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控制措施
2016-03-12陈璐瑶
陈璐瑶
塑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控制措施
陈璐瑶
(湖南广益实验中学 410014)
在经济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下,各类塑料制品用量越来越大,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在石油资源消耗、耕地土壤保护、人体健康方面都有着不良的影响,但是,塑料的这些负面影响都是可控的。本文主要针对塑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与控制措施进行分析。
塑料;环境影响;控制措施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全球人口呈现逐渐膨胀的时代,人类过度消耗有限资源,致使环境严重污染,已经威胁到了人类的身体健康。塑料作为污染源的一种,已经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当中,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西方国家对塑料是否污染环境问题进行了争论,如何正确评估塑料对环境的影响,本文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1 塑料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分析
多年来,随着石油工业的迅速发展,塑料的需求及生产日益增多。全球塑料产量自19世纪50年代一百多万吨,上升到19世纪90年代的一千多万吨,上升速度远远大于其他行业。由于塑料使用量增多,塑料垃圾也相应增加,塑料包装材料大多是一次性用品,这就造成塑料包装材料成了垃圾的主要来源。塑料包装材料在塑料总消耗中占到三成左右,是份额占到最多的产品,也是产生塑料垃圾最多的。如果这么多塑料包装垃圾不能及时处理,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都会不变质、不腐烂,如将其燃烧更会带来二次污染。因此,塑料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已引起大家的关注,国内外有些学者呼吁限制或禁止使用塑料产品。受到批评最多的就是聚氯乙烯。
在聚氯乙烯的各种呼吁禁止声讨中,有关数据证明,多年来,聚氯乙烯产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产量在逐年增多的趋势。经过几十年研究证实,聚氯乙烯在消费市场和高端领域均是难得的好原料,聚氯乙烯不会比其他材料对环境造成更大污染。经研究证明,纸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的污染是塑料的很多倍,而且生产成本比塑料高一倍。因此,全面禁止含氯企业的生产聚氯乙烯不是科学的,是荒唐的。过去的七十多年中,人们对氯的认识有些片面性,当今社会中,氯已经深入我们的生活,还在健康和生活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新型塑料的推广
近年来,一些新型塑料制品诞生,有效提升了材料的环保性能。要证明塑料对环境的影响有多大,就要将塑料与别的材料综合对比后才能看出。如:钢铁属于传统的高消耗、低效益、污染最大的材料。塑料正好相反,用塑料下水管能耗只有铸铁管的1/5,塑料用的时间更长,一般情况下不用维修。塑料因质量轻、韧性强和阻力低等优势,市场的需求越来越高。19世纪50~90年代,全球塑料产量翻了65倍,而钢铁产量只翻了三倍。
3 解决塑料污染的对策
3.1 回收是解决塑料污染的重要方案
由于塑料具有回收再利用的优势,是最符合全球经济发展要求的,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国际上都加快了对塑料回收再利用的研发。为方便塑料的回收再利用,而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必须做好以下两个方面工作。①对塑料废物加大监管,尽快出台相应措施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养好良好卫生习惯。处理塑料垃圾时,分类投放;②塑料制品在设计时就要想到今后产品回收利用问题。
塑料生产企业往往不重视塑料回收问题,造成浪费。我们要向有经验的企业学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次品、边角料都重新按比例掺和到新料中,因此,减少了浪费,还降低了成本。
3.2 开发可生物降解塑料是解决“白色污染”的重要途径
一次性快餐盒食品包装材料很难回收利用,因此,发展可生物降解的复合材料,才能解决污染问题。我国很重视此项工作,有北京一家公司研发成功,并在铁路沿线投入使用,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减少不必要的使用
过度包装就是一种浪费,这是当前多个媒体积极宣传的环保词。减少不必要的塑料使用,生产厂家就要从设计上技术革新,增加产品的利用率。此外,我国塑料工业的发展策略要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领域,推动塑料在汽车、建筑、机电等方面的发展。在我国北方取暖推行塑料窗能达到明显的节能功效,符合长远的经济利益和战略发展。
3.4 发展新型回收技术
目前,回收塑料的技术包括两种类型,即熔融再生技术与化学循环利用技术。熔融再生技术就是将废旧材料进行加热融化,完成后重新进行塑化,再通过切断、粉碎、加热、融化等工序对废旧塑料进行处理,是现阶段最为常用的利用途径。化学循环技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发展,目前已经逐步成熟,是现阶段研究的热点,该种技术是在热和化学试剂的作用下高分子发生降解反应,形成了低分子量的产物,产物可进一步利用。目前化学循环的主要方法有热裂解和气化等技术。日本富士循环公司开发了将废旧塑料转化为汽油、煤油和柴油技术,采用ZSM-5催化剂,通过两台反应器进行转化反应将塑料裂解为燃料。
实践证明,塑料材料是一种能够代替木材,也能顶替钢的产品,而且还是最重要的高科技材,它具有的特殊功能是其他材料所不具有的。因此,对于这种材料,我们要辨证的看待其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利用塑料的优势为我们的生活来服务。
4 结语
总之,经研究证实,塑料对环境的污染是可控的,当前,塑料的原料是石油,石油又是全球储量有限的资源,最终会出现短缺,面临枯竭。开发新能源,是当前能源专家一直不懈努力的问题和研发的方向。
[1]苏荣,吴俊文,董炜峰.厦门海域海漂垃圾对海洋生态系统潜在生态风险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03).
[2]兰红燕.浅析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防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1).
[3]刘志刚,王志伟,胡长鹰.塑料包装材料化学物迁移试验中食品模拟物的选用[J].食品科学,2006(06).
[4]金立享.浅谈我国塑料食品包装中常见的各种安全问题[J].中国包装工业,2011(06).
TQ320.75
A
1004-7344(2016)33-0281-01
2016-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