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委员会与教育

2016-03-14朱国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学教育

朱国威

摘 要 资源委员会作为一个主管经济的部门,非常重视技术的进步和人才的培养。资源委员会与国内大学合作培养人才,尤其是开创了国内与大学合作科研的先例,同时在机构自身的教育事业上有颇有建树,成为战时教育发展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另一个战场上为抗日战争作出了贡献。

关键词 资源委员会 教育 大学

中图分类号:G779.2 文献标识码:A

资源委员会是国民政府于1932年成立的负责战时国内工业建设的机构,在我国工业经济史上占有重要地位。1947年时,资源委员会所管辖的部门负责全国电力的百分之五十以上,煤炭百分之三十二点五,石油百分之百,钢铁百分之八十,金属资源绝大多数也由资源委员会控制,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非常大,直接为抗战作出了巨大贡献。但较少被人注意到的是,按资源委员会负责人钱昌照的话说“与重工业建设计划相辅而行的,就是人才的训练。”

1资源委员会的成立

九一八事变之后,时任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兼国民政府秘书的钱昌照向蒋介石提议筹办一个国防设计机构,以保证全面抗战爆发之后,政府可以更全面地动用国内的抗战资源。钱昌照对这个“国防设计机构”的定义非常广泛,认为应该包括“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原料及制造、交通运输、土地及粮食和专门人才的调查等部门”。1932年初,蒋接受了钱的建议,决定组织成立国防设计委员会,隶属国民政府参谋本部,任命钱为负责实际操作的副秘书长,国防设计委员会于1932年11月1日正式成立,成立之初将工作定为8个方面,包括军事、国际关系、教育文化、财政经济、原料制造、交通运输、土地粮食以及专门人才调查。其中关系教育的部分:

教育文化方面:编制国语、公民、历史、地理、中小学教科书,同时研究世界各国训练青年的方式方法。

专门人才调查方面:普遍印发调查表,分析专门人才是否用其所学,同时研究一旦中日战争起来应该如何分配任务。

在国防设计委员会成立及之后的一年半时间里,该机构认真进行了上述八项调查工作,并提出了具体的报告。以专门人才调查一项为例,国防设计委员会向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部门以及厂矿企业等单位普遍印发全国专门人才调查表,调查对象是理工科及企业管理各行业的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 调查的目的是分析全国专业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调查他们是否发挥专长, 学有所用, 并将全国人才作为资料库予以储存, 从而初步掌握了全国科技人员的分布及使用状况, 一旦战事爆发, 即可及时调动人员, 分配任务。到1938年初, 在收集调查的资料中, 有关专门人才方面的资料丰富而翔实, 共有调查表8 万余份, 其中技术人员的资料占2.5 万余份。

1934年4月,国防设计委员会改组为资源委员会,职权聚焦于资源的研究、开发与动员,包括教育文化在内的部门被取消。这一机构至此正式从调查研究转向重工业建设,并且在战争期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到抗战胜利后,该会已统领全国(包括台湾省)近千家大中型企业,管辖30多万员工,成为直属行政院的部会级机构。中国的石油、金属矿开采和冶炼、钢铁、电力、煤炭、机械、化学、电子等行业中的绝大部分企业都在该会领导之下。

资源委员会以国家资本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的身份,统领了抗战时期中国的重工业企业,维护对外贸易主权与改善对外贸易条件;支援中国的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用经营特矿产品所得的部分利润发展资委会的其他事业,在客观上增强了抵抗日本侵略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资源委员会在教育上也作出了贡献,内容上主要分为与大学的合作培训大学生和自身员工培养两部分。

2资源委员会与大学合作

资源委员会于1942年9月所颁布的《资源委员会与各大学合作资助技术暂行办法》,可以被看作是资源委员会与大学合作的纲领性文件,文件提出了合作的三种形式:研究试验经费,专门讲座,奖学金。具体而言,研究试验经费是指资源委员会与科研能力强的大学直接签定合约,就具体的科研方向或者项目进行合作,研究题目由资源委员会和大学协商解决;专门讲座是指由资源委员会或者大学的专家主讲一些与资源委员会有关的课程,资源委员会予以资助,以培养大学生对于相关专业的兴趣,内容多是工业技术类;奖学金是资源委员会在大学中设立奖学金制度,直接奖励优秀的学生。同时,在此基础上,资源委员会还向这些大学的学生优先提供实习甚至录取的机会。

2.1签定科研项目合同

资源委员会与国内30多所大学都签定了项目研究合同,对大学提供资金和材料等方面的支持,大学将研究成果及报告返回给资源委员会。仅在1942年、1943年两间,资源委员会就和中央大学、西南联大、浙江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一流大学进行了四十六种项目合作研究,研究的内容涉及机械、电机、化工、矿治。其中的大部分被都资源委员会分送到各有关厂矿参考实验。

以资源委员会与西南联大的合作为例,1942年9月,双方设立合约,资源委员会委托西南联大机械、电机、化工等三系研究试验有关工矿技术专题,补助西南联大试验经费国币二十五万元整。合约为期一年。西南大学所有的试验结果要在年度届满时呈报给资源委员会。

2.2开设专门讲座

资源委员会还特别要求大学设立有关工业的专业讲座,以期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可以为其所用。所授课的教师都是大学的教授或者资源委员会和大学特别指定的专家,授课的相关经费由资源委员会负责。仍以资源委员会与西南联大的合作为例,双方协定当年开设机械、电机、化工在内的三大类共9门课程,包括水轮机之设计与制造、电压稳定法、靛青染料之试制等等。

2.3设置奖学金

1942年,资源委员会设立了专门的《资源委员会设置大学奖学金暂行办法》,专门奖励在机械电机化学矿冶土木等工程学系以及经济会计工商管理等领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且,资源委员会还不断完善奖学金制度。1943年,资源委员会即颁布了《核定大学奖金学生与指定导师联系办法》,要求受奖大学生主动与导师联系,时刻汇报科研项目进程,同时导师应当对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几经修缮之后,1946年,资源委员会颁布了正式的《资源委员会设置大学奖学金办法》,同时成立了专门的“大学奖学金审核委员会”,由审核委员会审定每年大学生奖学金名额、奖金数额、成绩审核等各种事项。1948年,资源委员会向中大、交大、清华、浙大、台大、上海商学院、唐山工学院16名学生发放每人2000元奖学金。

2.4实习生相关规定

资源委员会还提供给各大学选派实习生的机会,并于1947年专门制定了《资源委员会所属厂矿遴选大学三年级学生暑期实习办法》。办法就各大学组织优秀学生暑期来实习作出了具体的规定。根据这一规定,实习期一般定为四至八周,要求实习生自实习之日起编写日记,由指导人员审核并且评定等级,并且由厂矿负责人加注考语,送回毕业学校参考。实习生的旅费自理,但是资源委员会会提供食宿。

同时,为了让实习生更好地了解资源委员会的工作及相关注意事项,资源委员会还特别举办了讲习班,依照规定的项目,每周按期讲授,要求所有参加学习的实习生,对资源委员会有大概的了解。

2.5录取大学生相关规定

资源委员会于1943年专门制定了有关录取大学生的规定《资源委员会选用大学毕业生暂行办法》。在录取时,资源委员会优先考虑与之有项目合作的大学及获得过资源委员会奖学金的大学生。学生由相关学校推荐,在审核学生的相关资料后,资源委员会录取其中优秀的学生。每年,资源委员会都会有数百名优秀毕业生从著名高等院校分配到资源委员会下属的相关机构工作。资源委员会下属厂矿中,招收优秀大学生最多的是中央电工器材厂昆明四厂。该厂在几年间陆续接受的大学生包括上海交通大学13名,浙江大学3名,中央大学2名,湖南大学1名,西南联大7名,大同大学1名,一时人才济济。

3资源委员会自身的人才培养

除了与大学的合作之外,资源委员会还特别重视自己员工的管理和培养。资源委员会重视自身制度建设,有非常健全的体系和明确的薪资制度;同时内部注重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的培训;积极为员工创造争取出国实习的机会。

(1)资源委员会非常注重制度建设,有非常健全的人事管理制度。资源委员会特设人事委员会,制定了等级明确的工资制度。工资的确定、职务的晋升与学历高低、能力高低、贡献大小紧密相关,薪资等级分6等32级。战时通货膨胀严重,资源委员会的薪资比一般企业可以高出一倍甚至数倍。同时,资源委员会还提供了明确的晋升途径和优厚的福利政策,颁布了《资源委员会管理员工福利事业基金办法》等法规,确保员工的安心工作。

(2)资源委员会系统内部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培训机制。一方面,资源委员会专门设立了“企业管理协会”,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明显提出力求管理的科学化,“纵的方面, 要求各个事业组织健全;横的方面, 要求各事业相互配合”。由于科学管理,资源委员会节约了开支,提高了办事效率,厂矿产量显著增加。另一方面,针对广大职工,资源委员会还进行了职工教育和职业培训活动。以中央电工器材厂昆明四厂为例, 该厂1939年先后招收三批艺徒每批50人,还专设艺徒培训委员会, 由孙瑞珩工程师等五人负责, 为他们上交礼和技术课。两年学习考试及格, 即升为正式技工, 按级按成绩晋升工资。有些优秀生述被帐到美国西夏公司实习深造成为某一技能的专家。

(3)资源委员会派积极为自己的员工创造出国机会,学习资本主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派遣技术人员出国实习早在资源委员会成立之初就开始进行。1936年, 资源委员会与德国洽筹建中央钢铁厂、中央机器厂和中央电工器材厂等三大厂计划的同时, 就决定从国内选派12名技术人员赴德国克虏伯炮厂实习, 同时又从留德学生中选派8名一起参加培训, 预定每年更换一批, 三年为限。这批技术人员大半是从留学生特别是留德学生中选拔出来的, 除了精通德文外, 他们还具有良好的专业知识, 因此实习效果很好, 深受德国方面的器重。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 这批派遣人员奉命回国, 被分配在昆明、重庆等地大后方工厂服务, 发挥了重要作用。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美结为同盟,借着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援助,资源委员会开始大批次向外派遣学习人员。以第一期派遣为例,当时总共遴选了31人,其中机械4人、化工4人、冶炼3人、电工6人、矿业6人、电力6 人、工矿管理2人。他们都毕业于国内优秀的大学,大部分人年龄在30岁左右,外语能力优秀,经验丰富,都是资源委员会中的中层技术管理人员。两年实习期归国之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做出了很大贡献,尤其是很多人在在建国之后担任了总工程师等职位,成为建国初期的工业化建设中的中流砥柱。其中成就非常高的有水电专家张光斗、电力专家俞恩瀛等等。战争前后,资源委员会在自身经费和国家以及美国的赞助下,总共派出了7批约800人的出国实习团队,其中9成人员学成归国,在工矿企业中任负责人,成为我国工业发展中宝贵的人才资源。

4资源委员会与西南联大的合作与启示

资源委员会是国内掌管重工业和军工企业的第一机构,在国防科研上具有主导意义。资源委员会与大学合作,在国内军工业史还是大学史上的一个突破。资源委员会的留美学者们非常羡慕例如美国曼哈顿计划等利用大学科研支援战争的情况,我国著名的机械工程专家、机械工程教育家庄前鼎在其《国立清华大学航空研究所工作报告》中就提到,“鉴于英美各国研究成就对于作战的贡献,以及美国拨发巨款研究制造原子弹之经过”,要求增加研究经费,进行军用研究,为抗战作出贡献。

“九一八”事变之后,为了应对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清华大学特别成立航空、无线电、金属学等研究所,专门加强与国防有密切关系学科的研究。其中,航空研究所主要和航空委员会合作,无线电和金属研究所则主要和资源委员会合作。合作初期,资源委员会定为补助研究费每年八万元,无线电研究所和金属研究所每年各四万元,补助时期暂定三年(1937年7月至1940年6月)。

无线电研究所于1934年开始筹设,几经波折,1938年迁至昆明。清华大学办事处拨给的年度经常费为每年七万元,资源委员会补助的每年四万元不在其中。该所的工作直接服从于政府的军事需要,研究成果主要为军用通信服务,与资源委员会电工器材厂和中央无线电机制造厂都有密切的合作。

学校西迁昆明之时,恰逢政府在西南各省建立金属工业,一些重工业工厂也陆续迁入,于是学校决心筹设金属研究所。但由于资源委员会经费预算困难,补助并不能完全保证。研究主要集中于X射线数据决定晶体构造以及合金制成。

总体来说,受限于资金与设备,研究的规模和结果较为初级。在与大学的合作层面,相较于航空委员会这样的专业性部门,资源委员会及其下属单位已经可以被看作是权势最大,合作范围最广的参与机构,但仍然饱受资金不足的困扰。对于中国的大学来说,虽然远没有取得美国同仁那样举世瞩目的成果,但这毕竟开了政府与大学密切合作的先河,也表明了作为知识分子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爱国抗战的忠贞与不屈。同时,相较美国而言,我们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机构,无心也无力去依靠自身的科研力量,这也是政府自身经验不足所致。

长期秉持大社会小政府的美国社会借助着战时合作的春风,政府开始大力资助院校,深度参与大学的发展。日后更是凭借《退伍军人法案》极大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化,为未来半个世纪的辉煌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观念上,资源委员会和国内的大学的合作与美国方面基本保持了同期,长远看更是符合大学科研与实践相结合的大趋势,但受限于客观因素,尤其是抗战结束后的国共内战,国家与大学合作的模式在中国最终未能生根。对比美国战后几十年的辉煌教育成果,不禁让后人感慨万千。

5总结

资源委员会深知先进的技术对于工业发展的重要性,因此特别重视人才的培养。另外,这也与资源委员会的主政者的个人经历有关。资源委员会的成员大多是留学归国的高级知识分子。委员会实际负责人钱昌照曾经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牛津大学学习,他本人立志从事工业建设,提出建立资源委员会时任职教育部常务次长。钱的副手孙越崎曾经在复旦公学和北洋大学就读,之后赴斯坦福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院深造,被尊为中国的“工矿泰斗”。资源委员会秘书长翁文灏是比利时留学归国,我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钱昌照曾提出“忘掉人了才,不但是笑话,并且会误国”,“最近资源委员会用尽了种种方法,训练各级人才,凡是有眼光,有魄力,将来可能为高级管理或技术干部的人,即由各厂矿加以严格训练,有时派赴国外实习,以求深造”。

资源委员会在经济建设方面对国家做出的贡献众所周知,资源委员会在人才培养上同样让我们颇受启发。首先,资源委员会通过研究试验经费,专门讲座,奖学金等多种方式,与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就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进行广泛的合作,是国内与大学合作最全面、最广泛的组织,同时在战时更是开创了与大学合作科研的先河,观念上并不落后国际社会。但受限于资金不足、政府视野和破坏性的战乱,成果有所欠缺。其次,资源委员会重视自身员工培养,制度明确,管理和培训科学且有序,甚至为下属公司员工提供出国学习的机会,视野超前,为我国工矿界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 钱昌照.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始末.文史资料选辑[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1.

[2] 国民政府资源委员会.资源委员会公报第一版[Z].北京:档案出版社,1990.

[3] 吴福元.资源委员会的人事管理制度[A].回忆国民党政府资源委员会[C].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1988.

[4] 张传洪.旧中国资源委员会对人才的开发与培养[J].上海经济研究,1987(06).

猜你喜欢

大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大学》征稿简则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什么是“好的教育”?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午睡里也有大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