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9区块井网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

2016-03-14陶飞宇张亮赵鑫吴啸尘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68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黑龙江大庆6000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黑龙江大庆60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大庆输油气分公司658

化工管理 2016年21期
关键词:井网水驱大庆

陶飞宇张亮赵鑫吴啸尘(.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 大庆 68;.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黑龙江 大庆 6000;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黑龙江 大庆 6000;.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大庆输油气分公司,658)

台9区块井网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

陶飞宇1张亮2赵鑫3吴啸尘4
(1.东北石油大学,黑龙江大庆163318;2.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第八采油厂,黑龙江大庆163000;3中国石油大庆油田公司井下作业公司,黑龙江大庆163000;4.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大庆输油气分公司,163458)

本文针对台9区块存在的单井产能低,注水强度大,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低,水驱效果不明显,注入水利用率低水驱控制及动用程度低等一些问题,从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可采储量及采收率,采油速度及比采油量,采液强度、采油强度及注水强度,地层压力保持水平,合理和极限井网密度等几个方面对台9区块开发井网进行井网适应性评价,为以后井网的开发调整和油田的产量提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台9区块;地层压力;井网;低渗透油藏;采收率

如何经济高效开发低渗透油藏及己开发的低渗透油藏开发效果的进一步改善,成为石油勘探开发研究的重点。井网问题在低渗透油藏开发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井网的选择、部署及调整对油气田的生产规模[1-5]、开发效果、开采年限等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确定油层能够高效开发的注采井网类型对低渗透油田的经济、有效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低渗透油藏井网适应性研究对保持我国石油工业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合理和极限井网密度

所谓技术合理井网密度就是在这种井网密度下储量损失小、水驱控制程度高、采油速度高、水驱采收率较高,开发效果较好,这种井网密度有如下几种确定方法。

1.1水驱控制程度与井网密度关系法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根据我国37个开发单元或区块的实际资料,把油藏分为五类,分析得出不同类型油藏井网密度与水驱控制程度的关系(表2-1)。由此表可见,要达到80%以上的水驱控制程度,要求井网密度10口/km2以上。总之,在不考虑经济因素的前提下,井网部署的越密集,水驱控制程度越高,油田注水开发效果可能会越好。

1.2井网密度与原油采收率关系法

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参照谢尔卡乔夫方程,根据我国144个油田或开发单元的实际资料,按不同流度koμo分为5个区间归纳出最终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关系式。由此表结合台9区块油藏的流度(koμo=13.2,为IV类),即可确定其采收率与井网密度的相关公式,计算其达到较高采收率对应的井网密度。井网密度8口/km2,井距353m,采收率为24%。

同时另一方面,在利用永77-检75井的水驱油测试相渗曲线时,测试的得到的Ed=0.52,目前井网密度8.5口/km2,利用谢尔卡乔夫方程计算得到井网指数=8.12,技术合理井网密度和井距分别为10.5口/km2,井距为309m,采收率为24%。

从开发效果来看,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最佳的。因为其井网密度大,井距小,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都很高,特别是对于物性差、连通性差、渗流阻力大的低渗透储层,其开发效果将会很好[6-8]。但由于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总产出与总投入相等(总利润为零)时的井网密度,采用这种井网密度没有经济效益,不符合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因此,即使是低渗透油田也绝不能采用经济极限井网密度。

经济最佳井网密度是总利润(总产出减去总投入)是比较合理的。但对物性差、连通性差、渗流阻力大的差储层就不尽合理,因为井网太稀,井距太大,油井很难见到注水效果,采油速度和采收率都很低,开发效果很差。

综合开发效果与经济效益来看,经济最佳井网密度应该是一个上限,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是一个下限。因此,在制定正式井网密度方案时,应确定一个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即根据所研究油田的地质特征,在经济最佳和经济极限井网密度之间优化出一个比较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

2 结语

本文通过从水驱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可采储量及采收率,采油速度及比采油量,采液强度、采油强度及注水强度,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井网密度分析,合理井距的分析,井网方式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台9区块的井网适应性进行评价,通过计算等方法得出水驱控制程度为75%,水驱储量动用程度较差,为63.2%,可采储量72.71×104t,采收率22.2%,地层压力保持水平为85%等一些数据,从中综合分析得出台9区块的井网适应性属中等水平。

[1]李璗,薛中天.油层渗透率分布型对水驱特征曲线的影响[J].石油学报.1988,9(1):62-64.

[2]俞启泰.一种广义水驱特征曲线[J]石油勘探与开发,1998,25(5)48-50.

[3]俞启泰.预测水驱砂岩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的新方法[J].新疆石油地质.2002,23(4):314-315.

[4]袁昭,于家义等.鄯善油田含水上升规律及控水对策研究[J].吐哈油气.2000,3(1):25-27.

[5]陈元千,李璗.现代油藏工程[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1,8:148-155.

[6]戴胜群.南翼山浅油藏上油砂山组含水上升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4):126-127.

[7]孔凡辉,袁永丽等.安塞油田A、B油藏含水上升规律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9,31(4):349-351.

[8]翁文波.预测论基础[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4.

陶飞宇(1991-),男,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井网水驱大庆
李大庆
特高含水后期油藏水驱效果评价方法
国之大庆,成就报道如何“融”新出彩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超低渗透油藏水平井注采井网设计优化研究
《物外真游》
——高大庆作品欣赏
各向异性油藏菱形反九点井网合理井排距研究
基于油藏流场强度的井网优化方法研究
水驱砂岩油藏开发指标评价新体系
低矿化度水驱技术增产机理与适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