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机械化发展战略之我见
2016-03-12黄林莽
黄林莽
甘蔗机械化发展战略之我见
黄林莽
(南宁市良庆区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站 广西南宁 530200)
甘蔗作为一种经济农作物,在整个农业农村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深入推进,规模种植也是大势所趋,甘蔗种植机械化问题也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本文主要针对这一课题展开研讨,深入分析当前甘蔗种植的现状,提出发展机械化可能遇到的问题矛盾,并针对性提出举措,希望给读者以启示。
甘蔗;机械化;发展战略
引言
甘蔗在我国的种植面积较广,如云南、广西等省都是甘蔗的主要种植地,已经成为我国各地域农业农村经济的支柱之一,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作用不可忽视。党的农村工作会议吹响了向农业现代化进军的号角,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大环境下,实施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种植势在必行,甘蔗种植机械化的地位作用凸显。
1 我国甘蔗机械化种植现状及问题
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甘蔗种植,需要利用拖拉机进行开沟、犁耙、放种、清沟、覆土、施肥、盖膜等工作,这个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而且甘蔗的种植和收获均在同一时间,种植的地域均在山区,交通的运输成本也较高,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农户的经济利润,长期以往,也会造成甘蔗种植户积极性降低、种植面积萎缩的现象。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一定程度上也加快了甘蔗种植机械化的步伐,但甘蔗机械化种植涉及方面比较多,如耕整、种植、田间管理、收获和处理等等,其发展过程也遇到许许多多阻碍因素,有的还亟待解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耕整机械的应用情况。耕整机械在甘蔗种植中应用较为广泛,从目前云广两省的使用情况来看,使用率也是比较高的。如:云南从2010年以来,每年机械深耕都在15万hm2以上,广西前年的深耕面积达到将近27万hm2。使用方法一般采取先使用三铧犁、深松器等实施深耕,再配以拖拉机实施碎土翻耕,作业的效率较高。
(2)种植机械运用情况。这些年甘蔗种植机械的发展一直处于研制和持续发展阶段,目前发展水平基本可以完成开沟、施肥等种植环节。据统计,种植阶段的机械化率达到了近40%,究其使用不够广泛的原因主要是科研人员的流失,科研经费的掣肘,一些机具的研制在低水平上徘徊。
(3)收获和处理环节应用情况。这个环节中,机械化使用率是最低的,机械使用无法满足日常生产要求,在处理环节,甘蔗叶子的粉碎和平茬破垄是两种最主要的作业,但由于认识上误区,人们对这两个环节不够重视,很少有种植户对其进行机械化处理。以云南和广西为例,这两个环节机械使用率连5%都不到,这一数据很能说明问题。
具体分析主要问题如下:
(1)甘蔗的种植面积增加难。从云广两省历年来甘蔗种植面积分析来看,种植面积不增反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①新兴的经济作物发展较快,如烟叶、水果和蔬菜等等,挤压了甘蔗作物的种植面积,使甘蔗种植面积不断下降。②甘蔗种植的利润下降,分析近几年我国甘蔗种植的利润来看,甘蔗收购的价格越来越低,但种植户进行种植的成本却有增高趋势。可以预期,我国甘蔗种植的面积在今后几年必将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
(2)甘蔗种植的环境不佳。甘蔗的种植地一般种在旱坡地上,有较为明显的立体气候,降雨不均,加上甘蔗本身地域病虫害的能力有限,所以“靠天吃饭”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以云南为例,有将近70%的甘蔗种植在旱坡地,灌溉的条件较差,造成一些地区甘蔗种植的效益较低。
(3)机械化程度较低,人工成本越来越高。传统的甘蔗种植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但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大量的人力资源向城市转移,农村人力资源严重不足,导致农村用工成本的增加。以云南为例,一般的用工均在每天100~150元每工,有的地区甚至达到180元每工,加上一些地域甘蔗种植本来就处于坡度大、地块小的区域,机械化作业效率很低,导致了种植户利润的下降。以广东湛江为例,80%以上均为小规模经营,规模化经营的步伐较慢,加上甘蔗种植户的观念转变较慢,客观上限制了机械化的推进。
(4)各级政府投入和支持不够。近几年来,我国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举措,在甘蔗种植、技术支持等方面实施政策倾斜和政策支持,对于我国甘蔗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促进作用。但甘蔗种植机械化方面的促进举措还较少,甘蔗种植户购机的积极性不够,这也是机械种植难以推广的根本原因。
(5)甘蔗种植户科文素质不高,农机推广体系不够完善。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现有农村劳动力中,文盲占到近7%,这就决定了这个群体因循守旧意识较重,不愿接受新事物,制约了先进甘蔗种植技术的应用。比如有的甘蔗种植户一直认为密植才能确保产量,有的每亩种苗达到7000多株,导致种子下的多,产量却上不来。在农机技术推广方面,由于体系还不够健全,多数的乡镇一级还没有推广机构,加上一些农机推广人员本身能力素质的限制以及宣传方式、渠道的限制,导致对新技术、新机械不熟悉、不掌握,服务质量水平难以提高。
2 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的发展战略
(1)甘蔗种植规模化集约化是前提。甘蔗种植和作业的机械化必须以集约化生产为前提,这种模式的转变可以较好的改变机械工作难展开和效益低的问题,这就要求在农村对土地资源做出合理流动,可以先期在条件较好的率先实施集约化生产,进行统一的规划整理,为连片的机械化种植奠定基础。此外,集约化发展也要有明确的发展路径,如对于一些大型种植户可以建立蔗糖企业与甘蔗种植场的发展模式,对于中小规模的种植户,可以建立企业与基地与农户的发展路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施统一管理,更有利于农地水利的开发,机耕道路的修建等等,切实提高种植作业效率。
(2)提高甘蔗种植作业的自动化水平。自动化是机械化的高级阶段,要以自动化作为研制甘蔗种植机械化的起点,要针对当前甘蔗种植作业的某些环节中机械化使用效率低,操作人员多,人力资源成本高的问题,积极寻找劳动力解放的有效举措。考虑到甘蔗种植农户文化水平不高的现状,必须加强机械化设备操作的易便性,包括开发好的操作系统,良好的操作界面,甚至是智能化水平。在新型机械的研制方面,一方面要坚持自主的研发,比如近年来研发的甘蔗收割机,采用切断式的方式进行甘蔗的收割,事实证明这一设备能较好的满足市场需求,获得了较为广泛的运用。要加强与知名科研院所的横向联系,精密开展“产、学、研”,按照市场提需求,政府抓协调,科研单位研制的途径抓好新设备的研制,实施优势互补,提高科技含量,提高工艺制造质量。另一方面要注重吸收发达国家的新技术新设备,结合我国的国情,甘蔗种植地域环境以及风险成本等,加强引进和技术借鉴,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离不开政府的支持和指导,政府层面的宏观调控可以发挥积极作用。政府除了加大对采购机具的补贴外,还要与时俱进的加强采购新型机械化设备、新型优良品种的种植户,在机械化设备的采购使用上也要给予帮助和引导,比如可以建立专业化的指导团队一线服务,可以建立帮带的对子实施一对一的服务指导,可以建立较为完善的培训体制,加强对技术人员和农户的直接培训,在资金使用方面,还可以发挥好农村合作社的作用,积极吸引社会闲散资金加入到新农村建设、农业机械化实施中来。在政策制度层面,要尽快出台发展甘蔗机械化的优惠政策举措,这是前提,也是基本保证,更是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过程的经验之谈。政策层面要尽快落地甘蔗机械化发展的总体规划,提出明确的发展指标;要制定具体的补贴政策制度,对于机械用油、采购国外先进设备都要有具体明确的补贴举措;在糖料蔗的主产区,要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制定发展计划规划,用好政策,指导好甘蔗机械化的推广运用。对于蔗糖业的补贴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这也是通行做法,这方面我国对于蔗糖业得投入相对不足,不便于国内蔗糖业的稳定发展,不利于对糖业的本土产业保护,这方面建议建立专门的补贴资金,专款专用,对人才引进、重点项目的攻关开发实施专项补助,加快甘蔗生产机械化的进程。此外,政府还要引导在省市县镇各级进一步完善农机推广机构,加强服务功能建设。
3 结语
综上,甘蔗种植作业机械化的过程看似简单,实质是一项涉猎面较广的复杂工程,其中政府引导是关键,机械化发展是重点,集约化经营是基础,甘蔗种植户的积极性主动性是前提,一线的技术指导是辅助。其作为农业机械化的一部分,地位作用不言而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部分,本身就包含了许多当前农村农业建设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促使甘蔗种植作业的机械化的早日实现。
[1]曾志强,袁成宇,赖荣光,等.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广东农业科学,2012,19.
[2]莫建霖,刘庆庭.我国甘蔗收获机械化技术探讨[J].农机化研究,2013,03.
[3]廖平伟,张华,罗俊.我国甘蔗机械化收获现状的研究[J].农机化研究,2011,03.
S233.75
A
1004-7344(2016)33-0223-02
2016-11-15
黄林莽(1971-),男,助理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农机化技术推广服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