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要区涉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6-03-14詹炎滨

广州化工 2016年19期
关键词:液氨事故培训

詹炎滨

(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



高要区涉氨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詹炎滨

(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广东 广州 510060)

中小型涉氨企业目前普遍存在设备设计安装不规范、应急电路不防爆、消防器材不完善的安全生产问题及企业安全生产制度不完善、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缺失、主要负责人安全意识薄弱的管理现状;通过改进企业基础管理,完善生产现场设备、提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理顺监管体制和落实监管措施等办法,减少涉氨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涉氨企业;安全生产;对策

氨(NH3), 氮氢化合物,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气味的气体。液氨制冷效率高、环境友好且成本低,广泛运用于冷库制冷。根据《危险化学品目录(2015版)》,氨属于有毒气体;NH3极易溶于水变成氨水,溶解度为1:700,形成的水溶液具有腐蚀性;液氨的爆炸极限为15.7%~27.4%,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火灾危险等级为乙类。

近年来,我国涉氨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频发,尤其是2013年的“6·3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液氨泄露爆炸事故”和“8·31上海翁牌冷藏实业液氨事故泄漏”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在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关于督促涉氨制冷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整改加强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背景下,肇庆市高要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委托广东省安全生产技术中心提供技术服务支持,组织专家检查小组,对辖区内9家涉氨企业进行安全生产检查。本文主要针对高要区涉氨企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中小型涉氨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策。

1 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强化安全生产基础管理机制,以“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为指导方针,通过落实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加强企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建立安全生产现场管理记录台账等有效措施,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控,使安全生产持续稳定[1]。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在第一时间有效地排除生产过程中的存在安全隐患,在液氨发生泄漏时提供有效可行的事故应急救援方案,最大范围降低事故的人员伤亡及经济损失。通过对高要区9家涉氨企业基础管理档案的检查,高要区涉氨企业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方面。

1.1 设备设施落后、设计安装不规范

高要区多家涉氨企业投产已超过15年,甚至有1家冷库已运行30多年,设备陈旧,管路老化,一些企业效益差,设备年久失修。由于档案的缺失,部分冷库已无法核实是否由具备冷库工程设计、压力管道设计资质的设计单位按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检查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未对其涉氨压力容器(包括贮氨器、油分离器、中间冷却器、冷凝器、、氨液分离器集油器、低压循环桶等)按照规定进行注册登记、定期检验,检验报告未存档备查。

1.2 未建立巡检制度,运行信息反馈不及时

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巡检制度,能够及时发现氨制冷机房设备存在的事故隐患,可提前预知设备性能的改变,从而减少设备突发故障的可能,使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是达到减轻维修工作量、降低维修费用的作用[2]。检查中发现,大部分企业未能建立巡检制度,等到氨机房设备发生明显故障,才停工进行设备维修。缺乏正常的巡检制度,设备运行基本信息反馈不及时,企业未能对制冷系统存在的各种运行隐患进行及时的检修与维护,无疑增加了发生设备故障、液氨泄漏的风险。

1.3 安全教育培训缺失,安全意识薄弱

根据《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第六条:“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当接受安全培训,具备与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在检查过程中,发现1家企业持有主要负责人培训证书、6家企业持有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培训证书,且仅有1家企业的培训证书在有效期之内并按要求每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企业负责人怀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侥幸心理,一味想着如何创造更大的利润,漠视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的重要性。正是领导阶层对安全教育的忽视,导致从业人员安全理念的匮乏,在事故中如何自救的意识薄弱。

2 涉氨生产现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安全生产现场管理强调“以人为本,生命至上”,坚持营造一个安全的生产环境,降低职业病危害,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健康。涉氨企业的生产现场主要安全隐患点在氨制冷机房,因此在维持生产正常进行的同时,确保在液氨泄漏事故发生时,有效保护从业人员生命健康、并将企业损失降到最低。在现场的检查中发现,生产现场存在几个方面的问题。

2.1 制冷系统防护报警设备设计不规范

随着国家对企业安全生产监督力度不断加强,此次检查中,企业基本配备涉氨防护报警设备,但设置不符合相关要求。检查的9家企业的氨制冷机房均只在贮氨器上方安装氨气浓度检测报警仪器和喷淋系统,且只有2家企业的检测器与事故排风扇、应急灯联锁,甚至有1家企业使用的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检测成为竟为甲烷(CH4)。设计要求变配电室和氨制冷机房贴邻共用的隔墙必须采用防火墙,而实际为了方便工作,企业均把配电室与机房打通,中间未有防火墙或窗隔开,且配电室无紧急逃生通道。当机房液氨泄漏时,配电室里面的从业人员只能经过泄漏点逃生,后果不堪设想。

2.2 应急线路电器不非防爆,消防器材不完善

经检查,9家企业仅1家安装了防爆应急线路及防爆应急电器(事故排风机、应急照明灯),当现场发生氨气泄漏起火,普通应急电器将失效,可能加重事故的严重性。生产现场,灭火器等消防器材均有每月检查记录,但部分未如实记录(检查日期为4月28日,而检查记录表已记录到5月3日);部分灭火器失效未及时更换;部分消防栓水带、水枪缺失,个别消防栓手轮分离,沦为摆设。

2.3 生产现场杂乱,从业人员无职业卫生意识

氨制冷机房现场乱堆建筑用料等杂物,乱搭电缆、电风扇等易产生静电的电器未接地,从业人员在制冷机房中午休、就餐、抽烟。氨气泄漏初期,由于液氨的部分蒸发,使得氨蒸汽的云团密度高于空气密度,氨气随风飘移,易形成大面积染毒区和燃烧爆炸区[3],从业人员在现场休息极易发生职业病危害,甚至中毒伤亡,而电器静电和吸烟易产生明火爆炸,造成生产事故。

3 中小型涉氨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对策

3.1 改进企业基础管理,完善生产现场设备

通过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完善的安全培训制度、消防安全制度,执行交接班制度和巡检制度,优化设备操作规程,定期进行设备检修维护,建立隐患排查台账,定期组织从业人员按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进行人员疏散、抢救演练。对不符合设计要求的生产现场进行改造,增加防护报警系统及消防设施的投入,规范现场用电安全,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生产现场,确保在事故发生时,减少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3.2 提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管理人员素质

人的安全意识是目前安全生产的明显短板,一个企业是否重视安全生产,主要取决于负责人的安全意识。企业负责人要认识到“只有搞好生产安全,企业才能持续发展”的现实。中小型涉氨企业需要对其负责人及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增强相关从业人员对氨的了解及认知,提高全体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对应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坚持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和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3.3 理顺监管体制,落实监管措施

坚持“全覆盖、零容忍、严执法、重实效”的总体要求,实行“行业主管部门直接监管、安全监管部门综合监管、地方政府属地监管”的监管体制,对涉氨企业进行定期检查整改。对于上世纪标准滞后、技术落后等现实因素造成的历史遗留问题,要有客观的态度。处理涉氨企业安全隐患不可采取“大跃进”式的整治方法,以为短短几个月就可以彻底解决问题,导致整治走过场[4];要坚持“分步有序、稳妥彻底”的原则,给企业一个合适的整改时间,到期未达标坚决给予关停。

通过对高要区涉氨企业的现场检查及现状的分析,要清晰认识到中小型涉氨企业整改,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方面企业需要增加安全生产方面的资金投入,完善管理制度、购买引进符合设计标准生产设备;另一方面企业应积极组织从业人员参加相关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负责人的责任意识和管理人员专业素质;最后一方面监管部门应当理顺监管体制和落实监管措施,尊重历史遗留问题,制定符合实际生产的整改措施,以减少涉氨企业安全事故的发生。

[1] 柳燕玲.强化安全基础管理,实现安全生产3000天[J].电力安全技术,2013,15(8):1-3.

[2] 吴联国.论物业管理中的建筑设备设施管理[J].科技信息,2014(10):266-299.

[3] 陆艺.液氨储存风险性的探讨[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8):61-62.

[4] 陈勇军.加强涉氨制冷企业安全监管的思考[J].中国安全生产,2015(9):40-41.

[5] 李海清.涉氨冷库火灾防控对策探析[J].武警学院学报,2014,30(6):61-63.

[6] 赵大鹏.重庆市安全生产监管体制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4(10):46-50.

Research on Strategies and Current Situations in Safety Regulations for Manufacturing of Ammonia Industry in Gaoyao District

ZHANYan-bin

(Guangdong Technology Center of Work Safety, Guangdong Guangzhou 510060, China)

Currently problems such as the lack of standardizations of equipment design and installation, without anti-explosion in emergency electric circuits and the shortage of fire equipment prevail among the small and medium size ammonia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Besides, the imperfection of workplace safety regulations, the insufficiency of safety training for workers and supervisors’ lack of safety awareness are also common existence within these companies.By means of modifying the based management, workplace equipment was integrated to improve supervisors’ awareness of responsibilities and administrative staffs’ professional experience, summarize and executing strictly the supervision system, the ammonia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should be able to reduce the accidents.

ammonia manufacturing companies; safety production; strategies

TQ914.1

B

1001-9677(2016)019-0218-02

猜你喜欢

液氨事故培训
近期尿素及液氨市场分析与展望
学中文
利空增多 液氨后市承压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废弃泄漏事故
小恍惚 大事故
液氨罐区发生液氨泄漏事件原因分析
2014年9月17日液氨出厂参考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