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工程档案管理GIS 技术应用分析与设计
2016-03-14陈博
陈博
黄河工程档案管理GIS 技术应用分析与设计
陈博
新中国治黄以来,黄河的治理开发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形成了“上拦下排,两岸分滞”的防洪工程体系。
黄河工程在项目前期、实施、竣工验收等各建设阶段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声像等不同形式的历史记录,构成了工程档案,是治黄档案管理的重要内容。工程档案管理作为黄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管理不可替代的作用,发挥着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黄河工程具有项目多、投资大和建设时间跨度长、资金来源多、参建单位多、工程类型多等特点。黄河工程档案不仅在建设过程的日常管理和工程质量评定、事故原因分析、索赔与反索赔、阶段与竣工验收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而且也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以及对已交付使用工程的管理、维护、鉴定的记录凭证。借助工程建设档案,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认识过去、把握和服务现在、预见和指导未来。因此,各级工程建管单位务必在注重工程实体建设的同时,切实注重工程建设档案管理工作。
建立基于GIS工程档案护管理系统,把黄河工程空间数据进行地理编码后,将各类档案信息与之关联,通过Web GIS系统开发,可以实现防洪工程档案管理相关信息的查询、统计。本文将就黄河工程档案管理中GIS应用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讨论。
一、系统总体设计
(一)系统总体框架
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总体分为三层,最下层为信息采集层,实现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的采集;中间层为数据层,将采集的档案信息存入数据库中进行统一管理,并在GIS平台、应用服务器等支持下提供信息服务;最上层为应用层,提供档案信息查询等具体的应用功能。
系统基于SOA架构进行设计,可以为使用来自黄河下游基础地理信息系统、黄河遥感影像库和防洪工程维护管理系统提供GIS服务,也可以为其他系统提供数据和信息服务。系统总体框架如图所示:
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总体框架设计
(二)总体技术方案
1.黄河工程档案信息采集
(1)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集中统一管理是黄河工程档案齐全、完整、规范的重要保证。无论是在工程各阶段还是参建各单位,都能从组织上保证文件材料不疏漏、不散失,使档案管理工作达到系统化、规范化、标准化,并将资料管理纳入了文明施工目标管理。
(2)建立和明确相关制度,确保档案规范,完善制度建设,修订岗位责任制及档案管理制度,职责分明,层层把关,这是做好工程档案工作的基础。
(3)工程档案信息统一编码。所有采集的防洪工程档案信息,统一使用“数字黄河”工程相关代码标准进行编码。包括《黄河流域河流代码》SZHH18-2005,《黄河治河工程代码》SZHH19-2005,《黄河流域水闸代码》SZHH20-2005,《黄河防汛仓库代码》SZHH21-2005,《黄河堤防分段代码》SZHH22-2005,《黄河堤防断面代码》SZHH23-2005,《黄河河道断面代码》SZHH24-2005。GIS数据也统一使用相同代码,以实现关联查询操作。
2.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管理
(1)增强做好黄河工程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工程建设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是归档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各参建单位应主动结合黄河工程建设实际,切实将工程档案工作作为工程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项目法人还是档案管理者,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档案管理法规和掌握档案专业知识,做到思想上统一认识、业务上统一标准、工作上统一要求,充分认识防洪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努力增强贯彻落实《黄河防洪工程验收规程》和《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规定》的自觉性,做到上下结合、步调一致、推进工作。
(2)加强黄河工程档案的监管。要全面贯彻《关于加强黄河防洪工程建设项目开工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按照“谁验收谁审批,谁审批谁管理”的原则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各级档案管理机构要增强依法管理档案的信心,积极争取建设主管部门、项目法人、施工单位、质量监督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理解和配合,对工程档案的管理做到“早安排、早介入、早动手”,不断提升工程档案管理水平,力争尽早达到“完整,齐全成套,不残缺;准确,图物相符,无差错;系统,有条不紊,整体一致;真实,内容可靠,原始记录”的管理目标。
(3)坚持工程档案管理与工程建设同步进行。档案工作贯穿于水利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要完成工作目标,保证工作质量,工程档案工作就必须实行“四同步”管理,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随时随地监督检查,随时随地提供服务。只有真正坚持“四同步”管理,才能做到从工程建设前期就进行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签订有关合同、协议时,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确要求;在检查工程进度与施工质量时,检查工程档案收集、整理情况;在进行项目成果评审、鉴定和工程阶段验收与竣工验收时,同时审查工程档案的内容与质量。
(4)提高档案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要针对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对档案人员、工程建设参与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分类培训。同时,还要坚持开展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并建立健全工作制度,明确工作纪律,强化工作责任。通过政治、业务的教育和培养,工作制度、纪律的贯彻实施,切实加强档案队伍建设,以适应工程档案管理需要,不断提高工程档案管理水平。
3.防洪工程档案信息查询
利用Web GIS技术进行开发,实现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的在线查询和浏览。
(1)在线检索浏览:通过网络,提供档案信息查询检索和档案信息在线浏览服务。
(2)档案预约服务:授权用户可以通过系统对感兴趣的档案资料进行预约借阅。
二、系统技术特点
(一)工程建设管理与档案管理相结合
面向服务架构SOA(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是一种架构模型和设计方法学,其目的是最大限度重用应用程序中立型的服务以提高IT适应性和效率。它可以根据需求通过网络对松散耦合的粗粒度应用组件进行分布式部署、组合和使用。服务层是SOA的基础,可以直接被应用调用,从而有效控制系统中与软件代理交互的人为依赖性。SOA的关键是“服务”的概念,W3C将服务定义为:“服务提供者完成一组工作,为服务使用者交付所需的最终结果。最终结果通常会使使用者的状态发生变化,但也可能使提供者的状态改变,或者双方都产生变化”。本系统中采用.NET进行开发,实现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的逐层封装,最终通过IIS发布为数据服务。通过统一使用“数字黄河”标准对档案数据和GIS数据进行编码,并结合最新的SOA设计理念和GIS服务,可以实现在不同系统之间相互调用、相互查看的效果。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加方便的档案服务,实现与工程维护管理系统等应用系统之间的统一。
(二)全面面向服务的档案管理
黄河工程档案数据应用广泛,为保证与黄委现运行的系统或将来开发的系统能有效集成,本系统设计全面支持SOA(面向服务)的架构体系,方便系统集成和扩展。
1.GIS服务采用OGC标准服务
充分利用黄委现有的GIS系统提供的服务,发布成OGC标准的WMS、WFS服务,以方便其他应用或系统直接引用。
2.档案信息查询检索模块使用Web Services发布
利用.NET进行开发,通过IIS发布为标准的Web Services,可以方便和其他IT系统整合。在数字黄河的各级应用中可以方便增加黄河工程档案查询的功能模块。
三、结语
系统采用三层结构,构建黄河工程档案信息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GIS技术对黄河工程档案信息进行管理,使其与工程建设管理紧密结合,将大大提高办公效率,同时也将提高工程档案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水平。
(作者单位:黄河档案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