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同与不同

2016-03-14汪博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共鸣美声唱法气息

汪博轩

摘 要 中国民族唱法与西洋美声唱法在历史背景、发音方法、演唱风格等方面有共同之处,也有比较大的区别。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发音方法上是相互借鉴的,它们有着各自的优点。美声唱法讲求声音的宏厚结实,而民族唱法更加细腻,音色也比较明亮。在演唱风格的处理上,我们不但要表现民族唱法的甜美的特点,也要结合美声唱法宏厚有力的特点来演唱歌曲。把两种唱法结合起来,寻找它们的共同之处,再加以修饰,这样的话演唱才能更加完美。使的中国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国际舞台有着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 美声唱法 中国民族唱法 气息 共鸣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16.2 文献标识码:A

1两种唱法的起源

1.1美声唱法的起源

美声唱法起源于意大利的佛罗伦萨,意大利原意的意思是美好或动听的歌唱。美声唱法发展至今已经有三百多年了。起初的歌剧是以阉人来代替女声,由女中音代替男青年来唱。随着歌剧的慢慢发展,阉人的歌唱已经满足不了人们对音乐表达激烈发展的需要,于是歌唱家们努力探索、改善自己的演唱方法。这样就产生了现在富有表现力、风格多样化的美声唱法。从初期的歌剧表演发展到现在的歌曲表演,已然不再是起初的唱法,长期以来在唱法上做了很大的改进。今天我们所采用的演唱方法,包括欧洲歌剧和音乐会上采用的唱法,被统称为美声唱法。

1.2我国民族唱法的来源

民族唱法的来源是很久远的。大约在公元前21世纪,大禹因为河水泛滥,担以治水的长期的艰巨任务,国事比较繁忙,连回趟家的时间都不多,有一次回家路过家门口,听见他的妻子正在唱《候人歌》期待他的回来。这可能就是民族唱法的最早起源。后来孔子在周游各国的时候,编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这部大型作品共有三部分,它们都得名于音乐,只是遗失了配乐。发展到后来民族声乐出现了多样化,各个民族的音乐也各具特色总结以上事例,现在的民族声乐已走上了鼎盛时期,从唱法上也得到了完善,出现了一批优秀的民族歌唱家。民族唱法由于它的委婉、生动和明亮的特点,也被更多的人所喜爱。

2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咬字、吐字的异同

为了能学好美声唱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在后期的长期练习时,美声唱法在咬字上要求声母与韵母分开,不能叠加在一起,听起来含糊,口腔前后也要分开,并且在演唱的时候,声母与韵母的分离速度要快。这一特点与民族唱法是有一定区别的,民族唱法经常是声韵母要在一起,最后再放开。民族唱法在咬字上通过舌头,喉龙,牙等配合而发声,咬字是指字头的声母按照发音的部位和发音的方法做到咬字清晰,吐字指将字腹的韵母按不同口型和要求把音延长出来吐到位,并把字尾收得干净利落。

在民族唱法演唱训练过程中,在咬字方面还有许多的练习方法,要熟练地掌握汉语文字的咬字方法和借鉴意大利唱法的咬字技术是很重要的。在训练声音的过程中,要求我们作到口腔松弛,不能用力去咬,在气息流动的时候去咬字,每个字之间要连贯,”在歌唱的时候咬字,不能先咬住字再歌唱。咬字死的问题就顺理成章的解决了。有一部分人在处理唱歌咬字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咬字,位置不统一,必定会对唱歌的整体感有影响。正确的咬字并不在嘴里,而应该咬字的部位应放在胸部周围,每个字都应该统一由同一个部位发出,结合气息,做到稳定统一的感觉。

3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共鸣腔体运用的异同

歌唱的共鸣腔体,自上而下基本可以分为:头腔、鼻腔、口腔、咽腔、喉腔、胸腔、腹腔这几个共鸣腔体。关于共鸣腔的用法。不同的唱法在运用共鸣腔体的时候也不尽相同,而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腔体的运用上有很大的区别,也有共同的特点。美声唱法主要是运用不同的嗓音配合上下共鸣腔。也就是说,根据音的高低偏重于某一部分共鸣多些,民族唱法在训练过程中,主要着重于让学生打开鼻腔、咽腔和喉咙,不可以去打开胸腔,只是在强调声音下沉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打开了胸腔共鸣。所以,民族唱法虽然听起来高亢明亮,但相对于美声唱法而言,缺乏力量和宏厚,气势上也比较单薄。美声唱法虽然宏厚,但没有民族唱法的那种细腻、明亮和优美的感觉。总之,两种唱法各有自己的优点,我们应该找到适合自己音色的唱法,才能让自己的演唱得到发挥,唱出属于自己的风格。

4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在演唱风格上的异同

对于美声唱法,歌唱者对歌曲情感、节奏和风格方面都应该做二度处理和创作,不能拿到一首歌曲就去直接唱。在演唱的时候,对肢体上的动作要求不多,演唱者主要通过歌声和表情的变化来烘托歌曲情感和刻画歌曲中的艺术形象。在舞台上,讲究的是端庄、高贵,多数演唱者一般会身穿礼服出场表演;歌曲伴奏多为钢琴和管弦乐队的协奏,舞台给人一种庄重、大气的感觉。对于民族唱法的表演风格,可以说是比较丰富。

从演唱曲目和歌词内容来看,民歌更能反映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更加给人以亲切的感觉。民歌的篇幅比较短小,韵味丰富、独特,歌词一般比较规整,写作特点上多数讲求押韵对称,在句式方面,大多数民歌作品都是四句,调式大多采用我国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小调也有时候会用到。美声唱法的作品大多数是描写大自然的风光和人物形象,反映人们生活的作品相对民歌较少一点。

参考文献

[1] 魁丽华.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相互借鉴及其发展趋势[D].兰州:西北民族大学,2011.

[2] 教真玉.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共性与差异[J].沈阳:音乐生活,2009.

[3] 王远.从音乐学视角分析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艺术差异[J].南京:艺术百家,2010.

猜你喜欢

共鸣美声唱法气息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自然的气息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体验与共鸣:大数据时代场景营销模式研究
“民族唱法”的表现形态美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花朵穿上身 春日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