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策略探析

2016-03-14吴丽君李生鹏曹馨文班秀萍

关键词:师范院校课程教育

吴丽君,李生鹏,曹馨文,班秀萍

(1.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档案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3.张家口市桥西区西豁子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发展策略探析

吴丽君1,李生鹏2,曹馨文3,班秀萍4

(1.河北北方学院 文学院,河北 张家口 075000;2.河北建筑工程学院 档案室,河北 张家口 075000;3.张家口市桥西区西豁子小学,河北 张家口 075000;4.河北北方学院 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河北 张家口 075000)

为进一步探求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发展策略,从当前中国教师教育的现状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建构与落实等方面展开研究。师范院校只有积极响应并落实国家“教师教育”政策,加强与中小学的合作发展,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才能保证“国家-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的有效落实。

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三位一体

网络出版时间:2016-10-09 16:39

在教育战略地位日益提升的今天,教师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母体尤为引人注目。教师教育是对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统称,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实施职前培养、入职培训和在职研修等连续的、可发展的及一体化的教育过程[1]。相对于师范教育,教师教育更注重提高教师职业精神,培养更加敬业和专业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使更多教师借助专业培训成长为卓越教师。

一、中国教师教育的现状

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势在必行。各师范院校与教师教育体系整体都在发生变化。为推动教师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师培养质量,2011年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努力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好教师。《意见》提出:明确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目标要求,分类推进“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及中小学“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新机制,强化招生就业环节,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整合优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加强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组织保障。近年来,中国教师教育体系不断改进,教师教育的革新持续推进,教师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不强、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育实践质量不高及教师教育师资队伍薄弱等。

对职前培养或在职教师的培训仍局限于教学技能,这无疑会错失弥补其职业素养潜在不足的良机,也会使教师培训的效益大打折扣。事实上,在中国教师培训课程设置方面,传统的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仍占主导地位,空洞的教学内容对多年从事实际教育工作的教师而言缺乏吸引力,培训形同虚设。所以,教师培训应遵循“基于问题”的设计与实施原则,使培训内容既贴近教师工作中所面临的问题,又能培养教师勇于提出问题与反思教学行为的职业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参训教师的积极性。另外,中国的教师在职培训是以学历和教学能力补偿为目的的,这从一定程度上导致教师教育重学历教育而轻“素质内涵”教育,重一次性教育而轻持续性发展,使教师教育陷入功利主义的误区。这种培训的直接后果是使很多教师感到培训无法解决工作中面临的困难,从而消极应对,培训效果大打折扣。而国外教师培训则是把解决教师的实际问题作为培训的立足点,使受训者切身体会到培训对解决具体问题的益处。无疑,这种教师培训的理念对中国教师培训活动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建构

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各师范院校。目前,中国的教育体制在不断改革与深化,高等教育快速发展,基础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推进。

(一)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困境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的实施应该立足于突破中国现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困境,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引领者[2]。如今,师范院校教师教育面临的困境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师范生从教意愿不高,选择师范类方向大多是因为该专业学习负担相对其他专业较轻松,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准备其他考试。

2.大班教学质量和效率低,尤其是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论等课程。公共基础课合班上课,无法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发展,只能满足基本的教学要求。

3.优秀教师短缺。就目前而言,师范院校学生大多只具备较好的理论知识而缺乏教育实践能力,很难把理论和实践联系到一起,这极大影响了未来教师的质量。

4.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不合理。表现有两点:一是教师教育类课程设置不合理,理论课多而实践课少,学生基本没有实践的机会;二是教师教育类课程单一,“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而作为准教师只掌握专业学科知识是不够的。

(二)师范院校对教师教育培养的思考

针对近年来中国教师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和深层次问题,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意见》,旨在通过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推动举办教师教育院校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和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批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及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教育部于2010年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中国高等教育全面启动“卓越教师教育培养计划”。该计划要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方式,加强人文与自然科学的融合,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调整和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引导师范院校人才培养主动适应国家、区域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3]。

教师教育培养应从本质入手,即培养优秀的教师从选拔优秀的“苗子”开始。各师范院校可以通过自主招生,挑选出愿意且适于从事教育教学的优秀学生就读师范专业;明确教师教育类和学科教学论等课程,使学生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在课程设置上尽可能保证学生都有实践的机会。

(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模式的建构

当前,基础教育的师资需求不均衡,而教师职前教育与就业相脱节是师范院校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师范院校如何通过改进培养制度及创新培养模式来适应基础教育以及学校的需求,是教师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1.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实践教学模式的建构

随着教师专业化建设的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资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专业的实践教学已成为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点问题。师范院校应顺势而为,把提高师范类学生教学能力作为人才培养改革的切入点。通过构建能力取向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体系,创设教师教育职前实践教学新模式与搭建“三位一体”的教师教育实践教学平台,提高师范生的培养质量。

强化实践教学是全面推进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根据地方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对教师的需求,以基础教育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和教师教育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构建以“综合素质实践平台、学科实践平台和教师教育实践平台”3个模块组成的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体系。以“双师型”导师指导为基础,创新并实施“全程一贯制实践”教学模式,从教学内容、方法、基本技能训练及媒体应用能力等方面入手,将师范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教育教学能力培养融入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初步形成具有地方师范特色的教师人才实践培养体系,明确实践教学目标,重构实践教学内容,创新实践教学途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模式的建构

社会对教师教育的需求已从数量的增加发展到质量的提高。因此,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的需要,课程的选择与构建则是关键。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是教师教育课程体系的核心,直接关系到高师院校所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目前,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类别不全和比例失衡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教师专业教育课程类别单薄;选修课、教师专业课程、实践课程和教育技能课程比例偏低;课程目标模糊、理念滞后及结构不合理等。各师范院校应以“教师专业化”理念为指导,扩充教师教育课程类型;依据实践取向的教师价值观,创新教师教育课程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及教育实践的前行,师范院校培养教师的重心和职前教师专业毕业生的流向发生了重大改变。应破除传统师范课程的旧观念,树立教师教育理念;科学调整课程设置结构,培养面向基础教育实际的教师。

3.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建构

为基础教育培养高质量师资,是师范院校生存发展的立足点和生长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师范院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师范院校教师教育课程设置陈旧,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落后,培养的教师不能完全适应基础教育新课改的需要;教师也存在过分注重学术科研能力,忽视教学能力等问题。为此,师范院校应更新教育观念,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改革教师培养模式,加强与基础教育的合作,形成教师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一体化的教师教育新体系,即凝练学科研究方向、培育学科队伍及落实专业建设,以彰显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特色。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借鉴教师专业发展典型经验措施,在对专业发展学校合作层次与具体运行模式思辨基础上进行大学教师、师范生和中小学在职教师专业互动发展模式的建构和方案选择,并对其进行可行性分析。

三、师范院校教师教育的落实

在校生有义务接受两年以上的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之后,学校可以选择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视频供学生观看,并组织学生接受技能培训及指导,强化教育教学的意识;举行学生教学技能大赛,通过感受教育场景与熟悉课堂教学,培养其教育实践能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技能是一名教师必备的要求。因此,师范院校应在培养学生掌握多媒体教学技能方面下功夫:通过教授多媒体教学系统结构和教学媒体的使用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通过校外实习检验其学习效果。

教学离不开具有丰富教育理论和完备教学技能的教师。因此,师范院校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教师育人的能力。高校对卓越教师的培养有助于推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培养一体化,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对教师职业的认同度,改善教学质量和完善教育体制[4]。

1.归纳教师教育的培养模式

面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应针对不同类别的特点和培养模式进行系统总结。教师对幼儿园教师的培养是夯实基础,增强能力,提高融合度;对小学教师,重点要培养其全才能力,使其全面发展;对中学教师的培养重点在于注重其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与连续培养;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培养,在于建立众多优秀企业与高校的联系合作;对特殊教育教师的培养重点在于探索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联合培养机制以及特殊教育知识技能与学科教育教学融合培养机制。

2.明确教师教育的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规定着人才培养的性质、方向和质量,对课程、教学、评价以及学生将来的社会适应性等都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结合教师发展的自身规律和职业特点,为有助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的开展,就其目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夯实基础知识,让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较丰富的知识储备,为将来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其次,学生应通过对专业学科课程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培养教学技能和职业素养;

最后,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教育理论知识,能够熟练地运用心理学和教育学等先进教育理念辅助教学,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总之,学生应拓展视野,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基础,用先进的教育理念作指导,加强系统的教育知识积累,在实践中熟练教学技能,不断激励自己,最终实现成为优秀教师的目标。

3.强化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积极实施“有效教学”,即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平的教学[5]。促进教师专业的提升,不仅要掌握学科知识还要学以致用。认真对待备课、上课、布置作业、辅导训练和考核,把“有效教学”渗透到教学管理的各个领域。提高课程效益:一方面,认真落实有效教学制度,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明确教学要求,优化教学方式,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从而实现全面发展。

四、师范院校与中小学教师培训的合作发展

寻求多种形式的合作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之一,高校与中小学之间进行教师教育合作不仅有助于各自的发展,也有助于提高高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6]。打造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必须树立可行的合作理念,“平等自愿、互动共生”,以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的双方需求为出发点,偏向于任何一方都不能使教师发展在学校得到良好地运行,作用得到充分地发挥[7]。

(一)合作实施的必要性

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的前提是基于共同利益的追求。一方面,旧师资培养下的师范生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机会少,且实习时间短,高校与中小学间缺乏沟通与联系。另外,中小学教师教学负担重,工作量大,故师范生在中小学实习得不到实习教师的有效指导。待学生参加工作后,因能力有限不能直接参与教学活动而必须要重新参加培训,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财力,得不偿失。高校通过教师教育合作的实践,既可以使学生将所学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中,又能够使学生了解真实的教学需求,有利于完善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模式,实现师范生向教师角色的转变。

另一方面,学生的实践能力不强,不利于中小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加强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的建设,既可以促进高校与中小学的交流,又能促进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间的对话。这样,师范院校就能为中小学培养出可以直接上岗的优秀教师。

(二)合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师范院校与中小学存在理念的差异,具体来讲,大学生重在学习理论知识,鲜有实际运用的机会,而中小学需要能够从事教学活动的老师。因此,应加速高校与中小学不同理念的融合,将中小学重实践的务实精神引入大学校园,使理论能够联系实际。高校与中小学双方相互学习,共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与高校合作对中小学的升学率没有任何实质性帮助。中小学的教学任务繁重,教师们愿意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班级的管理和教学上,而不是于教学、成绩和升学没有帮助的教师教育合作上。所以,对中小学教师来讲,合作是一件费力而无用的事。面对这种情况,加大对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方面合作的激励力度成为必然,如与中小学实施的教师评优和合作研究工作相挂钩;为参与合作且有成果的教师提供更多的外出学习机会等。

在高校和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上,要树立正确的合作理念,形成良好而长久的合作机制,实现共赢。

五、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自我提高

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自我发展等教育实践能力。应将理论性课程和实践性课程有机统一,使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

师范生在校期间要合理分配时间,明确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流利的普通话和规范的汉字书写;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扎实学科知识,夯实教学理论,时刻关注有关课程改革和考试制度改革等方面的新动态,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知识;要不断学习吸收各种新的理论,并加强对专业学科的理解,将新旧知识融合贯通,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教师教育的繁荣发展对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民族的兴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坚持优先发展教师教育的战略及“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在师范院校的实施,加快促进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的合作,实现国家、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的“三位一体”模式。

[1] 教师教育.[EB/OL].http://baike.sogou.com/v7742179.htm/2015-03-27/2016-01-10.

[2] 蔺红春.师范院校教师教育困境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实施的思考[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2014,(4):124-127.

[3] 周海瑛,张东有,徐淑梅.普通师范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省思与措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1,(8):98-100.

[4] 刘力,梁梅.师范院校教师教育“三位一体”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J].中国大学教学,2012,(6):77-79.

[5] 金业文.“卓越教师”培养:目标、课程与模式[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4,(6):35-39.

[6] 夏金梅.高校与中小学教师教育合作机制创新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4,(16):146.

[7] 朱元春.教师发展学校:营造高校与小学教师教育共同体[J].教师教育研究,2008,(6):24-28.

(责任编辑 张盛男)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eachers’Colleges

WU Li-jun1,LI Sheng-peng2,CAO Xi-wen3,BAN Xiu-ping4

(1.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2.Archives,Hebei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3.Xihuozi Primary School,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4.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Information Center,Hebei North University,Zhangjiakou,Hebei 075000,China)

In order to explor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eachers’colleges,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e establishment and the carrying out of teacher education in teachers’colleges.Only by actively responding and carrying out the national policy of teacher educ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with primary and high school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ers,can the new system of a three-in-one collaborative training of nation-teacher-education be guaranteed in teachers’colleges.

teachers’college;teacher education;three-in-one

2016-01-14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HB14GL085);河北北方学院教育教学改革项目(JG201605)

吴丽君(1963-),女,河北尚义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和教学艺术。

G 642

A

2095-462X(2016)05-0095-05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1009.1639.004.html

猜你喜欢

师范院校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南昌市师范院校食育开展现状及促进策略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地方师范院校音乐专业艺术实践活动课程化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