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数学教与学关系处理的探讨

2016-03-14熊作善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以学定教

熊作善

摘 要 实现课堂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发挥好组织作用、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空间。

关键词 以学定教 以学论教 以学拓教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

1学什么要“以学定教”

(1)联系生活实际,提供现实的学习情境。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以生活实践为依托,提供现实的数学教学内容,这种富有生活气息的数学学习内容是学生数学思维的源泉。例如,在教学利息前,我让学生做了两个准备工作:一是到银行存一次钱;二是调查一下一年期、二年期、三年期的年利率分别是多少。学生即刻对要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样,既避免了利息的教学公式化,又密切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又如,在教学圆柱的表面积时,教师先出示教学楼前面的圆柱形柱子,给这两根柱子涂油漆需要多少油漆,同学们说一说应知道什么条件?学生很快地回答,要求这两根柱子的表面积。你能求出圆柱形的表面积吗?学生还未等教师接着往下说,就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圆柱形的表面积该如何求。事实证明,如果教师做个有心人,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数学的素材,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习数学如身临其境,就会产生浓厚的兴趣。创设一种可视、可感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自主学习,在学生学的基础上确定教什么,才是一种积极地教学,高效的课堂。

(2)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生活经验,提供有价值的学习材料。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引导学生报数,并请所报数是2的倍数和3的倍数的同学分别站起来。

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有同学两次都站起来了。

教师请两次都站起来的同学,说出他们自己报的数:6、12、18……发现它们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

由此引出课题:公倍数。让学生列出一些2和3的公倍数6、12、18、24、30……

师:请找出最大的是几?最小的是几?

生:找不出最大的,不可能有最大的,最小的是6。

师:说得真好。2和3的公倍数中6最小,我们称它是2和3的最小公倍数。(接上面板书前填写“最小”)2和3的公倍数很多,而且不可能有一个最大的公倍数,所以研究两个数的公倍数的问题一般只研究最小公倍数。今天,我们就学习有关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里,教师从学生最熟悉的报数游戏入手,把生活经验融入教学中。把抽象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一下形象化了,不仅使学生理解知识,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这样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有利于增强学习的自信,提高学习效率。

2怎样学要“以学论教”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如何呈现这样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学习状态呢?可以采取了如下策略:

(1)“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凸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所有的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再创造”活动,才能纳入其认知结构中。例如,在教学《三角形内角和》这节课时出示一个三角形问学生,你怎么证明所有的三角形内角和都是180o?有学生回答:“可以用拼的方法。”“那就拼拼看。”把三角形交给这位学生,同时也给其他学生一些三角形,让他们拼一拼。结果发现很多学生没把三角形撕开,就用折叠的方法把三角形三个角拼在一条直线上。这些说明只要能做到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活动的空间、表述的空间,他们就会给课堂带来精彩,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凸显师生双主关系。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的“重叠问题”,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发现表格中出现的人数和实际人数不相符,使学生产生调整统计表的需求。调整统计表时,要求学生在遵循调整统计表要求的同时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经历了“独立思考,形成见解——合作交流,启迪思维——达成共识,有所发现”这样一个知识建构的过程。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学生的发展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3)“动手实践”,凸显活动性。活动是数学教学的生命线。新课标指出,“动手实践”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例如,二年级《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教学,通过“认一认”、“说一说”、“找一找”、“估一估”、“量一量”、“走一走”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米”和“厘米”的表象,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学生通过亲自动手与实践、实验与操作,能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而这种经验恰恰是启发学生思维的原动力。

3练习要“以学拓教”

练习是一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节数学课中,练习是否有效,是决定这节课是否有效的重要方面。我们在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练习内容和形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1)有针对性和层次性的设计课堂练习。课堂练习要遵循针对性和层次性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经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验获取知识的快乐,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设计有层次的练习:半径是3厘米圆的周长是多少?周长是18.84厘米的圆,半径是多少?直径是10厘米的半圆周长是多少?通过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在简单运用、综合运用、扩展创新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了知识,同时也照顾到全班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使他们都有收益。

(2)进行开放性的课堂练习。开放性练习,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激活思路,充分调动起学生内部的智力活动,能从不同方向去寻求最佳解题策略。在教学《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时,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题:请学生写出结果是40的算式,看谁写得多。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又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中“重叠问题”时,我通过深入挖掘例题设计练习:“三(1)班参加语文课外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课外小组的9人,参加语文和数学课外小组的可能有多少人?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既体现了数学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化,又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还有助于学生知识技能的掌握和巩固。

(3)设计有典型性和生活化的课外练习。按照数学《课准》指出练习要真正“还教材以生活的本色”的要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教师设计这样一个练习,让学生回家做一个圆柱形笔筒,并通过测量计算出笔筒的体积。既巩固了“圆柱体积的计算”,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依据,从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课堂练习,才能做到重点突出、精益求精、机动灵活、逻辑性强,从而优化课堂练习,收到事半功倍的训练效果。

总之,以学定教的小学数学课堂,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主动学习。教师因势利导、巧妙点拨,发挥好引领者、组织者的作用,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在数学课堂中,发散学生的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彰显数学的魅力。才能打造出精致的、精彩的、高效的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 黄伟星.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处理好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系[J].小学数学教师,2014(02).

猜你喜欢

以学定教
以学定教,让诗歌教学“得言、得意、得法”
小学数学以学定教的实践
如何以学定教,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
研究学情,以学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