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唯有智慧,再无设备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数字化未来

2016-03-14小帅

户外探险 2016年3期
关键词:手环小米设备

小帅

照理说,我并不算是“可穿戴智能设备”这个其实挺拗口词汇的忠实追寻者,于是在这篇文章的开头,我便设置了一个中性而并不那么褒义的基调;我们讨论装备其实是在讨论装备本身的服务性,而非本能的替代性。这个前提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我们对数字化服务的需求是在合理运用还是已经被其奴役。

举一个其实只算搭边的实例,它算是智能,但其本身并不算可穿戴,要问它和我们的户外生活有关系吗?当然,因为体重是大多数有氧运动的最大阻碍,因此,我要说的是最近我使用的一款智能秤,之所以称为智能秤,是因为通过它不只能得到自己的体重数据,还能了解自己的BMI(即身体质量指数)以及多项身体指标,根据你的身体数据系统会有针对性地给出运动和饮食建议。

话说回来,我们谈论的是可穿戴,为了让以上的例子离我们的主题更近,我们延伸一下这个智能秤的使用和交互方式,它并不能在那个白净的大白板上给你任何反馈,反馈需要你的手机介质APP的帮助,于是当你的手机传输连接开始的时候,你能否认它是可穿戴装备吗?

事实上,关于可穿戴设备的概念早被普及,因为中国有着神奇的“小米”。对于小米这个品牌有一个不争的事实,它拉低了智能产品,尤其是手机产品的售价,以低价去冲击市场不失为培养用户使用习惯的一种方法,当初小米手机刚出来时就是以低价才为人所知。而同样的,现在小米用低价让人们知道小米还推出了手环。反正就几包烟的钱,买个新鲜玩意试试相信是大多数人的心理,于是概念就这么普及开来。

以小见大,小米手环虽然看似只是发布会上一个小小的配件,但从它开始,小米完成了一个新产品的布局,一个更全面、广泛的生态系统圈正在收拢,之后起到穿针引线作用的可能正是这个仅79元的手环。79元的售价也再次让小米成为价格屠夫,转瞬间拉低了这类产品的价格,可以预料到之后其他厂商推出这类产品在定价时多少会掂量下。

总体来说,小米手环目前的这些睡眠、运动记录功能和大多数产品无异,基本相同,只是在显示、记录等方面改变了形态而已,本质上无区别,但79元所换到的使我们不得不在媒体上谈到它,起码在市场上,这是一种成功。

但也正如智能手环一样,我相信长时间使用后,其数据的累积和变化会对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产生巨大的价值。但在使用过程中,我也遇到了困惑,最典型的便是我需要每天都站在秤上测试,这看似不应该是个问题,但是对于一款应该为生活带来便利的智能设备来说,它却给我带来了不便—我每天需要想着测试,需要站在上面一会儿,如果中途我一段时间出差了或者由于忙乱忘了测试,那么我就获取不到信息了。

为什么本来应该为我的生活带来便利的智能设备,却需要花费我不少精力,以至于给我带来了一些不便呢?这真是一个悖论。科技的使命是解放人类,而非奴役人类,可现在我们却越来越被科技所奴役,智能手机让我们一刻不离屏幕,可穿戴智能设备让我们越来越“臃肿”,云服务让我们越来越没有隐私难道科技就真的不能让人越来越轻松吗?

我的佳明(Garmin)Forerunner 220 圆形造型,45mm直径,厚度只有12mm,重量只有41克。非常轻量化。220外观时尚,显示采用了彩色屏幕,可以作为日常电子表佩戴。充电一次可以使用六周,如果使用GPS官方给出的数据是10小时,实际使用情况也基本接近这个数据,还有类似一键启动的功能,对很多入门跑者来说如果不想研究复杂的设定功能,只用默认模式就已经足够了。操作只剩搜星、开跑这两步简单的操作。

这也是我开始定义的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最实用也是最好用的例子,虽然从佳明(Garmin)GPS运动手表系列来看,Forerunner 220基本就是其入门型号,但也正因如此,快捷的操作和简单易用的功能其实能让你更加适应设备,在想好你需要什么之后,合适的设备其实远远好于最高档的“装X”感。

但就目前整个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趋势来说,它已经越来越成为我们的负担了,拥有钢铁侠那样的装备当然让人向往,可你并不真的想穿着它上班、吃饭、约会甚至睡觉吧?可现在的可穿戴智能设备却恨不得我们这样,比如智能手环。

在我看来,可穿戴智能设备是人类美好向往的结果,但它不应该成为人类的负担,因此现在的形态绝不是它的最终形态,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发展应该是从无到无限多再到无限少的过程。

第一阶段:无为阶段

对于可穿戴设备的创造其实源于人类的本能和美好向往,数百万年的进化并没有将人类塑造成一个完美的物种,他们视力有限,听力有限,智力同样有限,他们无法完整地了解过去,也无法准确地预测未来。在古老的人类眼中,完美的人类应该像天上的神那样有千里眼、顺风耳,手脚可以无限变长变短(十八罗汉),并且应该像玉帝那样无所不知,掌握着人类的过去和未来。这些能力正像可穿戴智能设备一样是有限的人类组织和器官的延伸。这一点在西方表现为上帝和他的《圣经》体系。

在民间,人类对于此的向往在东西方分别表现为民间高人用看手相和看水晶球的方式预测人类的未来。当你来到一个卜卦者面前,他会根据你的手相预测你的未来运势,包括你的身体状况、职业状况和婚姻状况等。这一点正是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核心价值——通过数据预测一个人的未来状况(现在主要表现为身体状况)的表现。人类对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古老想像就是像孙悟空那样随意支配身体,像卜卦者那样(他的智能设备就是看手相的眼)可以预测未来。只不过这样的智能设备完全是人类身体器官的延伸,它完全没有给人类带来任何负担。

可穿戴智能设备现在之所以火,正是因为它满足了人类的本能。

说到本能,能让我联想起来另一款户外品牌的智能手表,颂拓(SUUNTO)本源。千岛之国芬兰拥有着茂密的丛林、密布的岛屿、北欧的神话都一直让我着迷,卡累利阿馅饼、浆果酒、NIGHTWISH更是让我为之抓狂。在我心中,芬兰神秘、现代与古朴并存,而SUUNTO产品也充分体现了其民族文化底蕴。虽然这看来像是广告说辞,但事实上,关于产品和需求之间的关系,颂拓(SUUNTO)也确实处理得不错,虽然ESSENTIAL近乎天价的价格让绝大多数因为外形就为它折服的爱好者们望而却步,但关于人们希望“获取”的“本能”来说,“本源”探究的似乎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欲望。

第二阶段:无限“需求”阶段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第二阶段,正是我们现在经历的阶段。看看我们身边的智能设备吧,智能手环、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秤、智能牙刷、智能耳机、智能跑步机、智能榨汁机……后边的省略号代表了无限多的可能,如有必要,任何一种与人类接触的工具都可以成为智能设备。

比如筷子,当它成为智能筷子之后,那么它就可以监测你每天吃饭时候的动作频率,当数据足够大的时候,它就可以预测你吃每顿饭时的平均动作频率。如果某一天你遇到了美食,夹菜的动作频率快于平时,它可能就会震动提醒你:过快的吃饭频率可能导致肥胖,我观察到你今天的动作频率快于平时,请您酌量夹菜以避免肥胖。这个提醒是好还是坏呢?对于身体健康它可能是好的,但也许你就再也找不到曾经那种狼吞虎咽的吃货感觉了。

当然,我们依然可以举一个关于佳明(Garmin)手表的例证,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讨论的是“需求”而非产品本身,不能否认的是Garmin已在穿戴领域耕耘了十余个年头。2015年的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Garmin发布了第三代户外多功能运动腕表fenix 3,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fenxi 3在外观、材质、功能等方面都做出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同时植入日常健身监测相关功能,以及能与手机、配件、家庭网络互联实现更多智能应用。可以说fenix 3不再仅仅是块最适合户外运动的腕表,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特别是fenix 3在众多跨界领域的出色表现,真正实现让用户做到了一表走天下。

而作为帮助我们科学运动的媒介,fenix 3以及类似的高端产品带来的系统的个人训练计划更加值得关注,有报道称,德国国家队的数据分析师诺曼透露,勒夫(德国国家足球队主教练)之所以能在2014年巴西世界杯最后时刻换上格策(德国足球运动员)并完成绝杀,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使用一种被称为micoach的可穿戴设备监测队员的速度、心跳的数据参数并加以分析,从而制定战术。fenix 3所制定的个人训练计划其实类似于此;但如果我们的运动生涯仅限于围绕操场绕圈和50米标准游泳池的话,昂贵的fenxi 3与相对廉价的Forerunner 220在本质上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当然也有无厘头的范例,日本先进工业技术研究所的教授越水重臣和他的工程师团队通过在汽车座椅下部安装总共360个压力传感器以测量人对座椅施加压力的方式。把人体屁股特征转化成了数据,并且用从0~256这个数值范围对其进行量化,这样就会产生独属于每个乘坐者的精确数据资料。这项技术可以作为汽车防盗系统安装在汽车上。有了这个系统之后, 汽车就能识别出驾驶者是不是车主;如果不是,系统就会要求司机输入密码;如果司机无法准确输入密码,汽车就会自动熄火。

我们姑且称这个座椅为可穿戴的智能车座吧,因为它至少贴合很大面积的身体。由此看来,似乎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存在固然是有意义的,它的市场给人无穷的想像空间,但无限的想像空间给我们带来的也许是无限的奴役。想像有一天,你戴着智能眼镜、智能帽子、智能手表,穿着智能衣服、智能鞋子,拿着智能筷子与女友到一个饭店约会,那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第三阶段:无限少即无阶段

人类追寻便利,哪怕“运动”本身,古人恐怕没有刻意的“户外旅行”这类狭义的词汇,低生产力注定了人们繁重的体力劳动量、高昂的恩格尔系数和严重缺乏的精神生活,但笔者和大家所处的时代显然远距于此,我的Reflect耳机很说明问题,面对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传统厂商显然是坐不住的。于是,往常和户外产业几乎不搭界的扬声器厂商JBL推出了入耳式耳机Reflect Response BT和头戴式耳机Synchros。两款耳机都有内置体感检测和蓝牙连接模块,通过摆动手臂实现切换曲目或接听电话等操作,通过充实的精神生活轨迹,JBL一举进入了这两年变味了的时尚跑步圈,不得不说,摆手之间带来的便利在解放运动强度的漫长道路上虽然不值得大书特书,但改变却真的发生了。

从量变到质变,当人们意识到可穿戴智能设备给人带来的不是便利反而是困扰的时候,它的发展就来到了第三阶段。正如万物从无到有再到无的过程一样,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也已经变得无限少,直至消失。

到时候你不需要智能眼镜就能获得眼前东西的一切信息,因为你的眼本身就已成为智能眼;你不需要智能手环就能知道你现在及未来的身体状况,因为你的身体无时无刻处于联网状态,到时候你就像玉帝一样随时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并对自己的未来了如指掌,这一切或许只是因为你的体内植入了一个小到看不到的芯片—这是你唯一的可穿戴智能设备。

那么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满足了人类的本能,到时候我们甚至会重新定义宗教。

可穿戴智能设备的未来当然令人期待,但在智能设备的辅助下,也许人类的体力和脑力劳动会逐渐减少,这可能会导致人类的退化。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科幻电影一直在问的问题:那时的人类到底是人还是机器人?

图说

早在2006年,NIKE与APPLE就在纽约联合发布了Nike+iPod运动系列组件,Nike+iPod发布一年后,第一代iPhone横空出世,随着智能手机的崛起,一批受Nike+启发的运动类应用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其中RunKeeper和Endomondo等佼佼者很快便拿到千万美元的风投,至今已经汇聚了千万规模的用户。

与 失败的Google Glass不同,RECON JET更加针对运动领域,其内置的传感器能对周围环境参数进行测量,并搜集用户的运动数据进行分析。这样的功能对于运动员,尤其是自行车运动员来说无疑是一大福音。与初代版本相比,RECON JET 最终版的外形更加圆滑,屏幕的可视角度与相机方向也做出了改进,同时,RECON JET配备了双核处理器、GPS、高清摄像头、扬声器、麦克风和无线连接等功能,且可与 iOS 或 Android 设备同步。

猜你喜欢

手环小米设备
传递
调试新设备
小米手环4
疯狂编辑部之智能手环
麦当劳“开心乐园餐”健身手环下架
学习监测手环
懒洋洋的兔小米
小米找毯子
小米搬家了
认一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