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父母如何让孩子不疏远
2016-03-14鲁布卓娅
鲁布卓娅
我的一个朋友谈起她上五年级的女儿时,不无苦恼:“她真是越大越和我疏远,我的担心和操劳她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她的事呢,和谁都能说,就是不和我说。我一问起她在学校的情况,问她和老师、同学的关系,她就是不说,再不就给我一句话‘反正你不明白。噢,我这当妈妈的倒是什么也不明白?那么,这种疏远是怎么造成的,又该如何解决呢?”
留意孩子的内心世界
我了解到,我朋友和丈夫离了婚,但这恐怕还不至于使母女产生隔阂。但遗憾的是,处于离婚痛苦中的朋友以为女儿也是这种心境。于是,她努力使孩子吃得好些、穿得漂亮些,给孩子买玩具“安慰”她,却没有注意孩子的内心世界,没有发现孩子随着年龄增长而产生新的兴趣、新的习惯。逐渐地,孩子习惯于和老师、同学交换思想,而妈妈则慢慢退至第三位。与孩子的交往中,一些家长总是不能发现孩子性格的独特性、正在形成的习惯和行为的动机。他们满足于对事情的片面态度,但也为孩子不听话甚至不懂普通事理而吃惊。
塔尼亚的父母将家迁进了新居。洗澡间的彩色瓷砖、涂漆地板、漂亮家具,都使孩子产生兴趣,感到快乐。但塔尼亚却连哭带闹、不听话、顶嘴。原来,父母为了营造自己舒适的环境而忘了孩子也应有玩耍和学习的地盘。在新居里,塔尼亚的玩具、纪念册、铅笔都被装到纸盒里,放在阁楼上,她只得用手指划着磨光的墙面,在镶木地板上从一个角落走向另一个角落。不但如此,她还是总挨父母的批评:“碰家具干什么?”“你怎么不爱惜地板?”“又把地毯踏坏了! ”
孩子的理想是做自己的事
看来,孩子是感到能供她玩、能让她自由走动的地方更舒适、更称心。家长要知道:孩子除了需要教诲之外,还需要有益的、引人入胜的事情。这就是说,应当理解孩子的童心。
一次,幼儿园的小朋友谢廖沙来小安德留沙家玩。小安德留沙非常高兴小朋友的来到,故意大声把话说走样来逗乐。可是,他姥姥不高兴了:“小安德留沙,别做那些怪样子!看我不收拾你,把谢廖沙送回家去……”安德留沙觉得十分委屈,谢廖沙也感到窘迫。这时,小安德留沙的爸爸插话了,他明白孩子为什么会这样。他极力缓和气氛,采取的是使孩子的注意力转向某件事的办法。他说:“小安德留沙,你怎么不把你的新构筑匣拿给谢廖沙看呢?你不是收集了一些有趣的零件吗?你们一起玩吧!”于是,两个孩子趴在桌上忙起自己喜爱的事情。就这样,小安德留沙的爸爸机智地把孩子的情感转向了需要的轨道。
尊重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对积极好动、喜欢想点子、好吵闹、好强烈地表达情感的孩子,家长往往缺乏耐性。在打断孩子的提问时,家长很少想到支持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是多么重要。
有一次,我听到邻居的6岁男孩瓦吉克在楼道里哭泣。我问他:“你是淘气了还是不听话了?”他说:“不,我只是问妈妈为什么柯里亚叔叔这次拿来的蘑菇比上次少2个。我还问了……”听到我们的谈话,他妈妈笑着说:“真让我烦恼了,他哪儿来的那么多问题,答了一个还有5个等着呢!”
是啊,当家长忙得不可开交的时候,孩子的问题会让人感到不值一顾、十分讨厌。但是,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是孩子渴望更多了解世界的正当要求。家长应使孩子有一个信念:他们是十分喜欢和孩子谈话的,既喜欢知道在幼儿园里他生活得怎么样,也喜欢知道他和谁交了朋友以及对朋友印象如何。只有这样,孩子才能信任地向父母打开心扉。
孩子希望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接孩子放学的路上,多数家长想着自己的心思。5岁的瓦夏扑向妈妈,他牵起手里的一只纸船,说:“这是我做的,能在水里开,它能航行,像真的似的!等到家,我在浴室里开船行吗?”妈妈不回答他的问题,却问道:“今天中午,你们吃什么啦?”“牛奶荞麦粥和小面包。”瓦夏急忙回答之后把话题拉回到纸船上。妈妈好像没听见,依旧问他:“午饭吃什么啦?”瓦夏又像说绕口令似的把吃的东西念叨了一遍,妈妈还是照自己的意思盯着他问:“那早饭呢?”瓦夏闭上了嘴,觉得和妈妈在一起没有一点意思。
可当孩子看到父母对他们在干什么感兴趣并得到尊重时,他们多么兴奋啊!一天,7岁的柯里亚把小手、小脸弄得很脏,衣服兜里装满了拾来的“财宝”。当妈妈从他的兜里掏这些“财宝”时,孩子哭着哀求:“别扔,我们建设要用呢!很重要很重要的材料哇!”原来,邻居的一个四年级学生依留沙要造滑翔机和飞机模型,需要轮子、电线、胶合板、木棍。于是,柯里亚竭尽全力寻找这些材料,无私地帮助朋友。爸爸带着柯里亚去见依留沙,观看了他们的手工,明白了他们需要什么材料,答应提供一些帮助。当柯里亚拿来这些材料时,柯里亚和小伙伴是多么高兴啊!而最主要的是,父子之间更密切、更有信任感了。
尊重孩子,关系融洽
只要家长能够理解和尊重孩子,还有什么冲突不能解决呢?奥里亚5岁前一直住在农村姥姥家。迁到城里父母身边,新的家庭生活秩序使她很难忍受,她问父母:“我什么时候再去姥姥家呀?”奥里亚的爸爸对孩子姥姥没有好感,立即打断女儿的话:“你啰嗦什么!”奥里亚的脸沉下来,不说话,抱紧姥姥给的布娃娃,躲到一边。夫妻俩为了奥里亚如何适应新环境而发生争论,孩子妈妈努力使丈夫信服:强迫孩子忘记过去,不允许她怀念广阔天地、小河流是不可能的,孩子现在需要的是时间、耐心和抚爱。于是,全家人一起给孩子姥姥写信,奥里亚谈在城里和父母一起的生活情况,现在有什么玩具,去过什么地方游玩,还画了几张画。他们一起上街,爸爸举起奥里亚把信塞进信筒。之后,他们耐心地等待回信。接到孩子姥姥的信后,全家人读了一遍又一遍。慢慢地,奥里亚的心情明显地变化了,和父母的关系日益融洽。
长辈往往不理解尊重孩子意味着什么。事实上,虽然孩子发育得还不够,知道得还很少,没有生活经验,但孩子同样是有个性的。他们有对于善良、同情、正义的观念,有感受耻辱的能力,也会有自豪心理。
(译自美国2015年第3期《家庭》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