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

2016-03-13李松杰侯翠红王成铎

河南化工 2016年7期
关键词:研究生院研究生日本

李松杰 , 郜 蕾 , 侯翠红 ,王成铎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思考

李松杰1, 郜蕾2, 侯翠红1,王成铎3

(1.郑州大学 化工与能源学院 , 河南 郑州450001 ; 2.郑州大学 国际学院 , 河南 郑州450001 ; 3.郑州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河南 郑州450001)

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入手,探讨我国研究生的教育问题,从入学培养以及毕业考核等方面对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中日比较研究,我国可以通过改革选拔方式,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强调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完善研究生教学监督管理考核体系等方式,探索通过改进培养模式来提高研究生的创新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

研究生 ; 培养模式 ; 创新人才 ; 借鉴和建议

近年来,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急剧扩大,在研究生的数量上已经接近或超越了美、日、德等发达国家,在研究生的培养方面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成为世界研究生教育大国。但是,我国研究生教育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研究生普遍存在研究创新能力相对不足的问题。显然我国还不能被称为研究生教育强国,如果能够有效提高研究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无疑可以大幅提高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整体水平。

我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文化上有很多相同之处,因此,日本的研究生教育经验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日本的研究生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一百年来先后引进了德国的讲座制和美国的研究生院制,创建了美国式的研究生院,同时也发展了自己的“产官学”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模式,逐步发展为日本特色的研究生培养模式[1]。

1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

1.1日本研究生培养目标层次化

硕士生教育倾向于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强调专业化,主要培养社会从业人员,具有很强的职业教育性;而博士生教育则重点突出对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注重学术研究,要求博士生的研究要有新的学术贡献,形成独立从事科研的能力。日本博士生教育更注重学术研究的教育目标,这方面受德国研究生教育模式的影响至深。20世纪80年代后期,适应社会各界广泛的要求,其博士研究生教育也逐步加强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

1.2培养过程灵活性和系统性相结合

日本的硕士研究生招生也需要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包括笔试和面试。日本各大学一般要求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者必须具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面向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想进入研究生院学习的人实行多种研究生院入学考试制度,依各校的情况而互不相同,灵活性较大,招生工作各校自主。对具有优秀研究素质的学生可以从大学三年级直接进入硕士课程。并且自2006年开始,日本一些重点研究型大学开始探索在研究生教育阶段导入全校性的通识教育科目,在日本大学的改革实践中逐渐产生出“研究生通识教育”这一概念[2]。

日本研究生教育具有硕士课程和博士课程两级,硕士课程可独立为一级教育,也可以是博士课程的前期教育,而博士课程历来是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主体。在日本,对课程的学习有非常严格的制度规定,研究生必须修满30个单位以上学分。日本研究生教育实行与学位授予相分离的制度,研究生可以是硕士或博士课程毕业,但毕业不等于取得学位。研究生毕业后还要在学位论文上苦干几载,拿出确有独创性的研究成果才行。同时日本研究生的培养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科学研究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日本高等学校多与企业进行产学研合作,硕士研究生在导师的分配和指导下或在学校内或深入企业中进行科学研究工作,有的工作报告即是毕业论文。

1.3教、产、研一体化

由于日本研究生教育的“产官学”一体化模式,所以在管理和培养上研究生院与国立、公立及民间科研机构共同进行[3]。随着大学社会中心地位的确立,行业兴衰也决定了研究生教育的方向,市场经济的需求决定了其新的动向,“教育—科研—生产”的协调发展是战后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一大趋势,日本更加注重“创新人才”的培养,博、高、专成为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4-5]。并且,日本2011年至今的改革重点在促进研究生教育“全球化”,培养研究生的创造力、知识迁移、知识应用能力和国际化能力以提高日本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了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6]。

2 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产生于20世纪初的我国研究生教育,早期的时候是借鉴和移植德、日、美等多国的模式,建国初则又模仿苏联模式,直到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后,才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培养模式。但是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在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

2.1改革选拔方式

日本的研究生教育引进了德国的讲座制和美国的研究生院制,创建了美国式的研究生院,但也发展了自己的“产官学”一体化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研究生教育和科研模式。它们在借鉴和移植其他国家好的模式和经验的同时注重结合本国国情,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生培养模式,非常注重培养模式上的融合和创新。在研究生选拔制度上,我们可以考虑改革现有的招考制度,改革选拔标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素质和科研能力的考核,重点测试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外语考试注重考查学生外文文献的阅读理解能力等。

2.2注重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强调理论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

在培养模式上,我国研究生培养要坚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学校和社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提高研究生的实战能力和综合素质。建立创新实践基地,改变过去单一的学术型教育进而转向研究型与实用型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发挥各种社会资源,适应科学学位职业化教育模式。多样化培养目标首先是培养从事严谨的学术研究的高层次的研究者,其次是培养在社会中能够发挥多方面作用的高水平的应用型人才。

2.3完善研究生教学监督管理考核体系

一个高效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离不开相应的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我国要建立和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和质量监督的市场机制。传统的“严进宽出”的研究生管理体制,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必须使研究生的教育面向市场,运用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目前,许多高校都已设置有效淘汰机制,但真正落实淘汰制的学校不多。所以,要对研究课程学习、论文写作、论质量评价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条例,实行严格的淘汰制。另外,研究生质量监督不单是对学生本身,在遴选导师时,也要考查导师的课题成果等,更要考查导师的学术能力,对不符合要求的导师,要暂缓招生。严格论文管理,提高论文质量。学校应为研究生参与科研活动创造更好的条件,使研究生有更多的机会协助导师或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多方面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适应的研究人才。

[1]陈云萍,杨晓明.德国、美国与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J].中国冶金教育,2006(5):76-79.

[2]郭素英,李祖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通识化转向”[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3(6):91-95.

[3]郑永杰,田景芝,纳丽娜,等.日本工科研究生实践教学的经验及其启示[J].教育探索,2011(6):153-155.

[4]曹海静,孟红艳. 美日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嬗变及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07(1):41-44.

[5]张丽红.21世纪以来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探究[J].教育理论研究,2013(14):274-275.

[6]盛春,吴利琴,张俊梅.日本研究生教育改革及启示[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6):86-90.

[7]张苏媛.中国和日本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和借鉴[J].教育理论研究,2011(23):189-190.

1003-3467(2016)07-0060-02

2016-05-10

李松杰(1981-),女,博士,研究方向为电化学;E-miail:songjie@zzu.edu.cn。

G643.0

B

猜你喜欢

研究生院研究生日本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日本师范研究生院入学定员充足率下降16.9%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of Confucianism introduced by Lin Yu-tang
EmploymentAgeDiscriminationonWomen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胡亚楠、张国英作品选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