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生态文明目标下南京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问题与对策

2016-03-13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南京210013

黑龙江环境通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南京文明环境

叶 锴(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 南京 210013)

浅析生态文明目标下南京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的问题与对策

叶 锴(南京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江苏 南京 210013)

以生态文明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南京市的经济与环境发展现状,对目前南京城市环境管理职能进行了思考与分析,并根据其中的不足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环境管理;职能

目前,人类社会正朝着生态文明社会发展,而要建设现代化城市,保证城市的生态化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性特征。生态城市体现了人类与自然关系相协调,寻求和谐人居环境,追求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在很大程度上,建设生态文明意味着城市环境管理观念的更新和升华,充分预示着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

我国政府对于生态文明的重要性不仅有着深刻的认识,而且已上升到了政治方面的高度,因此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城市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依据有着重要的意义。

1 生态文明对南京城市环境管理要求

生态文明是绿色转型的标准,也是人文绿都的重要标志。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南京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城市定位,并通过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大会,强化了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和宏观决策部署,确定了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基调、总要求、时间表和路线图。在新的历史时期,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利用形势,以及广大城市居民对于良好生活环境的强烈需求,结合国家、省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全新要求,南京如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在生态文明目标下提升城市环境管理水平就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了。

南京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质量的稳步提升、生态环境和资源的保护,要以生态文明目标作为城市环境管理工作成效的衡量标准。目前南京生态文明建设目标提出,在全面实施“蓝天计划”、“清水计划”和“生态南京”三个行动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严守生态红线,优化城镇、现代服务业布局和加快调整现代农业布局,大力建设先进制造业和规划科技创新产业集聚区域;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可持续发展模式,减少能源浪费和提高资源利用;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宣传教育,提倡新的生活模式,大力推进环境整治、绿色出行和清洁家园建设;不断为环保事业注入资金,推进环境科技发展和提升信息化水平,积极解决环境问题和防范环境风险,持续改善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公众满意度,最终实现南京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 南京城市环境管理职能现状问题

南京市“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2013-2020)”制定与实施,很大程度上将推动南京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尽管在传统发展过程中,南京已非常强调生态文明的构建,但参照生态文明目标设定和对城市环境管理职能方面的要求,南京在环境管理职能方面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理念还不清晰;环境管理各部门之间协作机制还不完善;环境违法的执法监管力度不够;环境管理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跨部门协同监管和联合惩戒;环保科技投入力度不够,信息技术水平偏低;生态文化宣传力度不足等,这些都是制约南京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因素。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入手,积极转变城市环境管理职能对于南京城市现代化建设,乃至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实际意义。

3 城市环境管理职能方面的对策建议

3.1 转变城市环境管理理念

生态文明意识是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思想理论,如何将其广泛普及,则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所在。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必须改变发展观,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人口、环境与资源的持续和谐,构建可持续发展观。

强化生态文化建设。生态文化,是提倡对自然价值加以尊重和认知,构建个体全面发展的文化氛围,进而转移人对物欲过分的关注与强调,是体现社会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有序协作、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文化。一方面,应当尽可能充分吸收国内外所有科学正确的生态文化成果,另一方面,也要基于自身国情,创新生态文化观念与体制之间的融合,全方位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化,用生态文化创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增强公众对生态保护的自觉性。

加大环境管理创新,将关注点逐渐转移至政府管理创新方面,通过实践创新来推动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以生态文明的新目标为纲,以新的城市环境管理机制中崇尚的生态思维范式为思路,根据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价值观为指导,构建科学有效的、先进性、全方位、层次性与多元性相呼应、实效性强的环境管理机制。

转变以往的经济理性思想,降低物质能源密度及消耗,提升自然与社会资源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水平;降低废物排放,实施清洁生产,强化发展科技,实现技术创新;营造交流平台,推动关于自然、社会主题的公众沟通平台的建设和发展;促进不同管理要素的协调,确保社会群体、管理部门以及自然环境三者及内部要素之间的动态平衡。

3.2 完善环境管理各部门协作机制

生态文明目标下的环境管理协调机制,一定要建立在生态体系整体性目标的基础上,基于实际情况,根据生态系统管理方式来制定和健全区域环境管理协作机制,促进环境管理职能获得更加充分的发挥。

环境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与社会性很强的公益型事业,是政府社会公共职能的一个重要方面,要促进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必须加强政府在环境管理方面宏观调控和综合协调的能力。根据《环境保护法》,政府须强化对城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督促,协调相关部门认真履行环境保护职责、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强化环境与发展的综合决策,切实为改善城市环境,创造优美生存空间和优良投资环境起到宏观指导与综合协调的作用。

在环境管理部门协作与机构设置方面,应当将生态文明作为指导思想,坚持以生态系统整体性为根本原则,有机结合机构改革与环境管理体制创新,创造性地构建适合地方的环境管理体系。按照地域特征,强化基层环境管理机构建设。避免泛环保化特征,环境管理工作绝不能单纯依赖环保部门的单线作战,在进行环境管理工作时,积极突破部门壁垒,构建高效的部门协作机制,为环境管理工作带来合力。

3.3 加大环境违法的执法监管力度

实施严格的源头控制,守好环境准入关口。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提高环保准入门槛。发挥规划环评作用,实现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战略转变,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强城市环境污染治理,任何工业企业都要根据污染物控制的标准和要求,在规定时间内排放达标,并针对污染比较严重的区域,有机结合总量控制与浓度控制,多角度尝试区域环境污染治理工作。逐步推行重点排污企业公告制度,建立健全企业环境污染源档案,完成重点污染源摸底调查工作。建立城市环境应急响应体系,鼓励企业编制突发环境污染应急预案,提高企业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加大对企业违法排污的处罚力度。针对环境违法屡禁不止的情况,环保部门要在环境执法中用好、用足现有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对环境违法行为施行“高限处罚”举措,一律停产整治那些长期排污超标、直排污染物、私自安装暗管偷排和存在重大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的企业;一概停产停建那些未经验收私自投产或没有批复就先行建设的企业;一律取缔关闭治理许久仍无起色、生产能力落后的企业;对于违法排污致使严重损失、触犯刑法的企业,一律追究刑事责任,切实维护好环保法律的权威性。

3.4 合理发展三个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为了保证循环经济的良好发展,可以在工业布局以及产业结构上进行改善,合理的工业布局与产业结构能够促进城市环境的发展。为缓解能源的短缺,解决环境问题需要调整产业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促使第一产业在底层,第二产业在中层,第三产业在上层的一个倒金字塔型结构形成,同时还要满足一定的比例分配。另外在发展金融保险与贸易等方面的同时,需加大第三产业信息化程度,大力推进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同时利用信息合理有序的交流传递促进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的进步。第二产业需要把高度化和生态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在第二产业中的比重,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降低环境的污染。第一产业则需要向着观光化与安全化的方向去发展,把重点放到绿色产品与产业的开发上来。

进一步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保障生态城市在建设过程中的顺利进行。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关系到城市的生存以及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城市在进行各种社会活动过程中的有力保障。因此,要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出行、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供水供热等系统,引入先进的技术,逐渐完善相关设施,让市民真正体验到生活在一个现代化城市所带来的干净舒适和便捷性。

3.5 加快研究开发,建立绿色科技支撑

科学技术有利于经济增长的发展,但他同时也是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一个不可缺少手段。需要鼓励先进科技的应用,努力培养一批生态环境建设的优良人才,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些关键问题上争取实现新的突破;同时相关科研机构院所,在了解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上,不断加强生态监测、完善技术交流网络和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一系列的服务,创建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

提高对高新科技的利用,让环境科技水平和管理机制不断创新。构建与生态环保有关的产学研一体化、基础性科研、太阳能和生物能源等环境研究体系,加强空气监测科研,开展灰霾、臭氧的来源解析、迁移规律和监测预警等研究。积极筹建图形工作站、数字环保实验室、土壤污染实验室等平台的建设。鼓励环保应用型课题研究。

加大农村环保科技投入,不断增强土壤的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畜禽养殖清洁生产技术等一系列惠及农业关键问题的科研攻关。结合农村特点,在政策上对涉及到农村环保技术的成果转化予以支持。普及操作更为简单、成本更为低廉的农村环保技术,成立先进、典型、适用的技术示范基地。不断引进致力于农业、农村的环保科技人员,强化在农业、农村环保方面从事科研人员的素质。

3.6 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强化环境管理能力建设

加强具有一体化的数字网络信息技术应用,将“互联网+”绿色生态规划中的各项任务切实落到实处,不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互联网的深度融合,积极完善污染物监测和信息公开发布系统,形成具备覆盖主要生态要素的,具有一定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的动态监测网络,实现生态环境数据的开放共享和互联互通。充分发挥在逆向物流回收体系中的互联网平台作用,提高再生资源交易利用的互动化、便捷化和透明化,促进生活、生产方式绿色化。切实做好环境资源动态监测、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与在线交易体系构建、发展智慧环保等三项工作。

提升信息技术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水平,环境管理部门要起到带头作用,强调网络信息技术在环境治理中的作用;另外需要建立一个环境治理信息资源“共享”系统,要通过利用信息的良好的传递作用,实现环境管理各部门间信息联网;最后加强政府部门“一站式”管理模式的普及,建立完善“一站式”管理服务体制,促使政府工作的透明化、信息的网络化和治理程序的简易化。

3.7 强化宣传教育,推动社会诚信建设

进行生态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保障就是强化群众的生态文明意识,开展形式多样、多方面、多层面的教育和宣传,通过各种平台和模式向群众、干部宣传生态学的基础知识,了解一些生态学的基础理念,意识到自然资源的重要意义和价值,促使群众自发地去保护生态环境,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要建立跨部门联户监管和联合惩戒机制,明确限制项目内容,加强信息公开与共享,提高执法能力建设,完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让失信者寸步难行。

4 结语

环境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持续过程,南京在面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应积极探寻理念上的突破,形成先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经济发展,完善城市环境的管理模式,增大对环保方面的投入力度,鼓励民众自觉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一起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努力构建城市生态文明,促使南京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等方面能够协调持续的发展。

〔1〕孙亚忠,张杰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生态文明理论研究述评〔J〕.贵州社会科学.2009(4):19-22.

〔2〕黄娟.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12):157-161.

〔3〕李建中.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系统思考〔J〕系统科学学报,2011(1):38-45.

〔4〕王丽坷.基于生态文明的政府环境管理绩效评价〔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8(6):16-19.

〔5〕孙萌.西部发展循环经济对策研究.长安大学硕士论文,2006.

〔6〕周训芳,吴晓芙.生态文明视野下环境管理的实质内涵.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3):19-23.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Nanjing urba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unction under the goal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Yekai(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Center Station of NanJing C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3)

This article analyses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unction of NanJing city based on the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point of view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puts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Function

X-01

A

1674-263X(2016)02-0033-03

2016-06-05

叶锴(1981-),男,硕士,工程师,从事环境监测信息化工作。

猜你喜欢

南京文明环境
“南京不会忘记”
请文明演绎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漫说文明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南京·九间堂
对不文明说“不”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