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2016-03-13袁惠
袁 惠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 441000)
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
袁 惠
(湖北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襄阳市中医医院,襄阳市 441000)
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植入联合静脉溶栓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放置下腔静脉滤器联合溶栓治疗,术前给予心理疏导,术中严密观察,术后精心细致的患肢护理及溶栓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正确地健康指导。结果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成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经溶栓治疗后症状和体征较前缓解,所有病人无肺栓塞发生,均顺利出院。结论 对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后认真细致、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对疾病的预后起着关键的作用。
血栓;下肢静脉;滤器;溶栓;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多由浅表静脉瘀滞、管壁损伤、血液高凝状态所致[1],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一旦发生,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严重者还会致残,甚至发生肺梗死而危及生命[2]。肺栓塞(PE)是静脉血栓致死的重要原因。据统计国内PE的发病率为 6%~8%[3],国外为25%,死亡率为5%,故放置过滤器是十分有必要的。我科于2000年开始进行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先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防止血栓进入肺静脉出现肺栓塞,然后进行血管腔内的溶栓治疗,再配以其他的药物治疗,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使患者达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55~82岁,平均59岁。临床表现为患肢疼痛伴麻木,下肢肿胀,肢体活动受限、皮肤苍白、肢体温度低、肢端皮肤青紫,伴行走困难或不能行走,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或无效,活动受限伴跛行,皮温降低,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根据临床症状,结合彩超检查诊断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经术中血管造影证实。
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仰卧位,常规碘伏消毒、铺巾,取2%利多卡因局麻,采用Seldinger技术,选用健侧股静脉穿刺,导入鞘管,进行下腔静脉造影,确定双侧肾静脉开口进行定位,导人下腔静脉滤器予以固定,在导丝引导下撤出外鞘,释放滤器,释放完毕应再造影观察滤器的位置。过滤器放置完毕后,置溶栓导管,保留鞘管,可行患肢机械溶栓或药物溶栓。术后应维持肝素抗凝一周,并定时测定PT值,避免溶栓过度而引起出血。
1.3 术前护理
1.3.1 一般护理 给患者及家属讲解下肢静脉血栓的危险性,告知血栓脱落易发生肺栓塞,嘱患者不按摩不热敷患肢,防止血栓脱落。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30度,膝关节屈曲位5度~10度,以利静脉回流,减轻患肢肿胀。为患者提供低脂、低蛋白、粗纤维饮食,戒烟戒酒,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的发生,防止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指导并帮助戒烟及减肥[4]。
1.3.2 心理护理 术前向患者及家属耐心介绍下腔静脉滤器植入的目的、方法、疗效,使其及时了解手术过程是否顺利、有无并发症,术后溶栓的必要性及注意事项、要求等,以及治疗过程如何避免并发症,以消除患者的思想顾虑、解除紧张、恐惧的心理,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以积极的心态配合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积极与家属沟通,在手术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对患者可实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1.3.3 术前准备 完善术前检查,包括彩超、核磁共振检查明确诊断,胸片、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出凝血时间等各种化验检查等。训练床上大小便,以适应需要卧床及肢体制动;询问有无过敏史、糖尿病、高血压、脑出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史,做药物过敏试验如碘过敏试验,术前6 h停用肝素及其他溶栓药物。术前禁食6 h,手术部位备皮,嘱排空大小便,术前遵医嘱给予镇静剂,消除紧张心理。
1.4 术中护理 备好各种急救器械、急救药品等急救物品。建立静脉通道,严密监测心电、血压的变化,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免手术出现意外。在造影后,及时询问有无不良反应,发现造影剂不良反应及时进行处理。术中保持静脉通道通畅,根据治疗需要,准备好各种手术材料,在手术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预防并发症发生。
1.5 术后护理
1.5.1 一般护理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后4~6 h要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血肿、搏动性包块。需要置管溶栓者,注意伤口的护理,保持伤口敷料清洁,伤口敷料污染时要及时更换,防止发生深静脉置管感染。定时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及患肢皮肤温度、颜色,询问有无疼痛和感觉障碍。保持大便通畅,记录24 h尿量,观察有无咳嗽、胸闷、呼吸困难,加强基础护理,注意肺栓塞、滤器脱落、移位、下腔静脉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认真做好记录,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1.5.2 患肢护理 平卧24 h,穿刺侧肢伸直制动12 h,穿刺部位弹力绷带加压包扎12~24 h,弹力绷带不宜过紧,注意观察患肢皮温、颜色、足背动脉搏动情况,保持患肢皮肤清洁干燥,肢端血循环良好,局部受压部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指导患者做足部伸屈运动,促进静脉血回流,减轻肿胀,防止血栓再次形成。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以便与术前及健侧周径相比较,判断治疗效果。
1.5.3 溶栓及抗凝药物的护理 用药过程中应严格掌握用药剂量、给药方法以防使用不当引起出血,严格无菌操作,观察留置导管是否脱落、移位、阻塞,确保溶栓药物注入的准确。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渗血、血肿,及时更换污染敷料,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避免穿刺伤口污染。注意观察溶栓效果,如患肢疼痛减轻,皮肤颜色转红、转暖,肿胀较前消退,表示治疗有效。应用尿激酶等溶栓药物期间,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要注意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牙龈出血、鼻出血,还要观察有无头痛、视力模糊、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出血的表现。溶栓期间遵医嘱按时化验血常规、血小板,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发现异常及时处理。若发现病人出现咳嗽、胸闷、口唇紫绀等要严密观察防止肺栓塞发生。抗凝和溶栓期间,尽量减少有创性检查和治疗[5]。
1.5.4 并发症的观察 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有血栓形成、空气栓塞、感染和导管所致血栓脱落、腔静脉阻塞或穿孔等。术后必须严密监测生命体征,仔细询问并观察有无胸闷、胸痛、憋气和呼吸困难以及咳嗽、咯血、腹痛等症状和体征[6]。备齐必备的抢救物品及药品,准备随时抢救。必要时可做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心肌酶谱检查,动态监测有无肺栓塞发生。
1.6 指出院导 指导患者注意保暖,避免冷热刺激患肢;卧床时要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血回流;肢体制动或瘫痪者,在床上进行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静脉血回流。出院后适当活动肢体,3个月内避免负重;坚持功能锻炼,站立或活动前穿弹力袜,但避免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嘱戒烟、酒,控制体重,劳逸结合,注意休息,避免久坐、久站、久行及重体力劳动;宜进食低脂、高纤维素、高维生素、高蛋白、易消化食物;禁食生、冷、刺激性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以防腹压增加,影响下肢静脉血回流[7]。指导患者出院后遵医嘱服用抗凝药3~6个月,指导患者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现象,发现异常及时就医;定期到医院复查血常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腹部X线、下肢彩色超声波,了解滤器有无移位、有无新的血栓形成。
2 结 果
本组12例患者放置下腔滤器成功率100%,12例中10例痊愈、2例效果明显,无截肢患者,无感染、出血、肺栓塞、滤器移位等并发症,所有患者肢体肿胀明显减轻,疼痛消失,随访肢体的正常功能恢复,无下腔静脉内栓塞及肺栓塞发生,且疗效满意。
3 讨 论
下肢深静脉血栓临床上较为常见,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血栓脱落造成肺动脉栓是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因为在抗凝、溶栓治疗中,随时有血栓脱落的危险,而下腔静脉滤器的放置可防止治疗中血栓脱落所致的再栓塞。由于滤器的使用,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肺栓塞的发生率可由60%~70%下降至0.9%~5.0%[8]。
有效的心理护理、严密的术前术后护理及溶栓护理措施、正确的健康指导,能使下肢静脉血栓的患者得到安全有效的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良好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此,保证了患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提高了治疗效果,并降低了血栓的复发率和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而且有效地提高了生活质量。
[1] 董圈祥.静脉血栓形成[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5:200.
[2] 吴阶平,袭法祖,黄家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437.
[3] 汪忠镐,王仕华,苑 超,等.急性肢体深静脉血栓形成103例的诊治[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1994,10(4):313-315.
[4] 焦 旸.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Fogarty导管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围手术期护理[J].实用全科医学,2008,6(3):320-321.
[5] 房溶娟,何益平,朱 敏.低分子质量肝素的临床应用[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9,19(9):564-566.
[6] 李建明,贾广志,秦孝军.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及其并发症[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9,18(12):900-903.
[7] 冯静波,沈 莉,陈洪颖,等.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口服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影响因素[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08,11(2):187-188.
[8] Grassi CJ.Inferior vena caval filters: analysis of five currently available devices[J].AJR Am J Roentgenol,1991,156(4):813-821.
袁惠(1970~),女,本科,主管护师,研究方向:血管介入治疗的护理。
R 473.6
B
1673-6575(2016)01-0147-02
10.11864/j.issn.1673.2016.01.58
2015-11-13
2016-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