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绽放绘人生
——记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卫小莉
2016-03-14李文瑶
李文瑶
2015年5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颁奖典礼在广州市隆重举行。秦腔演员卫小莉以《赵锦棠》一剧中的优异表现征服了观众和评委,成为新一届梅花奖得主,为她的艺术人生写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供职于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眉碗团的卫小莉是地地道道的陕西人。出生于戏窝子渭南的卫小莉,从小对秦腔音乐耳濡目染,接受秦腔的熏陶。当地逢年过节、红白喜事经常上演秦腔大戏,那些戏文里的故事和高台上形形色色的人物都让她着迷,使她对学戏萌生出强烈的兴趣。童年形成的兴趣往往会伴随人的一生,秦腔戏的精神哺育加上良好的嗓音条件,年仅10岁的卫小莉即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渭南地区秦腔二团专科培训六年,后又合并到渭南地区秦腔一团工作。后又因在基层院团的优异表现,于2004年调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工作至今。
卫小莉在渭南主演过不少戏,获得了许多荣誉。曾因在《五味什字》一剧中饰演田麦香获首届秦腔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在《千树万树梨花开》中饰演梨花获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优秀表演奖,《妒杀》饰演二娘获首届中国戏曲“红梅杯”演唱大赛金奖,2000年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光荣称号。
倾情投入塑形象
出演碗碗腔古典剧《金琬钗》,分饰剧中崔艳娘和丽娘两个角色,是卫小莉加盟陕西省戏曲研究院之后的第一次亮相。这部戏是碗碗腔的经典剧目,曾经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瑞芳担纲,赴京献演,巡演江南,所到之处皆引起轰动。复排演出,有着发掘、抢救碗碗腔剧种的重任,意义重大,且卫小莉一人分饰两角,压力和难度都很大。同为崔府小姐的艳娘和丽娘年龄相仿、性格相近,如何在表演过程中演绎出俩人的不同,避免观众混淆,如何在继承前辈的基础上演出自己的特色,对卫小莉而言确实是一个不小的挑战。经过不断的分析和琢磨,她找到了自己的表演方式,在表演上不刻意追求俩人动作和外形上的不同,而是从她们不同的命运轨迹和性格发展规律出发,设计出符合人物逻辑的心理流程,以细腻传神的表演,饱满的情绪和充沛的感情,将纯情秀美的艳娘和善良刚烈的丽娘演绎得出神入化,两个角色层次分明地展现在舞台之上。
由于在《金琬钗》中的出色表现,卫小莉很快融入了省戏曲研究院这个名家荟萃的团体,站稳了脚跟。2005年,新编秦腔历史剧《杜甫》创排,邀她饰演杜甫夫人杨氏。当时距正式演出只有40多天,卫小莉饰演的杜夫人杨氏戏份虽不重,但要从中年演到老年,如何在有限的篇幅中将人物演出彩,对她来说又是一次挑战。通过认真研读剧本,卫小莉将这个略有些悲剧的人物演绎得有血有肉,张弛得当,杨夫人历尽磨难的一生以稳重大气之风呈现于舞台之上,其唱腔婉转迂回,情中带悲,将杨氏的失子之痛、盼夫之情一一展现,感人肺腑,形神兼备地完成了人物塑造。
卫小莉的戏路越走越宽,她又饰演了《满江红》中的岳夫人、《赵氏孤儿》中的公主和《铡美案》中的秦香莲,这些青衣角色为她成功出演《赵锦棠》,并摘得“梅花奖”夯实了根基。就在卫小莉的青衣广受认可之际,秦腔现代戏《西京故事》剧组伸出了橄榄枝,希望由她来饰演甲秀。此时的小莉已届不惑之年,女儿都已20多岁了,再去扮演女儿般年纪的甲秀,心理上难以接受尚再其次,关键是兜兜转转,又从青衣行转回了小旦。现代戏与传统戏不同之处在于,对程式套路的运用较少,主要在于形似、神似,惟妙惟肖地刻画人物性格、心理流程,进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畏难而退不是她的性格,自己动手剪掉刘海,观察女儿的举止神态,卫小莉首先做到从外在无限接近“甲秀”,在形似的基础上追求神似,她所塑造的甲秀真诚善良,自立自强,既展现出山里人的稳重质朴,又不失当代大学生的青春气息,向社会传递出正能量,给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堪称她小旦行当的代表作。
“路漫漫其修远兮”,卫小莉十岁从艺,至今已三十五载,她将一个女人最美好的时光都奉献给了秦腔艺术,在进入戏曲研究院之后,更是开始了大胆地探索与尝试,先后在《金琬钗》《杜甫》《画龙点睛》《西京故事》等多部重点剧目中出演主要角色,塑造了一系列性格饱满、生动鲜活的舞台形象,展示出特有的表演才能与艺术风范,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
卫小莉凭借扎实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舞台经验在舞台上塑造一个又一个经典,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特点与唱腔特色,并将之集中展现在秦腔《赵锦棠》一剧,实现了自我的超越。
突破自己攀高峰
秦腔《赵锦棠》由同名评剧移植而来,卫小莉饰演女主角赵锦棠。她以海纳百川的理念,借鉴吸收原扮演者的经验又加以创造,跳脱出原剧的束缚,将南方的细腻秀美融入粗犷豪迈的秦腔,人物情感、表演技巧恰到好处,内涵厚重,风格独特,达到了艺术的巅峰。
《赵锦棠》讲述的是赵锦棠在丈夫离家从军后遭遇婶母百般刁难与种种欺凌,与婆婆相依为命、不离不弃的故事,彰显忠、孝、节、义的传统美德。剧作摆脱了空洞的说教,而是以爱情为引,别具匠心地进行了主旨转化。因为爱情,新婚的赵锦棠才会应允丈夫替叔父从军;因为爱情,她才会毅然拒绝改嫁,为夫“守寡”;因为爱情,她才会不畏艰辛,承担照顾婆婆的重任;因为爱情,夫妻二人终以朱砂为记,喜得团圆。爱情不是此剧的主线与主题,却是赵锦棠生命运行轨迹的情感根基,是她自我牺牲的精神支持与心理依据。卫小莉深深抓住了这条隐藏的支线,以情感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促进人物性格的不断成形与丰满。
作为演员,研究剧本、理解人物、找到建构角色的切入点之后,就要调动一切艺术手段与技巧进行角色塑造。卫小莉身材高挑,扮相俊美,性格沉稳,音色圆润,先天禀赋与大青衣的特色非常契合,不需要做作表现,只凭借本色形态站立在舞台之上,便宛如鹤立芳洲,满台光华。为了准确表达赵锦棠的情感发展所引发的不同心理活动,卫小莉极其注意细节的把握,以动作和神态揭示其情绪波动,一个身段、一个眼神的精雕细琢,把赵锦棠的朴实大气、秀外慧中以及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刻画得得淋漓尽致。在表演技巧上,吸收借鉴了京剧青衣的端庄大方及昆曲青衣的妩媚空灵,发乎于内,形之于外,不虚不浮,不急不躁。如《磨房》一场,这是赵锦棠从温润沉静的小女子到坚贞刚烈的大女人的转变初始,面对宋成的调戏与逼迫,她义正词严,并耍起了青衣常用的水袖功夫,水袖飞舞,旋而不乱,在表达出内心震惊、愤怒的同时,更衬托出大家闺秀的含而不露。又如《牧羊》一场,在风雪无情、缺衣少食、羊群失散的困顿悲苦境地,卫小莉综合运用疾速沉稳的圆场功夫、干净利落的单袖、双水袖、蹉步、卧鱼等一系列程式动作和轻盈洒脱的身段,展示出赵锦棠不向命运屈服的坚韧和勇于接受生活挑战的拼搏精神。
《赵锦棠》
卫小莉在梅花奖领奖台上
青衣行最重唱功,卫小莉嗓音宽厚,柔和且张弛有度,她的声腔有一种与众不同的厚度与后劲,质朴中洋溢着华彩,婉转动听,浑然天成。在这部剧中,卫小莉对于情绪与气息的关系处理得非常好,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始终将人物的情感作为表现主体,唱得轻盈流畅,华而不浮,巧而不虚。面对丈夫突然“死亡”的塌天大祸,赵锦棠因惊愕而微微颤栗,此时的她声音哽咽,泣血含悲,但悲而不怨,唱腔基调较为舒缓平和,始终保持着大家闺秀的风范;在宋成的凌辱、宋氏的迫害之下,赵锦棠的处境愈加艰险,生活愈加窘迫,卫小莉以气息的变化来控制人物情绪的波动,声调哀婉,唱腔中隐隐流露出悲凉凄苦之意,然哀而不伤,在丰富多变的曲调与婉转变化的唱腔中渐化出赵锦棠性格中刚毅坚强的一面;最令人心碎的唱段集中表现在最后一场,一句“赵锦棠跪席棚泪流满面”仿佛开启了闸门,将满腹苦水倾倒而出,这段撕心裂肺的倾诉用苦音慢板唱出,以悲怆为主调,由凄美压抑转向激越昂扬,行腔抑扬顿挫、缓急有序,在穿云裂帛、酣畅淋漓的大段演唱中将剧情推向高潮,最终完成了人物的整体塑造。
卫小莉以她对青衣行当程式技巧的谙熟、深厚的唱做功底及人物情感变化的独到处理,以成熟的舞台掌控能力及当代戏曲表演艺术中心理体验的完美结合,与角色融为一体,使“赵锦棠”直抵观众内心,引起强烈的情感共鸣。
当成为梅花奖得主,梦想成真的卫小莉站在颁奖台上,心情激动又复杂。捧着沉甸甸的奖杯,卫小莉意识到,这个“盘子”承载的不仅仅是荣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艺海无涯,学无止境,在梅花奖面前,卫小莉更加理性,思考得更多、更深、更远。未来的路还很远,期望卫小莉以她的智慧与胆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为秦腔舞台带来更多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