术人才培养体系,而用友iUAP又涉及一些可行的实践项目,两方配合事半功倍。
针对人才的产业链,上游方向用友与一些行业内的厂商有过紧密合作,开发伙伴会利用平台交互落地自己的项目,同时也会利用平台进行行业内的相关研发。如今,具备iOS、 Android尖端开发技术的人才大多聚集在BAT 这样的大公司,优势的资源条件便于他们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产生良性的技术循环。而一些传统企业和没有专门APP开发的公司毫无疑问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所以产业链方面的人才储备可谓重中之重。
交叉编译兼得“鱼与熊掌”
从核心技术层面出发,目前的移动平台发展倾向于一种融合,更详细来说是H5与原生相融合。但在技术领域,业界普遍认为并不是单纯的一种技术应用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更多应该侧重多元化。例如在具体实践中,B2C对原生体验的要求非常高,每个人的审美不同,需要满足多样要求;B2B方面又有自身的特殊性,除了满足极好的迭代性之外,还要求某些页面的流畅性,这就要求原生和H5很好融合,就像微信一样。
用友iUAP中心移动平台相关技术人员告诉《中国信息化周报》记者:“一个好的平台,必须满足多方面的需求,这就需要技术的多元化。用友iUAP实际上在技术多样化方面的表现是十分突出的,这一点与其他平台相比具有显著区别,值得称道的技术壁垒之一就是交叉编译技术。该技术可以完成原生体验,也可以构建H5,多样性突出。
交叉编译技术可以获得纯粹的Native能力,Hybrid技术为传统的Web技术插上移动的翅膀后,Hybrid-Native技术对传统的Hybrid技术是一个优化。通过私有浏览器,同时获得了H5应用的动态部署能力以及Native的表现力和性能。交叉编译技术,通过技术方式做成跨平台,达到应用升级的能力、动态能力以及很好的原生体验,实现“鱼和熊掌兼得”的目标。
相关技术人员表示,移动平台发展了几年,在技术发酵方面已经累积到了一定程度,有人觉得2016年可能是元年,也算比较恰当。过去几年包括软件方面的积累,众多平台厂商的不懈努力,以及设备硬件方面性能的提升,同时包括企业对移动的认同与认可程度都日臻成熟,可以说未来移动平台的发展将会呈现一种风暴的状态。
从技术层面来说,H5所带来的影响会越发深刻。起初只是得到了部分人的认可,进而带来了浏览器的方式促成了跨平台。为什么一提到跨平台会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最主要的就是其受众范围比较大,这种Web层面技术从2000年就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多年积累了很多相关人才,吸引了大批的开发者,更多是由于它的操作比较容易。作为平台研发来讲,Web技术也是最容易操作的。
针对开源的想法,“开源需要也很好,但不能原封不动都放入企业,这个需要用审视的眼光去判断。一旦让平台适应不同的领域需要是很有难度的,因为每个领域的具体要求与诉求是不同的,要注意与技术匹配的能力。”罗小江强调。
移动是原有信息系统的延展
谈及用友iUAP如何让企业移动平台开发同原有的信息化系统实现平滑稳定地融合的问题,岳昆表示,所有的企业端APP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一种系统的延展。用友iUAP对此可以做到所有针对后端服务的对接,从标准化的角度做到接口统一。例如缓存要求,集成要求等,保证后端高效运行。
例如,一个企业最初的信息化后端系统只针对内部员工,用户量只有几百人,当把后端系统暴露到移动端时,在用户量激增的情况下,用友iUAP就可以利用相关技术防止后端系统瘫痪,或采取用户排队抑或是缓存经常访问的资源信息等手段,保证企业虽然构建了移动化平台,但不会损害后端系统的正常运行,当然这只是移动集成的一个方面,对此用友iUAP不但完成了技术方面的保证,也实现了业务方面的突破。
谈及用友iUAP区别于其他移动平台的特点,我们认为这取决于一个“大平台”的概念,并不单单侧重哪几个方面。例如API接口,用友iUAP可以提供相对完整的打包方案;另外在企业信息化的过程中更多涉及企业应用模块,将模块进行打包服务对企业移动信息化也会产生很大的助力作用。
应用是来解决业务问题的,平台是来解决技术问题的,服务是用来解决用户最终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这号称是企业移动平台的“三驾马车”。目前,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及侧重体验化与便捷性成为发展趋势,是否可以保证用户采用非常简单的方式达到很好的效果成为发展关键。未来,用友iUAP会将更多有价值的东西接入进来,推进行业化与领域化来满足更多企业的移动化需求。
记者手记
每一次技术变革均将带来行业的重新洗牌。毫无疑问,未来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将不可避免融入到全社会"移动化"的浪潮中。在移动信息化初期,移动应用数量少,专业性突出,企业级移动信息化应用整体呈现"小而专"。
从具体的应用层面看,目前的产品多数还是围绕着企业边缘业务系统进行发展,深入业务核心系统的产品并不多见,针对企业核心业务系统实现移动化的需求一时还不能充分满足,希望未来能有更多融合行业特点并紧贴核心业务系统的移动应用方案推出,移动信息化产品也将具备越来越多的业务属性,进而构建竞争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