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

2016-03-12高鸣乡

大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重锤陷性垫层

高鸣乡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

高鸣乡

(成都七中万达学校 610037)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的华北、西北地区十分常见,在压力与水的作用下,土体结构会迅速遭到破坏,对于建筑物带来严重的危害,严重影响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本文主要针对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进行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措施;探究

我国地大物博,各个地区的地质条件大不相同。在我国华北和西北地区,有着大量的湿陷性黄土,这些土地松软、密度小、孔隙大,遇水后其结构会迅速发生改变,在重力和附加力的作用下发生沉陷现象,导致在其上建造的建筑物遭到破坏。所以在这些土质上进行工程建设的时候,要科学合理地选择地基的处理办法,以保证整个工程的质量。

1 湿陷性黄土的产生原因

黄土根据成因可以分为原生黄土和次生黄土两种。原生黄土是没有层理的风成黄土,次生黄土是原生黄土经过流水冲刷、移动、再次沉积而成。次生黄土跟原生黄土相较而言强度更低,它一般具有层理性,在遇水和受力时容易发生结构上的改变而产生下沉现象,此类黄土被工程界称为湿陷性黄土。而湿陷性黄土又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两种类型。两者的划分主要是根据湿陷系数,当湿陷系数大于0.015的时候就可定界为湿陷性黄土。同时当其自重湿陷量大于7cm的时候,就可以定界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否则就是非自中性湿陷性黄土。我国是世界上湿陷性黄土分布最为广泛的国家,在我国的甘肃、山西、河南、河北等省份都存在此种类型的土。湿陷性黄土具有两个最为明显的特点,那就是湿陷和变形。当湿陷发生的时候,变形量通常超过正常变形量的数倍。且变形时间非常快,遇到水1~3h后就会开始湿陷。通常在一个多小时后产生20~30cm变形的,就会对其上面的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所以,建造者在湿陷性黄土上面进行施工时,就必须充分考虑因地基湿陷而引起的危害,选择合理的处理办法,避免这些危害的产生。

2 湿陷性黄土的地基处理措施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可以通过垫层、强夯、深层孔内夯扩等方法对湿陷性黄土进行加固,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消除地基的湿陷性,保证地基的稳定性,进而保证建筑的安全使用。同时,还要合理应用防水措施,对地基进行防水处理,防止雨水和生活用水侵入到地基里面。在结构措施方面,需要对建筑物的上部结构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来抵抗沉陷造成的危害。

我国关于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办法有多种,不同的处理办法适用于不同的土层,下面针对不同办法分别展开了叙述。

2.1 应用桩基础法

桩基础法是在湿陷性黄土的上面插入各类的桩,使上面结构的压力通过桩直接作用到湿陷性黄土下面的非湿陷性黄土层上,这样就有效避免了湿陷性黄土发生形变时对上层建筑的破坏作用。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插入桩时,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区域,可将桩插入到下层压缩型较小的岩层里。而在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区域,就可以将桩插入到下面比较稳定的持力层里面。经过实践证明,桩基础法能够在湿陷性黄土发生形变的时候保证上层建筑不受损伤。在桩的插入方法上通常采用静压桩、灌注桩、沉管灌注桩等方法。另外由于湿陷性黄土的特殊性质,在插入桩的时候应该在桩的承载能力上减去桩的负摩擦力,这是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插入桩与其它地区不同之处。在施工时,要注意到地基土的含水量,对于含水量较大,或曾局部基坑进水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凉晒等),严格控制灰土(或素土)的最佳含水量,对接近最佳含水量时,宁小勿大,偏大时土体强度则显著下降,变形明显增大。

2.2 推行土垫层法

土垫层法适合于需要对表层湿陷性黄土消除湿陷的区域。在建筑地基为1~3m的情况下,在基坑里倒入灰土,可以减少地基的沉陷量。如果需要提高土垫层的承载力,或者需要加强土垫层的水稳定性,则需要进行整片灰土垫层的处理。具体方法为把地基内的湿陷性黄土全部挖出,填充上灰土且夯实,从而达到消除地基湿陷性的目的。此方法施工简单、效果明显。

2.3 采取重锤表面夯实及强夯法

在压缩性较小的湿陷性黄土地基上面,建议采用重锤表面夯实法进行处理。利用重锤将地基表面夯实,可以消除1~2m湿陷性黄土的压缩性,此种方法对非自重性湿陷性黄土的作用尤为明显。而强夯法是在重锤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方法,施工简单、效果明显、工期短。此方法可消除8~10m的湿陷性黄土的形变,消除深度大,但是在施工过程中噪音大、振动大。

3 结语

总之,湿陷性黄土在我国的分布较广,但是每个地区有着自己的特点,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办法也不尽相同。所以在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本地区的土质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处理效果和经济效益。

[1]黄雪峰,陈正汉,方祥位,朱元青,郭剑锋,魏学温.大厚度自重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厚度与处理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7(S2).

[2]武小鹏,楚华栋,屈耀辉,米维军,魏永梁.自重湿陷性黄土下限深度判定方法探讨[J].西北地震学报,2011(S1).

[3]朱元青,陈正汉.自重湿陷性黄土的力学特性试验研究[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07(04).

[4]郑刚,龚晓南,谢永利,李广信.地基处理技术发展综述[J].土木工程学报,2012(02).

TU444

A

1004-7344(2016)33-0288-01

2016-11-10

猜你喜欢

重锤陷性垫层
湿陷性场地高层建筑地基方案分析
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方案优选的研究
公路路基湿陷性黄土及处理对策
湿陷性黄土地区给排水管道防沉陷设计探讨
垫层对水泥土搅拌桩桩土应力比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换填垫层底面处土的自重应力的计算方法探讨
面板堆石坝垫层施工及坡面防护
导线重锤安装辅助工具的研制与应用
增强密炼机加料仓、上顶栓重锤耐磨性方案
垫层混凝土对落水孔水库坝基应力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