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2016-03-14王守信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海域海洋文明

王守信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济南 250002)



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探讨

王守信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济南250002)

文章在总结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效和各地建设模式的基础上,比较分析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矛盾和问题,提出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目标,创新性提出通过实施“8573”行动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积极尝试和有益借鉴。

海洋生态文明;“8573”行动; 生态保护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布局,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树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从而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明确了道路。当前,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要认真贯彻中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精神和国家海洋局《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具体要求,抢抓机遇,充分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实现创新发展。

1 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及成效

1.1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探索

近年来,山东省委、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不断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大力推进海洋保护区建设,广泛开展海洋生态修复与治理,率先在全国建立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和海洋生态损失补偿制度,积极创建国家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蓝色生态屏障。

1.1.1加强保护区和示范区建设

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创建,创建5个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10个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全省已建立各类省级以上海洋保护区68处,总面积约83万hm2,占全国62.96%,形成较为完善的保护区体系,海域重点海洋生态系统、地质地貌、珍稀生物资源等得到有效保护。

1.1.2实施生态整治修复

自2010年来,实施荣成月湖湿地整治工程、寿光市小清河口海岸带综合整治修复工程、乳山市潮汐湖生态修复与岸线整治工程等25个海洋环境整治示范项目。在渤海沿岸实施60个修复及能力建设项目,并在全国率先实施“渔业资源修复行动计划”,增殖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90亿单位,增加种群数量,改善和优化水域生态。

1.1.3推进管理制度创新

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山东省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损害赔偿费征收管理办法》,累计征收海洋生态损失补偿费近5亿元。2013年山东省率先在全国建立渤海海洋生态红线制度,2015年又完成黄海海洋生态红线划定,率先建立全海域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黄海生态红线划定完成后,全省共建立划定红线区224个,其中禁止开发区59个、限制开发区165个,生态红线区总面积9 669.26 km2,占山东省管辖海域总面积的20.44%。全省重要海洋生态脆弱区、敏感区实现全覆盖,为“十三五”海洋生态环保工作提供重要管控手段。

1.1.4加强监测体系建设

全省共有40家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初步形成以省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沿海7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站)和32家县(区)级海洋环境监测机构组成的三级海洋环境监测业务体系,基本实现监测站位在近岸海域重点功能区、典型生态系统区、重点开发区等的全覆盖。

1.2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成效

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和探索中,全省上下形成“必须强化陆海统筹,综合治理;必须强化规划引领,长远发展;必须强化人-海和谐,共生共存”3个理念。各地立足实际,探索形成各具特色的建设模式。

1.2.1河海共治模式

以青岛市为代表推进重要海湾综合治理。青岛市实施胶州湾岸线整理保护3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树立“陆海统筹、综合治理”理念,坚持生态优先、整体规划、全面治理,实行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污,河海共治。

1.2.2黄金岸线再造模式

以威海市为代表加强优质岸线资源保护。威海市主要采取4项措施:“拆”,对与区划规划不相符的近海养殖、低端制造、违法建设项目等逐步搬迁、拆除;“修”,修复岸线60 km余;“保”,对生态脆弱区、禁止利用区实行最严格保护措施;“增”,通过工程、生物等技术手段,增加海洋生物资源量,建设海底牧场,恢复和打造珍贵的黄金海岸。

1.2.3保护区平台打造模式

以烟台市为代表加强海洋保护区建设。烟台市已建崆峒列岛、千里岩岛等省级以上海洋与渔业保护区31个,保护区面积达2 571.57 km2,占海域面积的21%,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留足充裕空间。

1.2.4生态屏障构筑模式

以日照市为代表充分发挥生态优势促进生态保护。日照市着眼于保护蓝天、碧海、金沙滩,围绕保护自然岸线资源,“一张蓝图干到底”,持续进行海洋生态文明品牌打造,建成100 km余的海岸线带和3条生态走廊,形成近海独具特色的生态屏障。

1.2.5河口生态建设模式

以东营市为代表加强入海河口海洋生态保护恢复。东营市建立黄河口生态修复长效稳定投入机制,重点在河口开展湿地修复、保护和污染治理。同时重点将河口海洋生态建设保护工作纳入地方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对河口污染责任事故、陆源排污、海洋保护区建设、经费投入等要素进行量化考核,有效提升地方对重要河口及邻近海域生态保护的重视程度。

2 目前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势比较

尽管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起步,并且在一些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面临的形势、矛盾和问题仍十分突出。

2.1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

美国在《21世纪海洋蓝图》中提出“加强沿岸规划和管理,将沿岸管理和流域管理相结合”以及“基于生态系统的管理”等新理念,通过陆海统筹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将海洋、海岸带和大湖区管理相提并论。日本从20世纪90年代就把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海洋文明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澳大利亚把中小学作为开展海洋教育的重要场所,许多州制定社区海洋教育发展计划,增强全民海洋意识。

2.2与中央要求和形势发展存在差距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提出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要加强海洋资源科学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7月,国家海洋局印发《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了“十三五”期间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他沿海省、市、自治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探索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了“国家顶层设计、地方细化落实”的格局,作为海洋大省,山东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形势紧迫。

2.3与建设目标和人民群众的期待相比存在差距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方面:①海洋资源严重退化,以莱州湾为例,鱼卵子鱼数量持续下降,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传统产卵场、索饵场、渔场功能受到破坏;②陆源污染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较大,莱州湾主要河流入海断面水质多为劣五类,第四类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面积约占整个海湾面积的30%,近年来全省监测的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中,每年均有50%以上的海域不能满足海洋功能区要求;③海洋开发与保护矛盾突出,船舶建造、港口物流、油气化工等临港重化工产业及沿海城镇化建设开发密度高、占用岸线多,造成海岸人工化趋势明显,可供开发的海岸线和近岸海域后备资源严重不足;④海洋环境灾害和风险增长较快,赤潮仍呈多发态势且有毒化趋势明显,海水入侵、土壤盐渍化、海岸侵蚀等灾害发生率也很高;⑤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海洋环保和预报减灾能力建设不足,管理水平和手段落后,监测观测布局和评价产品还不够合理、不够优化,与陆上环保和气象部门在监测预报的精准度和服务水平上差距较大。

面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严峻形势和艰巨任务,亟须积极作为、敢于担当,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为生态山东和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做出贡献。

3 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今后一个时期,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坚持陆海统筹治理,坚持改革和创新驱动,以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海洋保护区建设为着力点,实施“8573”行动,促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努力建设生态海洋、安全海洋、健康海洋,实现人与海洋和谐共处,为“海上丝绸之路”和“海上粮仓”建设构筑蓝色生态屏障。

3.1海洋开发格局进一步优化

有效控制海域空间开发强度和开发规模,严格落实全海域的生态红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40%,有效管制围填海面积,稳定滨海湿地等自然生态空间面积,使生产生活用海空间布局更趋合理,海洋开发与生态保护更趋协调,海洋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初步形成科学合理的海洋空间开发格局。

3.2海洋资源利用更加高效

合理安排海洋资源开发时序,实现海域、海岛和岸线资源市场化、精细化配置,集约利用程度不断提高,单位岸线和用海面积利用效率显著提升。围填海利用率100%,近海渔业捕捞强度保持零增长,开发式养殖用海面积占养殖用海面积比重超过80%[1]。

3.3近岸生态环境趋于好转

近岸海域海水环境质量逐步改善。重要海洋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明显提高,海洋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恢复自然岸线430 km,海岸线整治修复长度达到580 km。

3.4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基本确立

海洋法规和配套政策制度措施不断健全完善,政府、市场和社会公众在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得到有效发挥。以生态系统为基础的海洋综合管理和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

3.5管理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

到2020年,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不断加强,海洋环境监测以及应急减灾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海洋保护区规范化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海洋保护区面积达到管辖海域面积的30%,国家级、省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的创建和管理取得较大成效。

4 着力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8573”行动

为将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在与省委政研室等部门联合开展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8573”行动。

4.1抓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8项重点任务

一是组织编制海洋主体功能区划。明确不同海域主体功能和生态功能,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用海,划定海洋生态红线,建立全海域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划定生态红线区。二是调整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大力发展以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环境整治、海洋生态渔业和海洋循环经济为主导的海洋生态经济,着力培植壮大海洋新兴产业。三是加强污染防治与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严格海洋环境监管与污染防治,加大陆海统筹力度,开展海洋生态综合整治,加快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生态保护建设示范区建设。四是建立健全海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海岛管理等地方立法,完善海洋生态补偿、海洋监管制度。五是强化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生态产业和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关键技术的研发,建设海洋生态文明领域工程技术中心、创新平台,推进东亚海洋合作平台等载体建设。六是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基础保障能力。加强海洋监测评价和预报减灾体系建设,完善海洋环境监测网络和业务布局;推进信息化建设,实施“互联网+”海洋生态文明行动计划。七是加强海洋综合管理创新。严格围填海管理和监督,将自然岸线保护纳入沿海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实施海域使用权招拍挂出让制度,推进海域使用权市场化出让。八是提升社会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拓宽公众参与渠道,加强社会监督,完善全社会海洋生态文明意识教育和宣传体系。

4.2实施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工程”

一是实施浅海海底森林营造工程。采取播植海藻、投放人工鱼礁等措施,建设海洋牧场,恢复浅海渔业生物种群;着力打造 30 个左右人工鱼礁型海洋牧场示范区,规划建设“9带40群”人工鱼礁场。二是实施蓝色海湾治理工程。在莱州湾、胶州湾、荣成湾、丁字湾等加强海洋生态、景观和原始地貌的修复保护,到2020年实现全省10个左右重点小海湾治理。三是实施重要河口治理和生境修复工程。对黄河、小清河等重点入海河口近岸区域采取河口清淤、植被恢复等措施,修复受损河口生境和自然景观,到2020年完成全省20个左右主要入海河口邻近海域的整治修复。四是实施黄金岸线恢复工程。在沿海以沙滩、礁岩等为主体的优质地质岸段开展整治修复,在滨海城镇区、休闲旅游区、重要生态区实施退养还滩、开堤通海等,建设滨海休闲绿色廊道、原生态海岸景观等,拓展公众亲水岸滩,到2020年整治修复破损岸线53 km。五是实施潮间带湿地绿色屏障工程。综合运用植被恢复、海岸带生态防护林建设等手段,在滨州、东营、潍坊以及其他潮间带湿地丰富地区开展滨海湿地修复工程,到2020年新增芦苇4 000 hm2、碱蓬1 500 hm2、柽柳林500 hm2。

4.3开展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七个试点”

一是在青岛开展陆海统筹、河海共治试点,总结推广胶州湾海洋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验;二是在东营开展黄河三角洲海洋生态建设试点,总结推广东营河口湿地海洋生态保护经验;三是在烟台开展海岛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总结推广烟台海岛保护示范管理经验;四是在潍坊开展滨海新区海洋生态保护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试点,总结推广潍坊在推进滨海新区建设与发展中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经验;五是在威海开展黄金海岸生态综合整治试点,总结推广威海岸线保护经验;六是在日照开展占用优质岸线退出试点,总结推广日照优质岸线恢复再造经验;七是在滨州开展海洋保护区规范化管理试点,总结推广滨州海洋保护区规范化建设管理经验。

4.4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三类项目”

一是实施海洋生态治理修复类项目,包括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营造,海湾、河口、岸线、湿地等修复、恢复等项目;通过项目实施,保护浅海生境,为“海上粮仓”建设奠定坚实的“仓储”基础,促进生态渔业和碳汇渔业的发展。二是实施海洋生态能力建设类项目,包括环境生态环境监测体系、观测预报体系、海域动态管理体系和应急响应体系建设;通过项目实施,不断完善全省海洋环境监测和观测机构布局,提高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域综合管理和海洋生态文明服务和保障水平,提升对突发海洋环境风险、海洋环境事故、海洋灾害的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三是实施海洋生态示范创建类项目,包括在试点市选取相对应的具有示范性、引导性、创新性、可复制性的项目;通过项目实施,将试点市的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具体化、项目化,先试验、先示范、先检验[2],为全面提升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综合管理创新示范。

5 增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合力

5.1切实加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组织领导

切实加强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领导,逐步把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任务纳入各级政府重要决策和经济社会发展总规划。省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全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

5.2不断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创新

编制实施山东省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并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纳入山东省“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沿海各地应按照全省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编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确定一批基础条件较好、代表性和典型性较强的区域重点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建设,探索不同的建设模式。

5.3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建立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稳定投入机制

统筹海域使用金等资金,围绕“8573”行动科学合理安排资金,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沿海各地也要不断加大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建立长效资金保障支持。

5.4进一步细化任务目标

结合各级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优化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指标,探索建立海洋资源消耗、海洋环境损害、海洋生态修复、海洋生态效益等的约束和激励机制。坚持陆海统筹,进一步加强陆源污染防治,逐步改善近岸海域水环境质量。

[1]李剑桥.山东提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目标[N].中国渔业报,2015-11-23(1).

[2]王守信.创新思路凝聚力量 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N].中国海洋报,2015-10-14(A1).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WANG Shouxin

(Shandong Provincial Oceanic and Fishery Department, Jinan 250002, China)

The situation,contradictions and problems of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ere compared and analyzed,and the constructing ideas,objectives were proposed in this paper,based on the summaries of achievements in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motion models of various regions in Shandong Province.The implement of “8573” action was also innovatively presented in the papaer,which would provide the active attempts and useful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Marine ecological civilization,The “8573” action,Ecological protection

王守信,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海洋综合管理和渔业行政管理

P7

A

1005-9857(2016)04-0030-05

猜你喜欢

海域海洋文明
遗落海域
请文明演绎
埕岛海域海上独立桩拆除方案探讨
漫说文明
爱的海洋
广东省海域使用统计分析
对不文明说“不”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文明歌
海域评估技术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