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2016-03-14项目组熊勇等
(项目组:熊勇等)
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
(项目组:熊勇等)
摘要:通过在研究制造业与物流业内在联系与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广东省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与不足,运用灰色关联模型研究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的关联度,提出广东“双业联动”的政策与措施,为广东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关键词:物流业;制造业;协调发展;灰色关联分析
*广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战略研究”(2011B070300017)研究成果摘要
广东省在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两方面均位居全国前列,但二者之间的发展尚不协调。报告运用理论研究、比较研究、数理统计学等方法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广东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现状、国内外协调发展案例的基础上,选取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为指标,利用灰色关联模型计算广东物流业与制造业关联度,提出广东“双业联动”的政策、措施,构建广东制造业与物流业协调发展创新体系。
1 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分析
现代物流服务业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属于服务业的范畴,但目前国家统计口径中还没有专列,其相关指标分散在部分服务业产业部门中,比如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等。因此,在研究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时,同样可以通过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的关系来考察与分析。
(1)从社会分工的角度来考察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关系。可以发现,现代物流服务业的产生和发展是由于社会分工的结果,是因为制造业的高度发展,其物流功能逐渐分离出来,成为独立市场主体的结果。制造业是物流服务业的需求来源,物流服务业依赖制造业的发展而发展;而物流服务业是制造业的有力支撑,能有效提高制造业的劳动生产率,增强制造企业的竞争力。二者之间呈现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发展的内在联系,存在着一种动态的互补互动机制。正是由于制造业与服务业这种内在联系以及目前逐渐加速融合的趋势,我国著名物流专家丁俊发也撰文指出,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也是必然结果。所谓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就是对制造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动大手术,把企业非核心业务全部或大部分外包,提高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第二产业的“第三产业化”必然发生在工业化的中后期,而我国现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加快服务业发展正当其时。
(2)从区域经济理论看,区域制造业与区域物流服务业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区域制造业作为一个区域内的主要经济活动,对区域物流具有决定作用,区域制造业的发展又会促进区域物流的集约性、规模性和环境友好;区域物流服务业作为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区域制造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其存在和发展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发挥本地区物流设施的能力,实现物资的空间效益、时间效益和各种物流环节的合理衔接,促进本地区经济发展。而且区域制造业与区域物流服务业实际上是区域经济分工和合作的重要部分。区域物流系统的构建必须与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相协调,与区域内部作为主导产业的制造业协同并进。与此同时,区域物流系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制造业与区域物流系统协同进化可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的一部分,通过区域内部物流资源禀赋的充分利用,构建同时满足区域内制造业和其他产业发展的物流系统,在协同进化的基础上构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形成“1+1>2”的整体协同效应。
2 广东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
(1)广东物流业发展现状。广东省是泛珠三角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初步形成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为主体的齐全的交通运输网络,建立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运输体系,对本省及其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①从产业规模看,近年来广东省的物流产业规模呈现不断稳步扩大的态势。物流业增加值从2007年的2028.33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2614.45亿元,增长比例每年都超过10%,表明物流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逐年增长。
②从物流中心建设看,广东拥有广州、深圳两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在加快规划和推动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和区域性物流中心。重点建设了广州黄埔、南沙、白云空港国际物流园区和深圳前海湾保税物流园、珠海高栏港保税港区、汕头广澳港国际物流园、佛山南海三山(国际)物流港区、惠州港港口物流园、湛江保税港区等项目。2009年,广州南沙保税港区成为全国第五个、广东省第一个通过正式验收的保税港区。广州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东莞市保税物流中心(B型)、中山保税物流中心(B型)正式通过国家验收。东莞虎门港物流服务业标准化试点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为2009年度获批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项目中广东省唯一的港口物流服务业项目。东莞市虎门港荣获“中国物流实验基地”称号。
③从物流企业发展看,广东省物流企业发展迅速,2009年广东省A级物流企业达到81家,马士基、UPS、TNT、联邦快递等国际著名物流企业也先后进入广东省,多个大型物流公司也纷纷在广州等地设立物流配送中心或者转运中心,积极促进了广东省的物流产业发展。在广东的物流发展中,一些优秀的民营物流企业已脱颖而出,典型代表是广州宝供物流公司。
④从物流信息化建设看,广东省积极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推进物联网、传感网在城市管理和生产、生活服务中的应用,加快建设南方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推进RFID的大规模应用,促进物流的信息化管理进程。
⑤广东物流业存在的问题包括:社会物流观念薄弱,市场需求约束较大;发展物流定位不准,规划重复现象比较严重;物流企业规模小,核心竞争力不强;物流业从业人员素质低,现代物流人才奇缺等。
(2)广东制造业发展现状。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经济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是我国制造业强省,也是我国制造业的重要聚集区。广东产品专业集中程度较高,绝大多数产品集中于轻工家用产品,家用电器、方便食品、装饰材料、服装、鞋业、塑胶、家具、饮料和医药占广东工业产值的70%以上。近年来,广东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关于工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产业竞争力等措施,全省工业产业结构逐步合理化,制造业作为工业最重要的一部分,也已经成为广东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支柱。数据显示,广东省制造业近年来保持快速增长,九大支柱产业对广东工业增长的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制造业的外向型特征明显且制造企业大部分聚集在珠三角地区。
近期,超过1200位葡萄酒爱好者们参加了第五届“Decanter醇鉴上海美酒相遇之旅”活动,与134家来自全世界的精品酒庄,以及世界级专家面对面交流。此外,智利葡萄酒协会与Decanter合作推出的智利特色展厅,则向中国爱好者们展现了智利高品质葡萄酒丰富多彩的面貌。
①制造业持续快速增长,实力日益增强。近年来广东省制造业也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2009年工业总产值为68275.77亿元,从2001年到2009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了21.5%,2009年的工业增加值达到18235.2亿元,从2001年到2009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也达到19.7%。
②九大产业共同发展。广东省九大产业已经成为拉升广东工业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数据显示,2009年广东省九大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9.7%,接近70%。在九大产业中,比重最大的为三大新兴产业,占九大产业总产值的66.08%,其次为传统产业,占21.67%,最后为潜力产业,占12.24%。
③制造业外向型特征明显。在广东省制造业中,外资所占比例很大。2009年,广东省港澳台商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国的19.3%,外商投资占全国9.9%。广东省工业产值结构显示,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比例达到53.8%。
④制造业集聚珠三角。2009年,广东省制造业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共为3109.33亿元,珠三角地区所占比例为70.27%,远远高于东翼的8.76%、西翼的4.08%和山区的16.88%。
⑤广东制造业存在的问题。包括产业集群发展不平衡,差距(尤其是地域差距)呈扩大趋势;政府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加上法制不健全,改革相对滞后,组织结构分散,产业结构难以优化;企业规模依然较小,大型企业集团所占比重不高,且企业普遍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情况;大部分制造企业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条短,绿色制造水平低,技术装备老化,工艺落后,创新能力不足,科研与市场衔接不理想,成果转化率低,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大中小企业之间未能形成合理的专业化与分工协作关系。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制造业的发展速度。
(3)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水平差异分析。广东作为经济大省,工业发展位居全国前列,但对流通产业却不够重视,物流系统化、标准化、专业化、共同化、现代化尚未形成,物流业发展相对与工业发展滞后,并且已影响到广东整体经济增长的步伐,成为广东整体经济运行质量及产业竞争力提升的瓶颈,也是阻碍广东经济持续增长的障碍。发展广东物流业,提升物流企业整体素质,使其与广东制造业大省的地位相协调,是促进广东制造业进一步深化、整体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广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因此,加速广东省物流业和制造业联动协调发展显得尤为迫切。制造业与物流业的联动发展,有利于制造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有利于集聚和释放物流需求,整合全社会的物流资源,提高物流业的整体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3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广东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性研究
从定量的角度,利用近年来广东省的实际经济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来分析目前在广东全省整个经济系统中,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相互之间的关系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其协调性是否符合产业之间以及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规律。
(1)报告选取了货运量、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居民消费水平、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等指标作关联度分析,并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2)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计算得出,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与各相关指标的关联度基本一致,其关联度均超过或接近0.75。可以看出,与这两项代表物流服务业的指标关联度最高的分别是第一产业和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其灰色关联度均超过0.90;其次是地区生产总值、居民消费水平和第三产业。与货物运输量和货物周转量灰色关联度较低的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其灰色关联度为0.7492。
(3)工业增加值与物流服务业的两项参考指标的关联均值为0.7575,不到0.85,说明目前广东省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协调水平处于较协调阶段,但与充分协调还有较大差距,并且同第一产业、第三产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协调程度相比,也还有一定距离,可见广东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滞后和脱节。而居民消费水平与两项参考指标的均值分别为0.7940、0.7492,均未超过0.85,协调性也处于不太充分状态,说明广东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在商贸流通领域仍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进一步加速商品流通,从而促进物流服务业的发展。
4 国内外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情况分析
(1)国外制造业与物流业发展历程的相关性分析。从世界范围来看,可根据制造业发展的阶段性来探讨物流服务业的发展历程。第一阶段,工厂式制造阶段,现代物流开始萌芽。第二阶段,少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线生产阶段,物流进入实物配送发展时期。第三阶段,精益生产触发物流一体化。第四阶段,敏捷生产阶段,供应链管理备受关注。可见,国外物流服务业与制造业在发展阶段上是相互吻合的,一方面,现代制造业的发展是现代物流的主要推动力量;另一方面,现代物流的发展要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2)国外协调发展经验。政府多管齐下,促进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协调发展。尊重知识,吸引优秀人才,为国外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协调提供智力支持。行业协会的规范、服务工作为国外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提供组织保障。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用技术的不断革新是国外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强大动力。
(3)我国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现状与不足。①政府大力推动,为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保航,但重视程度依然不够。②中国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结构上严重不平衡。③先进技术发展迅速,但程度不高,应用不普遍。④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发展迅速,但总体上规划不够科学,效益较低。⑤制造企业与物流企业迅速成长,但仍受到落后体制和观念的影响,协调困难重重。
5 广东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对策
(1)提高认识,积极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促进产业互动发展的成功经验,政府应在政策、法规、规划等方面积极进行引导和规范,以促进“两业”良性互动发展。一方面,政府主管部门要根据产业融合的具体需要,结合广东的实际情况,制定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突破行政区划界线的制约,完善各城市的功能规划,大力发展专业型的配套园区,尤其是专业型的生产性服务业园区,明确各园区的产业发展与功能定位,避免无序竞争。另一方面,为了给两大产业的协调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政府要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从政策、资金、技术、税收等多个方面给予支持和扶助。此外,还要加强诚信建设,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市场经济秩序。
(2)积极推进物流外包,促进“两业”联动发展。
①创新物流管理模式。目前广东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小、专业化服务程度不高,大部分都不能满足制造企业急需一体化服务,特别是在物流方案设计以及供应链全程服务等方面的能力不足。因而要整合优化业务流程,分离、分立物流资产和业务,创新物流管理模式,积极释放物流需求的同时,更要鼓励、引导和扶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做精做细,不断提升服务能力,积极参与供应链竞争。
②提高企业的物流管理水平。制造企业要充分认识到物流在企业经营中的战略性地位,通过企业流程再造,将内部分散的物流功能整合起来,不断提高物流技术的应用程度和企业物流管理的水平,逐步实现企业内部物流的一体化。在企业内部物流管理一体化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外包,将物流服务中附加值低的部分、采用自营方式难以产生规模效益的物流环节外包出去,如仓储,运输等环节,而将物流计划、管理等环节继续采用自营模式。
③开发一批现代化物流设施设备。鉴于广东物流业发展还处于依靠硬件设施不断更新、数量扩张的外延式发展阶段,对制造业的需求大,广东制造业要进一步研发、制造现代化的运输、仓储、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设施设备,为广东物流业的发展提供硬件支撑,进而提升物流业为制造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3)统筹园区规划建设,整合提升制造业集聚区的物流功能。在规划建设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出口加工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制造业集聚区的同时,统筹集聚区内的物流服务体系,严格控制区内制造企业自营物流用地,统一规划建设综合物流园区和专业物流中心,倡导集聚区内物流基础设施资源互动、资源共享、资源共建,最终形成布局合理、竞争力强、功能完备的制造业物流网络,提升制造业物流配套服务能力,促进物流业与制造业联动发展、同步发展。制定鼓励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相关政策,组织实施一批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和重点项目,促进现代制造业与物流业有机融合、联动发展。
(4)结合区域制造业发展,优化区域物流业布局。鼓励珠三角地区大力发展汽车、电子、家电、医药、装备制造等领域的第三方物流,积极发挥港口、公路、铁路、航空物流基础设施优势,合理规划建设一批具有专业性或综合性的电子信息、家电、家具、服装、装备制造、玩具、陶瓷和金属加工等区域物流中心,进一步建设成为我国乃至亚太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东西两翼地区,以汕头、湛江枢纽港为依托,充分利用高速公路和铁路,增强对外辐射能力,建成华南东部与西南沿海大型物流中心。北部山区,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转移及省级产业转移园区建设,大力发展生产性物流业,以物流业带动山区制造业发展。
(5)提高信息化水平,为“两业”融合发展创造条件。加强“两业”联动发展,要注重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发展力度以及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和鼓励。鼓励制造企业在企业物流管理流程规范化、核算精细化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物流管理的信息化进程。支持制造企业、物流企业建立面向上下游客户的信息服务平台,实现数据实时采集和对接,并建立物流信息共享机制,并鼓励制造业企业和物流服务业企业按行业建立全省、区域甚至全国性的专业物流服务交易市场,建立公共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信息的沟通,促进“两业”的协调发展。
(6)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实施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示范工程。建议由省发改委牵头,成立共同推进办公室,负责全省制造业与物流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有关规划、政策和组织工作。通过试点、示范,总结经验,逐步推广,以起到“以点带面”的效果,以行业、企业、区域为基础确定“两业”试点单位,优先发展。鼓励企业结成供应链合作伙伴,形成联动发展组合,共同实施联动发展的示范工程。政府对参与示范工程的企业,要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和激励措施,使参与各方都能享受到联动发展带来的益处,提高参与联动工程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