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院校的人才培养

2016-03-14臧夏秋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双师型人才培养

臧夏秋

摘 要 本文以“校企结合”为切入点,通过对应用型院校人才培养的研究,以一名普通院校管理者的身份以S省Y市为情景模拟试点,通过实际模拟,提出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双师型”教师比例结构模式,为应用技术型院校体制机制、运行模式及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院校 人才培养 双师型 校企结合

中图分类号:G96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本决定强调要“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导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等高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随后,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提出“各地应采取计划、财政、评估等综合性调控政策引导地方本科高等院校转型发展”。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曾发言:“将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职业教育型转变的目的一方面是让本科高校摆脱就业率低、专业对口率低、就业质量不高的生存窘状;另一方面也是合理配置社会人才结构的有效途径。”据了解,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然而在我国,这一比例已经完全失衡。究其原因,一是技术专家和高技能人才的严重匮乏,二是不少大学生在学术上的造诣不深,无法进行更深层的研究型工作。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技术转型难以避免地会遭遇定位困惑、观念制约、制度性障碍、资源支持乏力、教学改革路径依赖等困境。为此,必须转变大学价值观,搭建应用技术人才的能力结构,建立面向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深化产学研结合,培养教师实践和应用能力,并且以制度体系的系统设计来支持和保障其实现转型发展。最终达到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型院校的转型,就是要最终培养出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符合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文化的高技能人才。

1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转型概念阐述

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式和人们观念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转型本质上是一种求新求变的创新性过程。

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技术转型是指普通本科院校重新确立的以应用技术为导向,根据社会外部环境需求的变化,对院校管理体制与机制、运行模式及发展战略等进行的动态调整和创新的过程,其具体内容包括思想观念的转变、制度体系的改革、育人模式的创新、评价方式的革新等。

政府希望通过借鉴欧洲应用科技大学的经验,从国家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宏观统筹以及高等学校内涵建设等政策层面,引导普通本科院校实现转型发展,真正办出特色,从而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对高素质应用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那么,这一转型过程对教师的教学模式就提出了全新的挑战。传统教学模式多为“先生”一板一眼,学生“你描我画”。

对学生的考核只通过基本的试卷成绩来反映情况,那么这一纸试卷究竟能在多大程度反映一个学生的能力,这是我们大家都疑惑的。由此可见,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势在必行。有了转型的必要,如何转型就成了关键,“转型”从大方面来看就如同国家的改革,谁都知道存在问题需要改革,可是改革的路径探索才是重点和难点,本文就将为这一改革进行实质型转型方案设计。

2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转型方案设计

想得到实用性强和操作性强的方案,多数学者会从数据的收集与调查入手,很少有人去考虑诸多的实际因素,于是多数建议的提出变得被动。本文作者将采用社会教育学近年来日益关注的实验操作法以一位在校管理者的身份通过情景模拟与实践,通过对双师型老师比例结构进行模拟实验设计,提出合理的教育结构模式,充分发挥“校企结合”的优势,促进普通本科院校的应用技术转型。

2.1 情景实验模拟方案

2.1.1 样本选取

以S省Y市某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为情景研究样本。样本选取标准为全国普通本科院校排名居中,综合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居全国中等水平的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

2.1.2 角色及对象选取

抽取该院校文史类与理工类专业班级各3个,编为文史类实验组A1,文史类实验组A2,文史类对照组A3;理工类实验组B1,理工类实验组B2,理工类对照组B3。

2.1.3 模拟实验步骤

步骤一:配备双师型师资力量。分别配备常规理论型教师和新型实践型教师(为保证研究变量唯一,选取2名常规理论型教师,这两名常规理论型教师包括一名文史类教师a1一名理工类教师b1;另外再选取和2名新型实践型教师,这两名新型实践型教师同样包括一名文史类教师a2一名理工类教师b2,给A1、A2、B1、B2组,a1、a2负责教授A1、A2两组,b1、b2负责教授B1、B2两组,让其进行为期4个月的常规实际教学。对照组A3、B3不做任何改变,维持其原有教学模式。

步骤二:设置考试成绩比例。将学生成绩考核分为理论部分与实践部分两个模块。依次设计以下九个梯度:(总成绩按百分制计算)。

4个月结束后运用SPSS数据分析计算所有学生总成绩,统计计算出学生成绩最优的“双师型”匹配教育模式。

2.2 情景实验数据初步分析

经过初步的数据处理及折线曲线绘制,得出学生成绩最优的区间大致在实践部分占总成绩比例65%~75%,理论部分占总成绩比例35%~25%之间。此比例下即(F-G点)对学生的综合考核最为优异,有利于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型转型实施。

3 普通本科院校应用技术转型的具体路径分析

人才需求量大与高校人才供给不足的结构性矛盾迫使普通本科院校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和促进教育产业转型的高度,这就要求我们从以下方面入手:

3.1 树立转型发展理性认识,转变传统大学价值观

(1)有机融合理性主义和功利主义两种教育价值观,摈弃单一化的精英人才价值取向和轻视技术应用的传统观念,树立多元化人才培养质量观,真正关注人才市场需求变化和学生的职业发展,高度重视应用技术人才培养。

(2)重新审视技术本科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战略价值,清醒认识到如果仍然寻求成为学术研究型大学,走传统本科院校的发展道路既不符合当前实际,也没有出路,必将造成社会人才结构的严重失衡。

3.2 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合理搭建应用技术型人才结构

不同类型人才具备不同的专业知识结构和专业技能,社会对其需求数量和结构也存在差异。深入研究应用技术人才培养的内在规律,找准培养定位与质量规格,是构建应用导向育人模式的理论前提和实践基础。培养同时具备专业能力关键能力和拓展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3.3 加强培养强教师实践和应用能力,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制订有效措施从企业聘任一批学有专长、实践经验丰富、教学能力强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授或兼职讲师,充分发挥地方和业界科技人才资源,把最新的生产技术理论和知识引入教学,实现“校企合作”的互利教学模式。加快引进应用型专业和专业群建设急需的高层次学科专业领军人才和教学骨干,发挥他们对学校转型发展的引领、带动和辐射作用,构建灵活多样的弹性用人机制。与业界合作建立稳定的 “双师型”教师校外实习、培训基地,制定分批次输送中青年教师到业界锻炼的培训制度,在教师聘期考核、职称评定、职务晋级等方面向应用型教师倾斜,出台体现鼓励教师从事应用技术开发活动的制度,建立和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支持教师和企业联合开发新产品、新技术,为企业解决技术、工程、工艺等问题,增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打造一支专兼聘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学团队。

3.4 建立国家制度的支持与保障,进行系统化设计

当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设计已经将建立应用技术大学纳入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之中。由于社会总体环境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制约,没有系统的顶层制度设计,新建本科院校难以实现真正转型。因此,必须 “充分发挥政府的立法、统筹和引导作用。通过立法、出台政策,建立健全与完善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的法律规范体系、政策支持与体制保障体系”。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福利待遇,增强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促进社会观念的转变。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管理和分类评估制度,在师生比、生均拨款和专项资金、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结构、教师工作量结构等方面,根据应用技术高校的特殊性制定引导性政策,加强转型发展的宏观指导。探索建立行业企业参与的高校治理结构,激发行业企业参与应用技术大学建设,“校企合作”作为新建本科院校办学章程的重要内容,探索建立有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的学校理事会制度、专业指导委员会制度。同时还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办学的鼓励性政策和惩戒性政策的法制化、制度化,明确政府、企业、学校、学生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建立政、产、学、研、用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 胡婷婷,王辉,谢晓莉.民办应用技术型本科的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5(28):35-36.

[2] 娄斌超,杨近,周志萍.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9(02):22-24.

猜你喜欢

双师型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