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崔白《双喜图》的精神影响

2016-03-14赵春恒

美术界 2016年8期

【摘要】崔白作为北宋中期画院变革的重要代表人物,融合“黄家精工细致”与“徐熙野逸”的画风,创院体花鸟画新形态,是北宋院体画发展的转折点。本文从崔白所在的社会、艺术背景入手,通过分析崔白其代表作《双喜图》,浅析崔白在构图、题材、笔墨、意境、形式等方面的创举,及其对北宋和北宋之后花鸟画的深刻影响。

【关键词】崔白;双喜图;精神影响

一、《双喜图》的创作背景

到南朝时期,已出现不少独立形态的花鸟绘画作品,如陆探微的《五马图》、展子虔的《十马图》等。花鸟画是在人物中独立出来的,到了唐代,花鸟画业已独立成科,有薛稷画鹤,曹霸、韩干画马,边鸾画孔雀花鸟,已能注意到动物的体态结构,形式技法上也比较完善,形成了以徐熙、黄筌为代表的两大流派,“黄筌富贵,徐熙野逸”,五代更是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的重要时期。

宋代统治者对艺术的热情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的帝王都浓厚。因此,从建朝之初,宫中就设立了“翰林图画院”,专门招揽全国的优秀画家进行创作。

图画院的建立,使宋代画家们的绘画风格得以持续发展,并且在更稳定与优越的环境中日臻完善。尤其是工笔花鸟画在这时得到了更充分的发展。

北宋的花鸟画主要还是承接五代的传统,早期以黄筌的风格为主导。尤其是南宋,画院一半以上的画家画花鸟,在中国花鸟画发展史上是一个高峰。文人画思想融入,也为花鸟画注入了新的内容。宋代花鸟画在构图方面,既有中轴线为主的对称式填充构图,还出现了一种融合博大与精微、浓郁与清逸的全景式非对称性花鸟画构图风格。

这种全景花鸟画在五代北宋时攀上了繁荣的顶峰,崔白的代表作之一《双喜图》,便是这一繁荣时期的一件极具代表性的作品。

二、《双喜图》对宋代及宋代以后工笔花鸟画的影响

纵览上下几千载,我国古代花鸟画大致经历了以下五次重大变迁:中唐边鸾写生之变,五代“黄徐异体”之变,两宋崔白、吴元瑜、赵佶、李迪的画院花鸟之变,元代赵孟頫、钱选、王渊、张中墨花墨禽之变,明清白阳、青藤、八大、“八怪”水墨大写意之变等。其中两宋崔白一变,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崔白的画风,除直接影响两宋吴元瑜、赵佶等人,其兼工带写的风格,还启示着元代墨花墨禽的到来,开创了中国绘画的一个新的表现时代。

下面具体谈谈《双喜图》对中国古代花鸟画的影响:

1.自然生气

如果说“自然生气”是画家追求自然的真实,即在“形似”的过程中,同时还要着力表现作品内在生命力的话,那么崔白的《双喜图》便充分地表现了这一点。

在一定程度上,崔白是宋代最具自然主义精神的花鸟画家。但崔白对自然的再现,并非简单的摹仿,在他的画面中,有真实入微的刻画和描写,有自然之态的生动和变化;还有那内在的生气,活脱脱的生命力。在他的《双喜图》中,正因为有了对鹊鸣、兔蹲等这些细节的深入观察和研究,才赋予了画中形象以真实的生命力,生灵有了灵魂。

其实,这也是崔白全面昭示他对物象生姿、生理、生意与生趣的充分把握,也是对自然生气淋漓尽致地表现,从而唤起人的内心某种精微的情思与深刻的体验,这往往是绘画作品内在生气的体现。

2.题材拓展

自五代以后,“黄家富贵”统治着宫廷的绘画风格及绘画题材,宫廷中的珍禽异兽、奇花怪石,自然也成了画家的描绘对象。

但宋代的崔白却能在徐熙的基础上将目光投向宫廷之外,郊野之中那些富有野逸情趣的小洲,野花、鹭鸟,并且深入写生、写实。这些题材无不体现着大自然的宽广和博大、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崔白的这一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使花鸟画的题材又得到了拓展而更加丰富,这在当时是魄力和气度的体现,这种趋势发展到赵佶时已达登峰造极的程度。

如此的题材拓展也正体现了花鸟画的博大。宋后期出现的文人画,也是“寄情于物”、“借物咏情”。崔白题材的拓展也正是崔白超脱、淡泊的精神追求和体现,《双喜图》便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佳作。

3.筆墨运用

宋代赵希鹄有言:“崔白多用古格,作花鸟必先作圈线,劲利如铁丝,填以众彩逼真。所作荷芦,飒然风生。崔白的作画风格在‘黄家富贵之盛时,可谓大相径庭。”

崔白作画用笔轻松潇洒,这在当时盛行的“黄风”之中,显示着与众不同的魄力和气度。如崔白看似无意而又巧妙的画面图像处理,看似有意而又自如的纵横笔墨运用,就算在当时发展已经成熟的山水画中,在笔墨处理上也未必有此突破和运用。《双喜图》中,土坡的几笔水墨在笔、墨、水的运用上已达到了物、我、情、景的完美结合,这绝对不是当时宫廷画院画家所能想象和表现的。

在元代画坛,人们开始追求“干、湿、浓、淡、焦”墨色的变化和运用,而这种追求在崔白的画中其实就已经有了体现。崔白的《双喜图》《寒雀图》都是以墨色渲染为主,赋之以淡彩,于干湿、浓淡的变化之中,把勾、皴、擦、点、染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精致中见活泼,既无院体的脂粉气,又神采工整。

4.意境处理

何谓意境?意境是艺术形象或情境中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能够蕴涵和昭示深刻的人生哲理及宇宙意识的至高境界。

《双喜图》之所以耐人寻味,与其注重意态和内在神韵的追求息息相关。与宋代婉约深沉的时代精神一致,宋人在审美情感方面已经提炼到了极其纯净的程度,它所追求的不再是外在物象的气势磅礴,而是对某种心灵情境的精深透妙的观照。在《宣和画谱》中,记载了崔白的241件作品,其中大部分为佛道及花鸟题材。尽管崔白的绝大多数作品已不存在,但凭仅存的几件作品还是可以看得出崔白的情境观念。如他的《惠庄观鱼图》便是代表。庄子大道自然、韵味深长的思想对崔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在他的《双喜图》《寒雀图》等作品中也充分得到了体现,在崔白作品中写实逼真的艺术形象背后,也隐藏着画家对生命的理解和感悟。只有在心灵上有了这种感悟,作品中才会流露出空灵、幽深的意境。

5.形式处理

《双喜图》在形式处理方面对后世影响较大的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全景式的非对称构图;二是博大的画面和精微细节的描写。

首先看全景式的非对称构图,在全景式的《双喜图》中:腾空飞起俯向鸣叫的灰喜鹊,伫足回首张望的野兔,三者动态疏密得当、相互呼应。构成似有“s”型之韵律动感。在此之前,花鸟画在构图上大都是对称式构图,一般是将主体置于画面正中位置,四角点缀花卉、植物以填充画面。崔白在构图上大胆地突破了这一构图形式。

虽然《双喜图》全景式的非对称构图在形式处理上还不是很成熟,但是在形、势上已经为全景式非对称构图确立了一个方向和典范。构图的空白配置、疏密穿插、敢破敢立的特点,使《双喜图》体现出造型精凝、构图严谨的风格;土坡的倾斜,树枝的斜出,两只灰喜鹊的斜势相映,在势态上造成了一种势,构成了一种不安气氛,且更加突出了主题。

其次,画面的博大和精微描写的处理,是《双喜图》的另外一个显明特点。景物大刀阔斧,气势磅礴;动物惟妙惟肖,尽其神趣。得水墨之韵味又有造型之严谨,真可谓用尽其趣而又浑然天成。在画面形式处理上,崔白已经有了超越时空的现代意识。

结语

艺术作品只有不断的推陈出新,才能焕发出它永远的光彩,继承传统永远是艺术形式得以继续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创新也就是传统艺术生命的不断强大、生生不息的源泉。欣赏与研究崔白的《双喜图》《寒雀图》等,不但使我们得到审美上的愉悦,而且对我们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也颇有启发。

参考文献:

[1]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

[2]杨大年.中国历代画论采英——国学书库·书画论丛[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4]徐复观.中国艺术精神[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5][英] E.H.贡布里希.艺术与错觉:图画再现的心理学研究[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赵春恒,广州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