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西药药理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2016-03-14徐心昱
徐心昱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410002)
浅谈现代西药药理中常见的不良反应
徐心昱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 410002)
西药见效速度快,已经在医疗界得到了推广,由此引发的西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西药不良反应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非常严重的,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并探讨出相关的对策。
现代西药药理;不良反应;对策
在医学技术的发展下,西药已经在临床应用中得到了推广,由此引发的西药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轻者会出现恶心、呕吐的不良反应,严重者甚至会致畸、致残、致死。为了避免西药对患者出现的不良影响,有必要对现代西药药理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并探讨出提升西药治疗效果的措施。
1 西药对患者的不良影响分析
1.1 对患者机体功能的不良影响
西药见效速度快,已经在医疗界得到了推广,但是如果西药的使用不当,就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反应,对人体机体功能的伤害非常严重。如放射性疗法会伤害到患者的机体局部,化学疗法会破坏患者骨髓造血功能与胃黏膜,抗生素则会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不良影响。此外,如果西药的用量多,那么就会在患者体内残留大量的药物,西药在进入到机体之后,有大量药物会残留在人体组织,直接危及到人类的身体健康。如,若在临床中大量应用激素,就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脏腑功能,致使患者内分泌失调,甚至要终身用药。
1.2 影响人体自我修复功能
与其他的生物一样,人的身体本身就具有自我修复功能,对于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人的免疫系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可以有效修复机体的损伤。如果无节制的使用西药,会影响人体固有的修复功能,甚至导致人体的修复功能逐步丧失能力。最严重的一个问题是,人类的退化功能是有遗传性的,如果某一代人的机体功能退化,必然会遗传给子孙后代,甚至导致整个人类的物种功能退化。
1.3 出现超级细菌
抗生素的发展解决了很多由于细菌引发的疾病,有效促进了医疗史的发展,但是由于临床中滥用抗生素,加上部分医师迷信抗生素,出现了大量的超级细菌。过多使用抗生素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也促进了细菌和病毒的进化,导致其演变为毒性更多的新物种,而药物研究周期往往跟不上细菌进化速度,带来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2 讨论
目前,西药已经在临床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可以快速缓解患者的病情,但是,在西药的广泛使用下,其引发的一系列不良反应也受到了社会的关注,由西药带来的不良反应是多种多样的,有些轻度反应可以自愈,重度反应就需要进行及时的治疗,若治疗失当,会致残甚至致死。如门诊中常用的头孢噻肟青霉素中就具有过敏物质,在配置药剂时,需要在1h内使用完毕,如果超过时间,患者就可能出现水肿、皮疹、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如果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可以采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呋塞米等进行对症治疗,以此来保证治疗安全性。此外,在使用头孢类抗生素之前,需要进行皮试,确定结果为阴性后方可为患者使用,这可以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显示,抗生素药物是引发不良反应最多的西药,约有30%的不良反应是由抗生素引起,不良反应部位主要为皮肤,以皮肤红疹、瘙痒、黏膜溃烂为主,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必须要考虑患者的病情,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同时,还要注意患者患者看是否是过敏性体质,而老年患者是西药不良反应高发人群,老年患者身体机能开始衰退,肝脏无法分解药物,且老年人往往有西药用药史,各类药物之间会相互反应引起不良反应,如,在联合应用阿司匹林与消炎痛时,有诱发严重腹痛或者胃出血的风险,阿司匹林在水解后会生成水杨酸、消炎痛则会刺激患者的胃黏膜,引发不良反应。要想有效预防西药不良反应可采取如下措施:①患者需正确认识到药物可能会诱发的不良反应,且明白不良反应随时会出现,用前一定要细致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禁忌症,防止由于忽视或者用药不当诱发不良反应;②培训开处方医务人员,使其充分了解药物不良反应与禁忌症,评价药物治疗疾病的利弊再合理选择;③药师强化干预用药,更加严格审核药物配方。对于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的药物若需不可避免地使用一定要严密观察,及时有效防范,同时,给药时医护人员需对患者病情与反应密切观察,对患者感受予以询问,确保输液时间与速度合理,提高用药安全性。
总而言之,临床中由于西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是非常多的,为了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西药治疗法,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安全。
[1]杨云松,汤阳,袁梦飞,王伟楠.中、西药学在建立药物和主治之联系上的差异论析[J].中医药信息,2013(04).
[2]于超,周小微,王陈翔.73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所致不良反应分析[J].海峡药学,2012(09).
[3]张丽荣,于天华,王晓凤,黄文静.我院β-内酰胺类抗生素致不良反应分析[J].中国实验诊断学,2008(04).
R96
A
1004-7344(2016)35-0325-01
2016-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