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费孝通尊老敬老观念的研究
2016-03-12孙爱芹杨文
孙爱芹 杨文
摘 要 对于“尊老”思想观念,传统史学偏重于纵向时序性研究,而作为社会学家,费孝通却更着重于从横向社会结构来解释“尊老敬老”的思想观念在传统社会中的功能,这是对史学方法的更新和补充。
关键词 尊老爱幼 思想观念 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尊老敬老”思想观念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凡养老,有虞氏以燕礼,夏后氏以飨礼,殷人以食礼,周人修而兼用之。五十养于乡,六十养于国,七十养于学,达于诸侯。八十拜君命,一坐再至,瞽亦如之;九十使人受。”,“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九十者,天子欲有问焉,则就其室,以珍从。”春秋战国时期,孟子就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慈幼,无忘宾旅。”西汉时,“七十以上杖王杖,比六百石,入官府不趋;吏民有敢殴辱者,逆不道,弃市。”东汉时,皇帝首创养老敬老之礼。以后,尊老敬老思想观念深入人心。康熙帝在乾清宫亲自宴请年纪在六十五岁的老人1020人,还即兴赋诗《千叟宴诗》。民间也倡导“凡事要好,须问三老”,“堂上二老是活佛,何用灵山朝世尊。”
1尊老的社会环境
“尊老敬老”是一项美德,能够带来实际利益。“尊老敬老”是传统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奉行的价值标准之一。但是,为什么在传统社会产生这样的思想观念?在费孝通看来,这其中的原因,是这些思想观念能“满足生活的需要”。在传统社会中,“长长的胡子是一种德高望重的标记。”,而在传统的社会结构中,尊卑的标准也是按年龄定的,称呼也规定了各自的相对地位,对于长者,必须尊尊敬敬。年长的人可以用名字直呼晚辈,而在晚辈却不能直呼长辈的名字,否则就违反了社会的结构原则。“这些社会关系很多是由来已久的,有些已有几千年了。”在传统社会,敬老是一项基本美德,其实,费孝通觉得,承认“尊老敬老”这项美德是有实利的,也是生活的保障。
维持尊老敬老的传统是社会经济结构决定的。传统社会是一个静止的,变化很少的社会,也是“一个安土重迁的,生于斯、长于斯、死于斯的社会。”这样的社会不仅人口流动很少,而且人们所依靠的资源土地也变动不大。“在时间上,每一代的人在同一的周期中生老病死,一个公式,年轻人尽管没有经历过年长的生活时,可以不了解年长的人的心情,但年长的人可以了解年轻的人,年长的人甚至可以预知年轻的人将要碰着的问题。”在这种不分秦汉,几乎代代不变的社会中,人们不仅可以相信自己的经验,而且也可以信任长辈的智能与经验。在传统社会,种地的农民所看见的只是四季的更替,而并不是时代的变迁。当一个人遇到生活问题时,他能从年长的人那里得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因为大家在同一环境里,走同一道路,他先走,你后走;后走的所踏的是先走的人的脚印。”长辈们所用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方法,后辈们尽可用来作为自己的生活参考蓝图。并且在生活中,越是经过长辈们证明的有效的,也越值得保守。年轻的人,只要照办,就可得到生活的保障。于是人们便对年长的人有了敬畏之感。久日久之,人们自然随之产生了一套“尊老敬老”的价值观念。
2尊老的社会功能
尊老敬老可以得到实际利益。费孝通指出,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农业经济的社会,在传统农业经济中,基本的资源是土地,并且传统农业技术长期停滞不前,因而“封锁了经济的发展机会”。而传统社会人口多,资源又有限,个人所取给的生活资源也基本上是土地,但是土地面积却无从增大,每一个人若想在土地上获得工作和经营的机会,就必须从别人手中取来,“最自然的自是求之于和自已有的亲属关系的父兄了。”长辈们既然掌握着我们生活机会的权力,那年轻的人当然就需要尊敬和重视他们了。在传统经济封锁线内寻求生活的人,个人的生活机会大多是从上代的手中接承下来,聪明一些就应该承认和接受传统秩序,并在已经有社会秩序里寻求地位,因此,他们必然会对传统社会秩序的维持者的老年人表示由衷地尊敬和感激;如果不这样的话,他们只能是自寻苦恼和灭亡。
尊老敬老能得到生活的经验与智能。在西方社会,“把‘老字译作‘快死的,‘没有用的和‘怎么不知趣些,还不滚蛋的东西。”,而在东方社会却把“老”字与“可敬”联系在一起,这些都是因为社会经济结构的需要而产的。因为“在东方是讲传统,讲经验,在西洋是讲新,讲标准化。”西方的技术解放了制约传统经济发展的封锁线,这使得西方社会有不断在扩展的经济机会。这样的情况下,晚辈是不会感觉到长辈握有他们生活机会的权力,他们有父兄的地位和财富的庇护固然方便,如果没有,在他们看来,也是没什么大不了的。因此,他们自然就把老人和长者视为无足轻重的人物了。但是中国传统的社会属于农业社会,农业经济的特征是“匮乏经济”,不仅生活程度低,而且还没有发展的机会,物质基础也被限制了。“在农业社会人们常常很看重老人的经验与智能”,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老人代表着传统和经验,并且还握有年轻人的生活机会。因此,对老人和长辈当然要格外尊敬了。
3小结
费孝通指出,尊老敬老的观念形成于变化缓慢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人口流动少,土地资源也变动不大,尊老敬老不仅可以得到父辈们在生活中行之有效的经验,而且还可以从他们身上继承主要的生活资源——土地。这种研究方法的特征是摆脱了“尊老”观念形成的具体历史过程,通过逻辑推理得出抽象的历史认识。
参考文献
[1] 费孝通.乡土中国[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0).
[2] 费孝通.初访美国[M].美国新闻处出版,1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