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及策略
2016-03-12邓冰娜
邓冰娜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原因及策略
邓冰娜
(靖西市农机技术推广站 广西靖西 533899)
随着国家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来,农村农业的规模化种植已经成为可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就是水稻大规模种植的一项重要技术,但从实际工作中的推广应用来看,还存在不少掣肘的因素,本文主要针对这一问题展开探讨,找出问题和矛盾所在,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举措,希冀给读者以借鉴和启示。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推广困难;原因策略
引言
十八大吹响了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号角,农业现代化必须首先实现农业的机械化,机械化的不断发展应用可以大大提高种植效率,较好的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同时给种植户带来规模化种植的高效益。但从机械化使用现状来看,在实现农业规模化种植的环节中,有的使用率还相对较低,本文阐述的水稻育插秧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从水稻种植的需求上来说,机械化种植的需求很大,也是许多种植户梦寐以求的,但由于方方面面主客观的原因,该技术的推广使用始终处于低层次徘徊。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际,认真总结分析其中原因,阐述解决举措如下。
1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特点
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根据使用方式可以区分为软盘育秧、双膜育秧、硬盘育秧等三种。其使用主要特点是:
(1)可以较好的实现增产。机械化最大的优点就是比较规范,较好的保证了基本苗的宽窄适当且较为一致,确保透光通风,有效的确保后期生长良好,利于形成大穗。
(2)较好的实现节本省工。据统计,实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可以节省秧母田80%,相比较手工插秧,可以节省大约45个工,合计节省开支1500元。其中手扶式插秧机每天插秧为1hm2,而高速插秧机则可插秧约4hm2/d,后者是前者的接近4倍。相比手工可以提高20倍,节约成本约为350元hm2,实现平均增产600kg/hm2左右,增幅达5~10%。
(3)有利于后期服务的展开。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可以较好的实现包括插秧、后期病虫害防治的统一,也可以由其他社会团体承包实施,较好的减轻了工作强度,还能实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4)较好的抵抗灾害。水稻机械化育插秧实行的是浅栽、宽行、定苗栽植,采用此法的苗抗逆性好,较早的实现立根扎苗,早活早发。据统计,成熟期相比其他种植方式早2~3d,便于抢收抢种,尤其在台风季节。另一方面,机械化作业的插秧深度要比抛秧深,有较好的抗倒伏能力,机械化收获也较为方便,较好的改变了水稻种植“靠天吃饭”的境遇。
2 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困难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虽然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有如上的优势,但在实际种植过程中应用并不多,其中既有主观原因,还有客观原因,通过认真调研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技术的要求比较高。与其他育秧方式相比,机械化插育秧的特点是:①标准化、规范化要求高;②播种的密度较大。这两个特点决定了水稻种植的农艺为:①秧苗无病虫害,较为健壮;②秧苗均匀,秧块较为标准,机械栽插容易展开。但实践来看,农户的种植地有的不够规整,甚至有的分布较散,相比以上的农艺要求来说,要求达不到,而且较为繁琐,农户认为可使用性不强,大部分的群众反映还不如传统的种植方式省事简单,这是造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难的原因之一。
(2)育插秧技术有限制。按照目前技术要求,机械化育插秧要求苗带土移栽,叶龄控制在4.0左右,秧龄为20d左右,苗短,秧龄小。实践工作中,秧田的水深一点就会造成机插秧不露头。还有一些地区受水源制约,育秧到插秧这段时间无水不可以实施移栽,有水时秧苗长的很大,不再适合机插秧,机插秧设备成为了摆设,群众受此影响,实际种植中不愿意接受,这是造成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难的原因之二。
(3)一些地区灌溉设施较为落后。尤其体现在供排水设施比较落后,供排水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到插秧季节需要水时,供应不上水;有时有水时,水的深度控制不好,放多了排不出去,不能满足机械化插秧的农艺标准,水深必然无法插秧。这是群众反映较多的推广难的原因之三。
(4)人才缺乏,农民接受新事物不快。基层一线农机推广人员虽然对农机技术较为熟悉,但是对于农业种植技术与农技的结合的复合型人才还较少,导致在实际种植过程中指导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就当前中国农村来看,农民的文化素质还相对偏低,一些农民认准了传统的种植方式,很难改变自己的观念,对于新鲜事物不敢不愿勇于接受,加上该技术在某些方面应用确实要求较为苛刻,主客观的结合造成了机插秧技术难以推广落实。
(5)推广投入严重不足。经费投入的不足使农机系统开展工作捉襟见肘,长期以来,服务和培训跟不上来,没有技术推广经费,因为此项技术涉及到的方面较多,如农机、农艺等,这些都要求技术性很强,必须要展开示范、培训和宣传,必须是还要召开试点现场会等,这些工作的展开显然离不开经费的支撑。
(6)宣传力度严重不够。要增加农民对于新技术的认同度教育宣传,目前对于该技术的使用农民包括一些基层干部是有认识误区的,加上宣传教育的不到位、不深入,有的仅仅到乡镇这一级,没有把工作做到每家每户,讲不清机械化育插秧与传统技术的优缺点对比,这项工作展开急需村、队一级干部做好工作。
(7)售后服务不完善。当前市面上生产水稻插秧机的厂家较多,品牌也比较杂,功能也各不相同,这些插秧机基本均来自于省外地区厂家,售后服务的网络也不够完善健全,一个插秧机的售后甚至由好几个厂家实施售后服务,如动力系统一个厂家负责,柴油机又是另外一家负责,而且这些服务点基本均设在中大城市。
3 解决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难的策略举措
(1)加强宣传力度,提高认识程度。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思想上认同了,其他均不是问题,通过现场示范、宣传教育,真真切切的让农民感受到机械化种植的好处优点,激发其采购和应用新技术的热情,对于一些技术和农艺水平不高的种植大户,可以配套开展相关培训,让大家掌握动作要领和种植主要技术环节,也可以让其到一些已经产生收益的种植大户那里进行参观考察,把宣传、培训和示范作为“三驾马车”,就一定能提高农民认识,加快该技术的推广运用。
(2)积极引导展开规模种植经营。从实践来看,分散式的种植方式根本实现不了水稻种植的机械化,阻碍了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作为政府要积极引导农村土地实施流转,通过合作社、租赁、承包、分红等形式,将土地集中到种植大户的手中,据统计,以500亩的水稻种植面积来说,使用育插秧机械化技术与传统方式相比,每亩可节约成本260元左右,500亩就是约13万元,规模化种植促进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应用的同时,也带给种植大户带来了巨大的利润空间,还解决了当前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3)开展多种方式的服务。实践中,可以成立专门的机插秧服务机构,提供机插秧种植,完全展开市场化运作,形式上可以采取订单式和雇佣式相结合;也可以开展农户的联产形式展开,两户或多户共同出资购买机插秧设备,一起使用,或者分别购买机插、机收等设备,开展互帮互助作业,这些方式可以较好的分散资金风险,使参与其中的农户资金压力骤减,也较好的解决了农民“机插秧难”的矛盾。此外要规范经营市场,确保物流畅通,要采用行政手段,引导农机经营企业对于售后要合理布点,按国家购置补贴政策来实施补贴,确保每个乡镇有1~2家经营网点。
(4)加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向主要集中在三块:一个是对购买农机的实施适当补贴,实施普惠和专项补贴相结合,进一步激发农民购买机插秧设备的积极性,同时对于推广较好的组织机构也要实施奖励,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这项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另一个投向是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农村给排水设施的建设,满足机插秧技术的要求,要安排专项资金对所有的农田水利进行规划、建设,确保排放水的不受限制,真正实现随时排放和灌溉,满足水稻机插秧农艺技术要求;再一个是农民的专项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文素质,作为农机化的主体,农民只有素质提高了才能敢于接受新鲜事物,水稻机插秧技术也是如此。
4 结语
综上所述,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的应用优势十分明显,效率高、质量佳、强度小,但在种植过程中也要着重做好农技与农艺的有机结合,培训与宣传的有机结合,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本投入的结合,加强广大农民对于新技术新产品的认同度,对于推广中发现的问题要积极给予解决,鼓励机插秧技术的改进和创新,促进我国的新农村建设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1]吴黎明.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福建农机,2011,01.
[2]苏晓明.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与丰产栽培技术分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0,11.
[3]王正康,倪玉林.谈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及推广对策[J].当代农机,2010,09.
[4]板玲,王世国.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J].广东科技,2014,06.
S233.71
A
1004-7344(2016)33-0213-02
2016-11-8
邓冰娜(1976-),女,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农机化管理和推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