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
2016-03-12张玉贞李先栓
张玉贞++李先栓
摘 要: 本节课的设计是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提出的三大基本理念的引领下,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正确使用药物”的要求,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力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紧密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正确的价值观。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学设计 学习理论 课程标准 正确使用药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教材介绍药物的结构、制备、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这是卫校或医学院的课程,而师范学校的学生储备的知识有限,仅凭一节课的有限量学习,不可能达到掌握药物使用的方法技能这种效果,但我们学校的学生热爱学习,乐于开展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所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本节教学的重点不是药物成分、疗效的介绍,重点是:正确使用药物的意义和方法、毒品危害的宣传。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课前走进所在社区附近的药店,了解常用药的种类、名称、疗效,并与营业员进行交流,了解各种药品的销售情况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家中各种常用药的说明书,了解其成分、疗效、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网上查找药物错用、滥用造成危害的案例,树立正确使用药物的安全认识。
一、《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与实施
(一)教材内容分析
案例章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选修①《化学与生活》第三章第二节《正确使用药物》
本节教材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在介绍这几种药物的同时,强调它们都具有毒副作用,重点介绍滥用药物的危害及毒品的危害。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药物能促进身心健康,滥用药物危害极大。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了解某些常见药物和副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参观药店,阅读药品说明书,学会安全用药;通过网上调查药物错用、滥用及毒品造成危害的案例,树立正确使用药物、拒绝毒品的安全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树立科学用药、拒绝毒品的正确价值观。
(三)重难点及学情分析
课文介绍药物的结构、制备、临床使用及不良反应——这是卫校或医学院的课程,我们学校的学生储备的知识有限,仅凭一节课的有限量学习,不可能达到掌握药物使用的方法技能这种效果,但我们学校的学生热爱学习,乐于调查、走访等实践活动,所以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本节教学的重点不是药物成分、疗效的介绍,重点是:正确使用药物的意义和方法、毒品危害的宣传。
(四)教学过程
1.课前准备
以小组为单位,走进所在社区附近的药店,了解常用药的种类、名称、疗效,并与营业员进行交流,了解各种药品的销售情况等自己感兴趣的问题;阅读家中各种常用药的说明书,了解其成分、疗效、使用方法及毒副作用;网上查找药物错用、滥用造成危害的案例,树立正确使用药物的安全认识。
2.教学实施过程
二、对“正确使用药物”教学设计的思考与说明
1.根据课程标准进行设计
新课程改革的三大课程理念,一个是强调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二是强调整合性,树立科学与人文相结合的科学人文性课程文化观,三是完善评价机制,特别是要求建立符合素质教育的新的评价机制。本节课教学设计首先依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对“正确使用药物”的要求,依据有意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寻找新知识的生长点,架设新旧知识的桥梁,充实完善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
依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与生活中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例如胃酸中的主要成分是盐酸,学生有能力从和盐酸反应的物质中发现适合做抗酸药的成分。此外依据互联网等课程资源,如抗生素滥用的危害、吸毒成瘾的机理等与课文知识紧密联系,使课文的化学知识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得到应用和升华。
2.根据教材的特点进行设计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教科书介绍了几种化学成分明确、疗效显著、应用广泛,而且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的常见药物: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抗生素──青霉素和抗酸药(人工合成药物),以及具有止咳平喘作用的麻黄碱(天然药物)。教科书在介绍这几种药物的主要成分和疗效的同时,强调它们都具有毒副作用,如服用阿司匹林、青霉素和麻黄碱的不良反应,同时介绍了毒品的危害等。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药物的科学认识:正确使用药物能促进身心健康,滥用药物危害极大。
根据我校学生特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不是具体药物的相关知识,而是这些知识背后含有的化学思想和方法对日常生活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影响,通过本节的教学,在情境交流中学生了解家庭小药箱中常用药物的种类,在对具体药物的介绍中逐步建立起应用自身的化学知识,选择药物、使用药物的思路和方法。教学过程中通过多种途径学习知识、提高认识,把学生从普通人的选择和使用药物意识和方法提升到具有化学素质的人的意识和方法,认识到自身化学知识对生活的重大作用,最终完成正确使用药物观念和方法的转变,提高科学素养。
3.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设计
新课改的基本理念中首要的就是关注学生发展。体现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在本节课中让学生做小主人,分享他们了解的药物疗效和注意事项。了解他们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他们熟悉的药物。共同学习构建家庭小药箱,紧密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兴趣。
重视以学定教。新课程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教”的“以学定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提倡“以学定教”,主要从学生的情绪状态、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生成状态六个方面评价。
在学习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向学生强调要科学用药,因为所有药都有副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念。关于毒品的危害从互联网选择了大量国际禁毒日的宣传图片,通过视频提高学生的专注力和直观感受,使学生意识到毒品的危害。
重视开放性课堂的特征。特别是对家庭药箱的讨论和习题中吸毒、吸烟的讨论,组织好这样的课堂,对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很大帮助。
总的说来,本节课的设计是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三大基本理念引领下,以有意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应用多媒体、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设计。力求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紧密地将化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积极情感体验和正确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