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预习习惯的养成
2016-03-14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学吴碧玉
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武夷中心小学 吴碧玉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一个班级,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是如此,对于人的一生,更是如此。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而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至关重要的开始阶段。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成功与否,是要看学生最终能否离开教师自己去读书、作文,做好课前预习不仅能提高听课效果,而且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可见预习在学生的语文学习中的重要性。预习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的过程。经过预习,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了锻炼,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既然预习这么重要,我们教师就要紧抓预习这一环节的学习,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预习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给预习方法
小学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不同,学习水平不同,预习的要求也应区别对待,我分两个阶段来谈谈各自不同的预习方法。
低年级的预习方法:
低年级指的是一二年级,由于他们学习的内容主要在拼音和生字的训练上。所以预习也是围绕这些方面,我们可以这样要求:一圈画、二标段、三拼读。
一圈画:借助拼音试读生字,并对照书后的田字格将这些生字在文中圈画出来,特别是课文中要求认读的生字。二标段:用阿拉伯数字标出自然段序号。这个小序号的标画看似简单,其实在小学生标画的过程中,对文章就有了一种感性认识,知道一篇文章是由许多个自然段构成,为今后的习作的构成做好铺垫。三拼读:就要将需学习的生字多拼读几遍,突破难度的翘舌音,前鼻音等。当然这些方法只是适用于大多数的孩子,有些能力较强一些的孩子,也可以结合文中的插图练习说话,也有助于学习新课。
中高年级的预习方法:
一圈画,二读文, 三查找,四梳理 ,五批注,六摘抄。
(一)一圈画,二读文
即圈画字词,通读全文。第一遍边读边圈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意思的词语,然后利用工具书,弄清字词的音、形、义。当“一字多义”“一词多义”的时候,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字义。第二遍,排除了生字和生词就要将课文读准确,读流利,了解课文的主要体裁:是写景的、叙事的、写人的、介绍物品、寓言、童话等,主要内容讲的是什么呢?
(二)查找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充分利用课外书、网络等搜集资料
1.了解作者的简介
新课标要求“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有些课文出自于大家之手,预习时可以利用手边的资料,网络工具对作者的生平以及代表作品有个了解。这可以比较好的帮助同学理解课文的有关内容。
2.关于文章的背景
新课标要求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解决与学习和生活相关的问题。记得在二年级时就有讲述邓小平、宋庆龄、周恩来等名人的故事的课文,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对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陌生,在课前可有借助家长的讲述、网上的查找对他们有一定的了解,对学习课文是非常重要的。中高年级的学生自不用说。《将相和》《草船借箭》等经典名著,只有搜集并查阅相关的图片、数据、光碟、文字资料,才会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历史有一个了解,才会在课堂上更易理解老师的讲授。
3.梳理课文的脉络
到了小学中高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已有一定积累,读了课文后需要进行一些自主的思考,提出一些问题。
4.做批注批注是四年级同学就已经应该着手做的预习手段
学习语文主要是品读。品读在预习中是最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品读含义深刻的,优美的句子或段落,从中思考作者写这篇文章赞扬了什么,批评了什么?向我们揭示了什么道理。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把自己欣赏的字、词、句,哪怕是一个标点的使用好处,都可以用简洁的文字批注在书的空白处。
5.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语文的学习重在知识的积累,首先积累好词是丰富自己写作的重要途径,小学课文所选的都是永恒和时代的典范文本,里面的好词好句更耐人回味,也是小学生写作的源泉。因此,摘抄,诵读并将它内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老师自身参与
学生在进行预习时,教师通过巡视或者参与其中;等学生预习结束以后,教师再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让学生说说对哪部分知识掌握了;对哪部分知识理解有困难;对哪部分知识不能判断是对还是错。在这期间,教师就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
三、提供练习机会
没有预习的课堂上,往往只是那几个优等生在发言,练习的机会几乎被他们“垄断”了,而其他学生只是“陪客”。一些中等生还未思考成熟,优等生早已举手发言,把正确的答案告诉了大家;更可怜的是那些后进生根本没有动脑筋的机会。吃现成包子的人永远也学不会做包子,不经过自学实践,永远也提高不了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低又何来提高学习素质呢?而“预习”改变了这种局面。《现代汉语词典》对“预习”的解释为:“学生预先自学将要听讲的功课。”一般,学生都是根据老师给的预习目标独自预习,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学行为的一种体现,“预习”就是学生独立地阅读和思考。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更是用所学知识去获得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在主动进行探索的过程,他们根据老师给的预习目标自己动脑、动手练习。这样人人都获得了练习的机会,自学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四、预习要持之以恒
最后强调一下,预习既然有诸多的好处,可以锻炼孩子的心智,可以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那我们就要将这件事情长久的坚持下去,相信有了长久的训练,孩子们的自学能力就一定会增长很快。
课前预习不仅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只有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才能积极地去实践,并持之以恒,最终养成预习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