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蚕不肯无情死
2016-03-14潘彩霞
潘彩霞
“人之娶妻当饭吃,我之娶妻当药用。”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因言行惊世骇俗被人视为“章疯子”。发妻过世后,对于旁人所劝续弦一事,他脱口出此“疯”话,更提出三点要求:一须文理通顺,能作短篇;二须大家闺秀;三须有服从性质,不染习气。
入章太炎法眼的,是汤国梨。
汤国梨出生于清末一个平民家庭,从小爱好诗文。9岁时,父亲亡故中断了她的读书之路,她跟随母亲投奔舅舅。寄人篱下,汤国梨白天帮母亲做针线,晚上抱着字典、词谱自学作诗填词,出众的才华渐渐显露。
20世纪初,受维新思想的影响,汤国梨认识到,“国家、社会、家庭方面,女子俱有与男子同等参与之必要”。在舅舅的支持下,23岁的她抛开传统习俗,谢绝媒妁,进入上海务本女学读书。
新思想、新文化令汤国梨茅塞顿开,她刻苦钻研,发表在报刊的诗文书画屡为师生称道。她克服小脚障碍,体育活动丝毫不逊色于天足同学。以天生丽质和艺术天赋,汤国梨获得了务本女校“皇后”的称号。
求学期间,汤国梨参加了反抗满清政府出卖苏杭甬铁路修筑权的运动。她公开演讲,不惧威吓,积极宣传“保路拒款”,成为“妇女保路会”负责人之一。毕业前夕,听到章太炎成立光复会、反对满清王朝的演说时,他的革命志向和满腹才情令她深感敬佩。
辛亥革命爆发后,汤国梨与好友张默君等人组织了“女子北伐队”,以开游园会、义卖等方式为革命筹募款项。“革命尚未成功,宣传教育的责任更重”,在孙中山的指引下,她们在上海创办了神州女校和《神州女报》,宣传妇女必须学习知识、经济自立、参与政治、谋求与男子同等的地位。
犹如一声春雷,“女界参政”唤醒了广大妇女,汤国梨被上海妇女界推选为“妇女参政会”和“女权同盟会”临时主席,成为女权运动的急先锋。胸怀抱负又才情不凡的汤国梨吸引了章太炎的注意,收到他的求爱信时,她怦然心动。虽然他“一则其貌不扬,二则年纪太老,三则很穷”,但“精神骨气与渊博学问却非庸庸碌碌者所可企及”。共同的处世情怀成为月老的红线,牵起一段姻缘,那年,她30岁,他44岁。
二次革命爆发后,章太炎毅然北上讨袁,不幸遭袁世凯软禁。面对“甘言利诱”,汤国梨闭门谢客,“唯置之不理而已矣”。三年时间,章太炎数度绝食,“辗转思之,惟有自杀”,是汤国梨赋诗填词遥寄心意,才使他“念夫人零丁之苦,亦不能不抑情而止也”。
书信往来间,夫妻更加情投意合。获释后,章太炎追随孙中山,汤国梨挑起家庭重担,照顾老人,抚育幼子;日军入侵后,她筹建伤兵医院,救死扶伤;学生运动时,她不顾国民党威逼利诱,慰问学生,馈赠食品。
东北沦陷后,对政治失望的章太炎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社”,汤国梨任教务长,打理内外事务。
“饭可不食,书仍要讲”,1936年6月14日,“硬骨头”章太炎逝世。秉承章太炎遗志,苏州沦陷后,汤国梨举家迁沪,创办了“太炎文学院”,自任院长,培养出一批国学专家和古典文学研究人才。
历经几十年动荡春秋,1979年,以96岁高龄,汤国梨亲自整理章太炎书稿,出版了《章太炎全集》,次年,便永远地陪伴在他的身侧。正如她早年诗作《春蚕》所说:“春蚕不肯无情死,吐尽丝还化蝶来。历尽红尘终不悟, 此身只合化成灰。”
汤国梨(1883年-1980年),出生于浙江乌镇,近代国学大师、思想家。
(编辑 张秀格 gegepretty@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