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思考
——以温州为例
2016-03-14孔国琴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分院浙江温州邮编325000
孔国琴 郑 娟(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分院,浙江 温州 邮编325000)
地方传统手工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思考
——以温州为例
孔国琴 郑 娟
(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艺术设计分院,浙江 温州 邮编325000)
中国传统手工艺历史源远流长,一代代手工艺人书写了无数辉煌的篇章。温州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应仅仅依靠传承保护及政策的支持,而更需要突破市场瓶颈,紧随时代变化发展进行设计创新,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当下,人们的生活环境与审美观念发生了巨变,传统手工艺面临题材老旧、作品雷同、审美陈旧、缺少设计等诸多行业问题,为更好地适应时代,传统手工艺需要做到立足于传承,致力于创新,找到自身的持续发展和振兴之路。
传统手工艺;创新;可持续发展
传统手工艺是社会文化物化的反映,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特征,从中我们可以窥见当地居民的生活状态、精神需求、审美情趣,是民族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钟灵毓秀的温州,素有“百工之乡”的美誉,如:黄杨木雕、瓯绣、瓯塑、发绣、细纹刻纸、石雕、彩石嵌镶、贝雕、彩塑等极具瓯越地域特色且多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随着中国政府提出“建立创新型国家”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战略,传统手工艺迎来了空前发展的机遇,但也面临严峻挑战[1]。为此,温州各级政府加大对传统手工艺的保护力度,从温州工艺美术创意园的规划,到温州工艺美术大师楼、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落成,以及各项政策的制定出台,可见政府对于振兴地方手工艺的决心与需要,但是温州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应仅仅依靠传承保护和政策的支持,更需要突破市场瓶颈,紧随时代变化进行设计创新,走出一条适应地方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1 地方传统手工艺发展面临的问题探讨
1.1 社会认知淡化
“敢为人先”的温州精神使温州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一马当先,但温州传统文化及工艺却与此同时受到强烈冲击:温州遍地开花的欧式、美式建筑楼盘,互联网经济下各国代购的蓬勃发展,工业时代影响下大量购买、用后即弃的消费观等等,使得年轻人越来越崇尚外来文化而忽视本土传统,同时对于地方手工艺的认知更是日益淡薄,而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社会的进步,传统手工艺产品也被日趋边缘化并逐渐淡出民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一种文化符号。
1.2 传承困难,人才匮乏
温州虽然市场经济活跃,商业文化浓厚,但传统手工艺行业由于技艺操持辛苦,经济收入不稳定等因素,导致技艺传承的难度以及技艺人员的流失,年轻一代中更是甚少有人愿意潜心从事,大量的传统手工艺面临着后继无人的窘境。另一方面,传统手工艺是有形(物)与无形(技艺)相结合的个体劳动手工业,因此,人在艺在,人亡艺绝,一旦失传便无法恢复,且自身自我改造开发能力很差[1]。据统计,全国每年有12%的手工艺消亡,而其中绝大部分是因为唯一的传承人过世,目前温州手工艺从业人员同样面临着老龄化严重,不少技艺后继乏力的局面,这已成为阻碍地方传统工艺发展的重要原因。
1.3 缺乏创新及市场化探索
温州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主要依靠传承保护和政策支持,尽管不少手工艺品历史悠久,但由于其生产多为个人或家庭式作坊,缺少先进的设备和有效地技术革新,更缺乏现代的设计理念和开发机制,因而产品几十年一成不变,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变化。从市场角度看,温州商人虽然闻名天下,但对于手工艺品目前仍主要集中于工艺精品及民俗活动市场,缺少有效的营销机制,与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脱节。
2 探讨传统手工艺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2.1 注重前端观念培育
“一个国家没有高科技一打就垮,一个国家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不打自垮。”几千年来,传统的工艺品既是文化艺术品,又是日常生活用品,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2],而工业化产品的狂潮一夜间卷走人类经过上千年时间构建起来的文化秩序与精神家园,传统逐渐与古板陈旧画上等号。因此,要改变年轻人“传统即老旧”的惯有思想,必须注重前端观念培育,形成男女老少人人关心、人人参与的风气,如温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每月定期举行集会活动,免费向公众开放,手工艺人可以与民众零距离面对面接触,一定程度上改善传统工艺遥不可及、孤芳自赏的局面,重新唤起民众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除此之外,还需将地方特色工艺纳入教育、媒体、传播、商业等体系之中,将其普及化、时尚化、亲民化,努力让地方传统手工艺在年轻人中流行起来,使广大民众成为地域特色工艺产业的主人。做好前端消费观、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的培育,可以为传统手工艺提供振兴与发展的肥沃土壤。
2.2 打破传统工艺形态
任何地区的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特定的社会文化体系,都不能脱离各自的生活环境,那些曾经亲近我们的传统工艺因为生产工艺的繁复、审美意味的滞后等原因慢慢远离人们的视线,如若依然固步自封也必将脱离民众生活而被时代发展大潮所抛弃。因此,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是让传统文化在当今重放光芒的必由之路[3]。日本国宝级设计师喜多俊之先生,其崇尚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立志将振兴与活化地方产业当成一生志业,亲身实践运用设计魔法将日本传统工艺、哲学思想与西方现代设计融合,赋予传统新生命来活化地方产业。我们可以以此为鉴,重新思考地方工艺与现代生活方式、先进制造技术、新兴材料、可持续发展观念等诸因素的关系,在保留传统手工艺特质的基础上,提炼出特征元素(如造型、材料、色彩等),打破传统固有的工艺形态融入创新设计,使其能应用于现代生活并符合时尚审美,同时兼顾传统手工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构建“有民族优良道器文脉的可持续设计体系”,让传统工艺深深扎根于民众生活之中。
2.3 跨界联合多渠道拓展市场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的生活彼此互联互通,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当前势不可挡的时代趋势,其对传统企业的改造在碰撞和融合中日新月异,在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每一个行业都在整合和交叉,企业间、产业间跨界合作已无远弗届。地方手工艺在这样的跨界浪潮中亦无法独善其身,必须与时俱进,投入到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从设计上看,各自为营的手工艺间可以彼此渗透整合,以更为丰富的形式再塑传统;从市场上看,紧跟时代发展趋势,融入互联网思维尝试对传统工艺进行市场化探索,与旅游业、礼品业、家具业等多元化跨界合作,以突破本土手工艺振兴发展的瓶颈,并同时推动地方经济效益的增长。
2.4 各方协作培养人才
民间工艺美术人才匮乏是地方传统工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一方面,传承仍以传统师徒、父子之间的传授方式为主,缺乏系统的职业教育,从业人员对行业技艺、民族文化等研究不足,相关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宏观战略眼光等,这是导致工艺人才后劲不足、后继乏力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社会对传统工艺从业者的素质和人员构成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从业人员需要具备一定深度和广度的专业知识,了解现代生活的需要和不断变化的审美要求,关注当代的各种设计思潮,具有敏锐的创新意识等,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实现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5]。因此需依托相关政府组织、各类院校、研究机构、各界媒体等部门协同合作,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联合培养地方手工艺人才。如温州开始在高校设立工艺美术专业,直接与地方设计教育对接,并建成集创作、科研、培训、展示与交流一体的工艺美术大师楼,为工艺传承及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平台和窗口。
3 结语
地方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任重而道远,亟待各方的努力与协作,本文运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探讨传统工艺的发展途径,以期实现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内生性增长的双赢,为地方传统手工艺的当代振兴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1]张福昌.中国传统工艺产业的现状与设计振兴战略思考[J]. 美与时代,2011(02).
[2]张福昌.优秀的工艺要运用到生活中[J].中华手工,2009(10).
[3]杨光梅,张凌浩.传统文化振兴与可持续发展设计策略[J]. 家具, 2014(04).
[4]喜多俊之著,郭菀琪译.给设计以灵魂:当代设计遇见传统工艺[M].第一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2.
[5]张雪芳. 刍议绿色设计概念下传统工艺的可持续发展[J].民族论坛,2010(7).
[6]张利静. "百工之乡"的困境和发展[J].青年文学家,2010(12).
温州市社科联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成果(编号:15wsk125)
孔国琴(1982- ),性别:女,温州大学城市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
E-Mail:78554363@qq.com
郑娟
2016-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