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院校《商务谈判》课程问卷调查报告
2016-03-12翁柳娜
翁柳娜
摘 要: 《商务谈判》是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专业选修课,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把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双语水平及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和需求情况,作者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为例,对两个年级的国际贸易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明确了作为独立院校代表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突出了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和需求,为该门课程的双语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数据。
关键词: 独立学院 《商务谈判》 双语
一、引言
《商务谈判》课程是国际贸易专业的专业选修课。该门课程主要研究商务谈判相关的理论、方法和应对策略。内容既涉及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社会学,又涉及心理学、民俗学等多学科内容,包括各种有效的谈判策略和技巧的运用,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结合密切的综合性学科。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商务谈判的基本概念和技巧,了解谈判礼仪和各国商人的谈判风格。另一方面,通过相应的实践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正确分析与解决国际商务谈判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与障碍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涉外经贸工作的适应性,进而完成国际商务活动中的谈判工作。独立本科院校的国际贸易专业作为涉外型专业,需要在教学中全面培养学生相应的涉外商务技能。本项目以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为教学对象,以《商务谈判》课程为教学内容进行双语教学方面的研究和实践,试图通过《商务谈判》课程的双语教学让学生在学习国际商务谈判相关知识的同时,锻炼语言运用能力,为成为涉外型专业人才奠定基础,体现了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方向。
为了更准确地了解把握作为独立院校代表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的双语水平和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和需求情况,项目小组对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12级和13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客观、真实、实事求是,是我们此次调查的态度。调查的数据一方面使我们明确了作为独立院校代表的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另一方面,使项目组更清晰地了解到了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和需求;为项目第二阶段工作的开展,包括双语大纲的编写和双语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可贵的参考数据。
二、基本情况
(一)问题的提出
独立学院的学生无论是学习的动机需求还是知识结构特点都与公办高校的学生有不一样的特征。项目小组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为例,在需求驱动的导向下,针对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学习主动性、学习动机和就业压力和对《商务谈判》课程的学习期望内容等方面等进行问卷调查。
(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独立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主要部分是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学生。
2.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
3.调查时间:2014年10月。
此次调查的界定总体为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12级和13级国际贸易专业在校学生。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65份,其中收回有效问卷160份,有效回收率为96.97%。问卷发放时间为2014年10月20日至21日,在收回的有效问卷中12级国际贸易专业为115份,13级学生45份。
三、调查现象分析
总体状况: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英语水平普遍高于其他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进行双语教学大多数人持赞同态度,认为该课程将会在以后的就业中起到不可缺少的作用。同时,对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学生普遍希望不但要有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要注意模拟实践环节。总而言之,《商务谈判》课程作为理论实践结合高度密切的学科,运用双语实施教学更加符合国贸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市场需求。
(一)国际贸易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
12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调查项目及数据汇总如下表:
从上表汇总的结果显示12级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四级400分以上的学生总数为112人,其中有44人的大学英语六级成绩在400分以上,其中106人,93%的被调查者认为以自己目前的英语水平和能力,乐意接受《商务谈判》课程以双语进行教学。
13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英语水平的调查项目及数据汇总如下表:
调查结果显示:13级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中35人大学英语成绩60分以上,占调查总人数的80%,40人,占总人数的89%,认为以自己目前所掌握的英语水平和能力,愿意接受《商务谈判》课程为中英双语教学。
从以上对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两个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的调查结果说明该专业的学生英语能力达到一定水平,《商务谈判》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可行性,大多数学生非常乐意接受该课程的教学方式为双语教学。
(二)国际贸易专业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的了解及期望
由上表可以看出:12级国际贸易专业的115名学生中113人,占调查人数的99%,认为《商务谈判》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108人对该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85人认为能对该门学科的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执行;105位学生表示能按时按质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97人能主动学习与该门课程相关的交叉学科;107人认为该门课程与其专业的学习体系有明显的重要性;87人觉得该学科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布过少,112人希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商务谈判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能锻炼英语应用能力;108人希望能增加模拟谈判环节,提高应对谈判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3人,99%以上的同学希望该门课程的考查方式能多样化,不要局限于闭卷考试。112人希望能有机会观摩实践谈判现场;113人认为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对未来就业有很大作用;而调查结果也显示:96位同学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99人认为自身的专业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性;101人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益于自主创业。
调查表明:13级国际贸易专业的45名调查者中44人,占调查人数的97.8%认为《商务谈判》课程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42人对该门课程涉及的知识和技能有强烈的学习愿望。33人认为自己能对该门学科的学生制订学习计划并执行;42位学生表示能按时按质完成该门课程的学习任务;38人能主动学习与该门课程相关的交叉学科;44人认为该门课程与其专业的学习体系有着明显的重要性;36人觉得该学科目前教学计划中的课时分布过少;45人希望通过该门课程的学习到商务谈判的学科知识的同时能锻炼英语应用能力;45人希望能增加模拟谈判环节,提高应对谈判活动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2人,93%以上的同学希望该门课程的考查方式能多样化,不要局限于闭卷考试。44人希望能有机会观摩实践谈判现场;45人认为该门课程的学习和掌握对未来就业有很大作用;调查结果显示:41位同学有一定的职业生涯规划,44人认为自身的专业有一定的市场竞争性;40人认为自己的专业对于自主创业会有帮助。
四、调查结果分析
综合以上两个年级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独立学院学生固有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对《商务谈判》课程的认识。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于自己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有一定认识,学生对《商务谈判》课程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诉求很明确,超过90%以上的学生希望该门课程的学习一方面能增加谈判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能锻炼英语运用技能。99%的同学意识到该门课程的重要性,95%以上的同学希望该门课程的教学中能增加模拟谈判环节。97%以上的同学希望该门课程的考查方式能多样化,不要局限于传统的闭卷考试。
五、有关《商务谈判》课程的几点建议
针对此次调查,我们提出几点建议。
1.重新审视定位谈判课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
2.合理分配双语在实践教学中的比例。
3.确定理论知识和实践训练的施教模式并进行实践。
4.重新定位课程的教学目标,撰写双语课程教学大纲。
5.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的特质,选择合适的双语《商务谈判》教材,必要时编成适合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学生使用的商务谈判双语教辅材料。
6.对于该门课程不同章节的内容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法,并通过制定相应的教学效果评定标准考核其有效性。
7.结合理论知识合理设计模拟谈判的内容和评定标准。
参考文献:
[1]钟生根.独立学院国际商务谈判课程教学定位探讨[J].时代金融,2013,11.
[2]洪英.独立学院中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探讨[J].科教文汇,2008,09.
[3]曹耘心.独立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开展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及实践探索[J].科教导刊,2013,10.
[4]袁胜军.论如何提高商务谈判课程的教学效果[J].当代经济,2008,2.
[5]谢凌江.ESP需求分析理论下的国际商务谈判教学反思与调整[J].赤峰学院学报,2011,2.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需求驱动下独立学院《商务谈判》课程的双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以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为例”(项目编号:GDJG20142533)部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