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秦岭矿山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与防治对策

2016-03-14张青山单元磊

河南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秦岭泥石流降雨

张青山 单元磊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 郑州 450045)

小秦岭矿山泥石流灾害发育现状与防治对策

张青山单元磊

(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环境调查院,河南郑州450045)

小秦岭矿区内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基于此,在详细论述研究区的自然地理、地质地貌、构造、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条件等地质环境背景的基础上,分析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发生和发展的条件以及发育特征,同时提出矿山泥石流的防治对策和建议。

矿山泥石流;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小秦岭矿区地处豫、陕、晋三省交界处,地形切割强烈,金矿资源丰富,小秦岭金矿区矿业经济发展很快,自20世纪80年代,矿山采选企业达数千个。矿区经济已成为该区的经济支柱。随着矿山开采活动不断增强,对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矿山废碴无序堆放,矿碴总量约575万方,矿山泥石流灾害经常发生,对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的安全造成了威胁。

1 矿山地质环境背景

1.1地层

小秦岭矿区地层分布有晚太古界结晶基底,岩石岩性以黑云更长片麻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片麻状斜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片麻状角闪花岗岩为主。河谷及冲沟内有冲洪积、坡积、冲积物、人工堆积等。

1.2构造

区内地质构造发育,表现为多构造类型,多期次相互叠加,形成褶皱和韧性断裂带、脆性断裂带。新构造运动强烈,表现以断裂活动、差异性升降为主。小秦岭矿区地震烈度为八度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条件。历史上多次发生地震。如1556年华县8级地震,1815年平陆6.75级地震均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3环境地质条件

区内岩体多为层状块状坚硬岩类工程地质岩组,岩性坚硬、强度高、抗风化能力高,节理、裂隙较发育。在沟谷内有第四系松散岩类土体发育。

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水、裂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水,基岩裂隙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SO4-Na·Mg、HCO3·SO4-Ca·Mg,泉水流量一般小于1.00L/s;岩溶水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泉水流量在2.01~15.90L/s。

2 矿山泥石流的形成条件

泥石流的形成主要取决于物源条件、地形条件、降水条件,缺一不可[1]。

2.1降水条件

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645.8mm,年最大降水量984.7mm(1958年),最小降水量为318.7mm(1997年),年内降水量主要集中在6-9月4个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8%,最大日降水量110.2mm(1960年7月22日),最大次降雨量194.9mm。秦岭矿区降雨特征表现为量大、集中、多暴雨,是引发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素。

2.2地形地貌条件

小秦岭矿区为地貌类型中山区,海拔在1 200.0~2 413.8m,最高海拔 2413.8m,相对高度 800.0~1 500.0m,地形起伏大,坡度在45°以上;自然坡降达34.4%。

3 矿区泥石流发育特征

由于矿业开发,大部分山体已被挖千疮百孔,山体富水性本来较差,开采后大量的水源流失,致使山坡植被枯死,采矿使山体的自然平衡状态遭到破坏,区内地质环境条件日益恶化,矿山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区内分布有12条中等易发程度以上的泥石流冲沟。曾多次爆发泥石流灾害,1994年7月11日大西峪沟区域突降暴雨,水石流致使52人丧生,数百人失踪,经济损失惨重。1996年,大西峪沟暴发泥石流,矿区公路遭到破坏,金矿矿区交通中断,停产十余天。

4 泥石流灾害防治措施

矿山泥石流灾害防治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加强环境管理,建立健全群专结合的监测体系,为矿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地质环境。

4.1搞好宣传教育,建立群测网络

小秦岭地区地质灾害类型多、数量大、分布广。加强宣传教育和群测、防灾人员培训,使广大群众和各级领导都具备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和防灾减灾意识十分重要。可以利用多种方法开展工作,例如,采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散发宣传画进行宣传,宣传普及地质灾害的基本知识,着重宣传各种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及前兆特征,躲避各种地质灾害的方法、措施,以及地质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和破坏。对区内重要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逐点落实监测、报警、疏散、应急抢险等内容的预防措施,明确具体负责人,争取做到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给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的威胁。

4.2泥石流灾害预警

根据区内地质灾害发生时空分布情况看,汛期地质灾害特别集中,暴雨和洪水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降水强度在80mm/d,易发生小型土质滑坡;降雨强度在280~300mm/d,易发生大型土质滑坡和小型岩滑;降雨强度在480~510mm/d,易发生大型岩滑。气象部门及各个监测站降雨监测24h降雨大于70mm,或60min降雨强度大于20mm,或者10min降雨强度大于10mm时,应及时向乡镇、市有关部门汇报报警。或者气象部门预测有特大暴雨、大暴雨时为预警状态,应向乡镇、市主管部门汇报报警。可采用鸣枪、鸣炮、广播、敲锣打鼓及放鞭炮等方式来通知灾害体上及附近人员及时撤离到安全地带。

4.3避让方案

暴雨期应加强泥石流多发区的雨量、水位动态监测,及时预报险情,受威胁人员撤离到安全区。

4.4工程治理方案

治理泥石流的工程措施可采取在沟内拦截、滞留和在沟口堆积区输排利导等。

4.4.1蓄水、引水工程。工程建于形成区内,其作用是拦截部分或大部分洪水,削减洪峰,以控制泥石流的水动力条件。

4.4.2支撑工程。在形成区内崩塌、滑块严重地段,可在坡脚处修建挡墙和护坡,以稳定斜坡,减少物源。对矿碴要修筑固定碴坝、浆砌石挡墙,防止水流对碴堆棍脚冲刷,增加其稳定性。

4.4.3拦挡工程。多布置在流通区,主要是拦泥滞流和护床固坡,依据实际情况可修筑多级拦挡坝。

4.4.4排导工程。多数建立在流通区和堆积区,包括排导沟、渡槽、导流堤等。其作用是调整流向,防止漫流,以保护附近的居民点、工矿点和交通线。

4.4.5储淤工程。在流通区中,修筑拦墙坝,形成泥石流库;在堆积区设储淤场。

4.5生物防治工程

对泥石流发育的小秦岭地区,要做好水土保持,培育植被。其可以调节地表径流,延滞洪峰,削弱山洪动力;可以保护山坡,抑制侵蚀,减缓岩石的风化速度,控制固体物的供给,从而抑制泥石流的发生。

5 结语

小秦岭矿区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经常发生。矿山地质环境已达到非治理不可的程度,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小秦岭矿区泥石流防治对策。一是加强地质环境管理,完善地质灾害管理法规,加大地质灾害科普宣传力度,普及地质灾害知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二是按照“以人为本,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区内重大泥石流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勘察治理。三是在地质灾害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前,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发现险情,立即通知当地居民撤离危险地。应禁止在危险区内开展工程建设,严禁可能诱发剧地质灾害的人类活动发生。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ntrol Countermeasures of Debris Flow Disaster of the Xiaoqinling Mine Mountains

Zhang QingshanShan Yuanlei
(NO.1 Institute of GEO-Environment Survey of Henan,Zhengzhou Henan 450045)

Geological disasters of debris flow occurred more frequently in the small Qinling Mountains mining area,based on this,this paper discussed the natural geography,geology,geomorphology,structure,hydro geology and engineering geological conditions of the study area,analyzed the conditions and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mine debris flow geological hazards,and put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bris flow.

mine debris flow;geological disaster;prevention measures

P642.23

A

1003-5168(2016)05-0148-02

2016-04-23

张青山(1980-),男,硕士,工程师,研究方向:水工环地质、矿产地质。

[1]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EB/OL].(2012-10-16)[2016-04-05].http: //wenku.baidu.com/view/e4ea98a6284ac850ad024231.html.

猜你喜欢

秦岭泥石流降雨
暑期秦岭游
洞穿秦岭
龙王降雨
泥石流
好忙好忙的秦岭
“民谣泥石流”花粥:唱出自己
泥石流
一种船用降雨测量装置的实现
机械班长
在秦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