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课堂教学设计改革
2016-03-12刘玉超李鹏马胜勇
刘玉超 李鹏 马胜勇
摘 要 本文结合教学活动和教员工作,介绍课堂教学设计的方式方法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 教学设计 改革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教学是教员的本质工作,也是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更好地展开教学,如何把知识翔实、明了地传授给学员,如何推动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如何提高学员的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院校和教员需要重点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因此课堂教学设计显得尤为重要。
1教学设计
教学的目的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教员要传授给学员学习的方法,提高学员的主体地位和学员自我研究的能力。
1.1学期计划
教学是一个有很强目的性的工作,教员教学之前要根据对学生的初步了解和学校的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针对学员的学习需要和接受知识的能力,采取有效的措施,监控学员每一阶段的学习情况。
1.2课时计划
教员应根据课时要求、学员的基本情况和接受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内容深度,采用合理的教学方法,提高学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员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增加师生互动,课堂结束后要及时总结,及时改进教学方法,进一步完善教学过程。
2备课的实质和要点
教员要想很好地把握课堂,合理有效地利用课堂,课前准备非常重要。
2.1备课的指导思想
(1)教学内容的规定性。备课过程中,要深挖教学内容,对知识点要有所展开,根据本门课的研究现状,把最新的科研成果引入课堂,防止照本宣科,远离主题。
(2)教学对象的可接受性。备课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合理,要综合考虑内容的展开和学员的接受能力,难度适中。重点突出。
(3)教学方法的适应性。为加速推进教学改革,我院定期组织教学演练,目的就是创新教学法、提升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为内容服务,为学生乐于接受服务。
2.2备课是形成教学能力的过程
(1)熟悉教材。教材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员自己要非常熟悉和理解,要把书本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要理论联系实际,把很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
(2)研究课程标准。院校对每门课都有都有很详细的课堂标准,教员应吃透标准,掌握本门课教学目的、要求与重点,并转化为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思想。
(3)研究教学的目的。找准课程的定位,明确教学目的,分析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水平之间的内在联系,制定实现教学目的的最佳方案。
3 推进教学模式改革
3.1研究性教学
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的结合可以提高教员的知识水平,把新的知识、新的理论增加到课堂中来,也是对教材的完善。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员自己思考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加师生互动,大力提高学员理论与实践联系能力的培养。
(1)教学科研相结合。通过教学科研的结合,教员可以引入科学思维方法,将先进的科研成果介绍给学生,针对教学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模式,让学员学会学习,学会研究。
(2)师生互动。问题和探究式教学中的问题可以由教员事先设计,也可以由学员通过学习自己提出,课堂不是教员的舞台,学员才是课堂的主角,教员只是导演。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新时期的教学改革,传统教学要与实践课教学有机结合,把教学内容与社会、生产相结合,培养学员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
3.2案例教学
3.2.1案例教学的特点
(1)真实性,教学的案例应取材于现实生活;
(2)典型性,案例的选取应具有代表性;
(3)启发性,案例的设定应能深化理解教学内容。
通过对案例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基本原理的理解。
3.2.2案例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1)选取恰当的案例;
(2)鼓励学生讨论。案例不是越多越好,选取的案例应该很典型,能充分说明问题,具有可讨论性。
3.3多媒体教学
3.3.1优势
多媒体教学的运用极大丰富了教学方式方法,传统的教鞭、黑板、一支笔已经过时,高科技的使用,课堂的多样化,情境的在线,完美的视听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多媒体有效合理的利用能极大地促进学员知识吸收最大化。
3.3.2问题
多媒体手段虽然丰富,但仍不能盲目推崇,忽视传统教学的优势,优秀的课件不是教案或者书本内容笼统的搬到屏幕上,如何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需要每一个教员认真的研究和总结。
作为一名院校教员,教学是我们的首要任务,我们不但要把知识传授给学员,还要大力培养学员认知社会、知识运用的能力,课堂教学设计无疑给教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何京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97(5):74-81.
[2] [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