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规模化种植期间虫病害处理方法
2016-03-14张宁
张宁
(贵州省石阡县坪地场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石阡 555100)
玉米规模化种植期间虫病害处理方法
张宁
(贵州省石阡县坪地场乡农业服务中心 贵州石阡 555100)
“规模化”是玉米种植的主流方向,摆脱了早期分区域种植模式的不足,为农业经济转型提供了指导方向。由于规模化种植占地面积大,对种植期间田间管理工作提出严格要求,维持区域虫病害防治工作是至关重要的。结合规模化种植发展趋势,提出了田间虫病害防治处理方法,进一步实现高产玉米种植效益。
玉米种植;规模化;虫病害;防治
早期玉米种植以小规模为主,尽管能够满足粮食作物生产需求,但对于产业化改造难以达到标准需求,限制了玉米种植效益增收趋势。新时期国家倡导规模化种植项目,把分区域种植转向规模化种植格局,促进玉米种植项目转型与发展。因此,做好种植期间虫病害防治工作,对玉米种植行业发展具有促进意义。
1 玉米种植虫病害现状
高产玉米对环境发展有重要意义,国家倡导各地区农村投资玉米项目建设,旨在营造更加完善的防控体系。玉米种植管护期间,要做好生态化分析与预测,结合地区玉米实际情况拟定项目技术方案。我国玉米田地下害虫主要有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旋心虫、二点委夜蛾等。自2008年来,玉米田蛴螬、蝼蛄、金针虫、地老虎等地下害虫的危害上升。2014年我国玉米地下害虫发生面积为1.12亿亩次,其中蛴螬4478万亩次、地老虎2768万亩次、金针虫2415万亩次。发生区域主要在东北、华北、西北的八省(区),其中辽宁、山西等省偏重发生。因此,发挥病害防治评价模型的指导意义,对区域种植结构进一步规模化管理,减小虫害因素对区域种植产生的破坏作用,实现玉米种植环境生态化的可持续发展。
2 玉米种植期间虫病害防治原则
2.1 优质原则
我国科技推广机制执行力薄弱,部分地区战略发展依旧处于落后状态,影响了地区生态工程改造的可持续进行。玉米苗期是决定生产质量的关键阶段,做好苗期虫病害防治是不可缺少的,这直接关系着玉米规模化种植效益。为了进一步提高玉米种植产量与质量,应加强虫病害防治技术推广力度,不断落实玉米种植病害控制决策。
2.2 技术原则
结合贵州省玉米种植现状,总结了虫病害造成的不利影响,结合常见病虫害提出科学的防治措施。加强防害技术项目推广与管理力度,以可持续、高效率为基础优化农业推广方案。面对科技推广政策全面推广趋势下,国内各地区正积极采取生态农业政策,旨在为各地区建立最优化的科技推广。实时调整科技推广方案,把最新科技指导于农民,致富于农民。
2.3 改良原则
对于贵州现有种植区域来说,技术条件缺失也是影响产量标准的关键,这无疑增加了农民参与种植的难度。基于优质玉米种植技术优势,贵州省应倡导新种植方案、粮食品种改良、田间综合管理等问题,在熟悉优质玉米技术基础上提出科学的栽培模式,从而实现粮食种植行业的稳步发展。
2.4 技术原则
相比于早期农业种植体系,现代农业必须重视技术创新与改造,积极研发高科技粮食栽培方案,才能进一步提高产业发展收益。例如,粮食种植时期的选择中,对区域规划、田间综合管理、种植平台等方面,缺少足够的核心技术为支撑,阻碍了粮食种植产业效益。基于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下,我国农业种植项目也更加多样化,粮食种植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性作用。
3 玉米规模化种植期间虫病害处理方法
3.1 播种期的防治
同时,种植期间要严格控制防害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病虫害等,才能构建更加高效、高产、优质的优质玉米种植环境,为农民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农业经济体制改革趋势下,生态经济理念成为优化转型方向,带动了地区农业营运模式创新调整。根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种植抗病种为基础,采用物理诱杀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相结合的防治策略。选用抗病耐病的品种。如,郑单958,抗黑粉病;农大108可抗大斑病,黑粉病。播种时种子的浸泡:冷水需12~24h,温水需6~8h。浸泡后的种子要摊开阴干,然后用药剂拌种。
3.2 苗期防治
根据当地玉米生育进程及玉米病虫发生的规律,为防治粗缩病、枯病,夏玉米应在6月10日以后播种,以避开玉米9时期灰飞虱的危害,从根本上解决玉米粗缩病的问题。苗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中耕除草。玉米的苗枯病一般发生在播种后至7月上旬,可结合田间管理防治,也可以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者百菌清1000倍喷雾防治1~2次。针对早期农业发展存在的不足,要号召广大农民及种植户参与科技活动,结合新农业科技实现经济产业转型。只有依赖于科技生产力,才能实现农业项目的效益增收,最终达到效益增收的目的。
3.3 拔节期防治
玉米纹枯病田间发病初期,用井冈霉素水剂或可溶性粉剂112.5g/hm2对水进行喷施玉米基部,根据病情的发展连喷2~3次,每次间隔7d左右。玉米褐斑病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物理性粉剂1500倍液,或70%的甲基托布津1.05kg/hm2或者用12.5%木果剂450g/hm2对水450kg喷雾。在玉米心叶末期,也就是大喇叭期,花叶株率达到10%时进行普治,花叶株率达5%以下时可以不施药,花叶株率达5%以上时进行批治。农业科技是效益创优的根本保障,以防害技术为支撑扩大种植规模,实现果蔬产品销售利益稳步增长,这是我国农业经济的最佳形式。从可持续发角度考虑,我国必须对农村地区扩大技术推广面域,号召农民种植户参与到技术学习活动中,及时解决现阶段防害技术推广遇到的问题。
3.4 灌浆期防治
基于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经济战略模式走向多元化,农业经济模式以“集约化”为转型方向,带动了各地区传统经济模式的优化转型。科学技术是核心生产力,农业种植活动必须依赖于科学技术,才能实现根本上的战略转型目标。灌浆期防治主要是玉米锈病、玉米虫、玉米蚜虫等。玉米锈病在初期可用20%三唑酮乳油900mL/hm2,或12.5%棵利450~600g/hm2兑水进行喷雾防治,视病情进行一定的补治。玉米螟虫穗率达10%或花丝有虫50头/百穗时,先剪穗顶花丝,再用4.5%高效氯氰乳油750~900ml/hm2兑水喷玉米穗顶。
3.5 技术指导防治
新时期农业规划对虫病害防治十分种植,这不仅体现了科学技术在农业种植中的普及应用,也是保证玉米种植产量与效益的关键因素。田间管理是玉米种植过程的初始阶段,也是规模化种植风险最高的环节,一旦遭遇病虫害则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玉米苗期要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种植效益。新农业政策指导下,我国对农业种植项目给予诸多优惠政策,各类粮食种植项目受到了政策性支持,从而激发了农民参与种植项目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掌握正确的防害技术方案,这是提高农业种植项目营运水平的关键点。
4 结论
玉米种植是粮食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大力发展玉米规模化种植项目,能够带动区域农民经济效益增收。“虫病害”是粮食作物规模化种植要点,及时采取针对性病害防控措施,体现了规模化种植阶段的收益构成。结合玉米种植常见的虫病害问题,要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与处理措施,为玉米生长创造有利环境。
[1]韩淑君,鲁振勇.我国玉米病害发生现状及防治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04).
[2]曹丽英,姚玉霞,于合龙,马丽,陈桂芬.基于模糊本体的玉米病害诊断模型的构建[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4(02).
[3]柏玉波,杨波涛.玉米病害产生的原因及症状分析[J].吉林农业,2014(21).
[4]朱丽敬,杨丽,蔺怀博.浅谈玉米病害加重原因及防治[J].农业与技术,2014(08).
[5]王丽,王秀波,王佳华.玉米病害的种类及其防治措施[J].中国农业信息,2014(19).
S513
A
1004-7344(2016)35-0201-02
2016-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