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水土保持策略分析
2016-03-13刘长高
刘长高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农林管理中心,辽宁 大连 116650)
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的水土保持策略分析
刘长高
(大连金石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农林管理中心,辽宁 大连 116650)
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快,对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水土流失就是其中之一,导致人们的生活出现诸多不便。 所以,加强对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是确保其与社会发展互相适应的重要措施。然而想要从真正意义上使生态的建设达到文明化效果,务必先把水土保持放于首要位置,通过改善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发挥水土保持的关键性作用,使得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文章首先介绍了我国水土保持的一些情况,然后分析在生态文明的时代背景下,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最后提出相关策略,如:植树造林、加强法律监督、发挥先进科技水平等相关策略,全面提升水土保持的工作效率,改善水土流失的现状,为人们创造更加和谐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水土流失;水土保持;策略
0 前 言
目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经济社会的高度发展时期,所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多,生态矛盾也逐步暴露。我国党的十八大会议中已经明确,目前人们正在面临着环境严重污染、资源紧缺以及生态系统严重退化等形势,且均十分严峻,具体则主要表现在水、能源以及土地等方面。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导致生态环境承载力越来越脆弱。可以说,破坏生态环境就是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在我国党十八大会议中,明确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已经把生态文明也一并列入了五位一体事业布局中,可见,对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迫在眉睫。
1 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水土保持现状
目前,我国很多大型的河流已经慢慢出现生态问题,人类过度开发水土资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加剧,对于原有的生态系统造成十分严重的破坏。加之全球气候变化,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日益增加,已经导致水资源匮乏。另外,工业的大力发展使污水排放量增加,对水资源造成严重的污染,可以说人们目前可持续应用的水资源已经非常紧缺了,而人们生活的生态环境已经处于一个恶性循环当中,也会给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失。
面对如此严峻的生态形势,我国有关部门也已经积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和保护, 但是由于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生态环境并未得到正确的治理。很多部门在治理环境污染之前,都没有对污染情况、污染源等实施详细了解,就盲目的实施治理措施,这种方式不但不能达到治理环境之效,而且还以导致对水土保持的重视度降低,影响水土保持整体工作效率。最终出现了环境治理效果差,无法从实质上解决问题的现状,不符合新时期的文明化生态建设要求。
2 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中加强水土保持的重要性
2.1 能够对资源的节约发挥着监督调控的作用
人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其基础就是水土资源,这是人们生活与社会发展的首要条件与必需品,所以说加强保护及管理我国的水土资源,也是实现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实现健康社会发展的重点。在资源节约过程中,水土保持能够起到监督与调控的效果,确保节约资源的整体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另外,我国党十八大也明确了对土地资源实施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通过实际工作降低水土资源消耗量,最终实现资源持久发展的目标。实施水土保持主要包括2个方面的内容,即保护水资源与土地资源。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可避免水土流失,进而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
2.2 能够对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起到促进性作用
目前,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也备受关注,其已经成为重要的建设工作,尤其是对各地区的水土保持务必加强监督保护。比如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需重视起上游泥沙的管理,同时加强对长江中上游的水土资源实施管理监测,对于这些土地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给予特殊重视。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及时对土地流失给予相应处理可缓解水土流失的程度,而不同区域的水土有不同的流失情况,所以在进行治理前务必开展详细的调研工作,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终找出与之适应的解决策略,从最大程度上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率。这个过程其实也是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过程,通过开展水土保持能够促进生态建设,两者之间有着互相促进的作用。
2.3 能够推动着我国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制度的进一步更新
目前,水土保持已经被正式纳入国家相关法律当中,为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制度的发展更新提供了有利保障,我国水土保持法明确指出了,对于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区域需实施责任管理的制度与奖惩制度。
通常情况下,某个区域的水土保持效率会对该地区生态综合评价造成直接影响,通过实施水土保持能够加强地方政府对水土流失问题的重视,久而久之使生态环境的文明建设不断制度化、规范化,以全面提升生态建设效率与质量。在开展生产的项目建设时,均需对水土保持问题给予充分考虑,在建设的过程当中也需要根据相关批复文件、方案甚至是制度等进行,确保施工期对水土资源带来污染与损害。同时也有利于我国建立和推行新的水土资源法律制度,使我国的水土问题获得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保障,促进生态环境文明建设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有助于生态环境进一步建设。
3 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实施水土保持的重要策略
3.1 通过对生态建设工作建立弥补机制来实现资源持久发展
生态的弥补机制指的是根据具体的水土流失情况制定相关弥补计划或者方案,对于某些现在匮乏的资源通过培养再生资源来对当地资源发展进行补偿,。生态的补偿机制对资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均有重要保障。而对水土保持实施补偿制度,则可以帮助创新发展水土保持的工作,通过这种方式不但能够达到扩宽水土的治理,而且还能够创造更多的资源应用价值,这对于培养人们正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和促进水土资源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通过建立生态的弥补机制,有利于从实际上提高水土保持效率,相关部门应当积极采纳该种方式改善生态环境。
3.2 通过法律监督强化水土保持效率
通常情况下,导致水土发生流失的因素主要有2个:①人为因素;②自然因素。
相关部门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对水土流失原因进行充分的了解,才能进入下一步的治理。通过加强与水土保持相关的法律监督,有助于强化水土保持工作效果。治理前需要明确其目标主要是为了保护水资源、土地资源,然后根据水土流失原因制定相关措施,通过预防与治理的有机融合,将水土保持作用充分发挥。在此过程中可以重新制定我国水土保持相关法律,这样既能够使水土治理有牢固的法律保障支持,有能够使水土保持的工作受到相关法律的监督,同时对法律制定的重新制定与修整,加强水土保持重要性的宣传,使人们能够对此有正确认知。
生态环境文明建设过程中,对水土保持提供法律监督及管理,不但可以有效、及时地发现并解决水土保持问题,还能够促进今后的水土保持工作在制度化的背景下规范地进行,将水土资源损伤降至最低。
3.3 通过植树造林提高生态环境自行修复的能力
在解决水土流失的过程当中,相关部门要意识到植被对水土治理所发挥的作用。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本身就具备极强的生态修复力,在这其中,植被则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在治理水土流失问题的时候,要尽可能遵循自然发展的规律,做到从根源处解决问题。当然,不同的地理位置水土流失的情况又各不相同,所以在开展水土保持工作的时候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开展一些有效的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工作。然后按照不同的地理条件,选择适合栽种的植物,控制植物栽种的规模大小及管理模式,这样就能够使这些植被本身具备的生态修复力被充分发挥出来。
目前,我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选择植树造林、封山育林等方式来改善水土流失的问题,这在土地保持工作中,应用也越来越广泛。此外,通过植树造林提升生态环境自行修复力的方式无需花费昂贵的资金,就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
3.4 发挥先进科学技术的优势,以提升水土保持效率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也不断得到发展,越来越多的科技被应用到水土保持中,可以说,科学技术的应用使水土保持的工作不断转向规范化与科技化。相关工作人员在相关科技提升水土保持的效率,同时也需要真正地认识到先进科技对于水土保持的价值,如此才能使科学技术被正确、合理地运用。通常情况下,可以把先进科技应用于实际生产当中,全面提升水土资源的开发效率,有助于节约资源,也能使生产行为更加规范。另外,在实际的工作当中,还要强化科技交流合作,全面提升水土保持技术质量,同时还需加强监管,对科技的应用效果给予有效宣传,能够为后期的生态建设提出工作指导。
4 结 语
目前,在我国的水土保持过程中还依旧面临着一些问题,针对水土保持的发展现状,明确在生态环境文明建设的新背景下,积极投入水土保持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强化相关部门的工作意识,使得我国水土流失的问题得到更好的治理。在新环境下, 应当积极响应生态的文明建设,以此作为水土保持的工作指导, 通过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效率,同时充分发挥其效用,确保我国的水土资源能够实现持久发展的目标。
[1]古丽努尔·沙布尔哈孜,尹林克,热合木都拉·阿地拉.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 2004, 18(05): 80-83.
[2]张子财,周晓乐.辽宁省风沙区水土保持规划研究[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6(02):19-21.
[3]王海芝.水土保持建设工程招投标存在问题及建议[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15(01):45-46.
[4]王丹丹.杨家杖子水库环境保护措施与应用探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 ,43(04):133-134.
[5]梁晓峰.晋中市部分中型水库水环境评价及保护措施[J].山西水利,2015 (08):15-16.
[6]刘永立,程 杨.九龙水库环境保护措施[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44(01):62-63.
1007-7596(2016)11-0142-03
2016-10-18
刘长高(1974-),男,辽宁大连人,工程师,研究方向为水利水电工程、水利工程施工、水资源管理及农田水利设施管理等。
S157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