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分析
2016-03-12王野
王野
对学生职业语文能力培养的高职语文教学分析
王野
(辽源职业技术学院 吉林省辽源市 136201)
在汉语遭遇“国内冷雨,国外热火”和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国家标准即将推出的新时代背景下,高职语文教学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所以,根据国内外新形势变化和高职语文教学的现状,本文认为应结合学生专业发展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要加强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教师要为学生创造活动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园课外文化活动,带领或指导他们参加和语文教学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多元化地培养高职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
高职语文,能力培养,教学分析
1 引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 高职语文教学
语文是一门终生课程。小学生也好,中学生也好,大学生也好,大师级的语文教育家也好,都应不断地学习语文。
在目前众多的专业与课程建设中,“大学语文”处于弱势地位,高职高专学生的母语应用水平普遍较低。多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针对大学语文的教育功能与课程定位进行着不懈的研究与探索:有工具教育之说,有文学教育之说,也有大人文教育之说。在他们执著精神的感染和鼓舞下,我们也走进了高职语文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的行列,步履维艰。
高职语文教学应该满足如下特色:
(1)务实不务虚,姓“职”不姓“普”。我国高职语文的教材建设起步较晚,有一个“邯郸学步”的过程,多少年来总是套用着“大学语文”的课程体系,缺少自己的建树。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高专教育是两个不同的教育类型。现在的大学语文诸版本中的阅读文选多收集文学作品,主要扩展文学-常识教育,即文学史常识、文学创作常识和文学语言常识。笔者认为,“三常”教育是大学语文遭遇尴尬的症结之一。高职语文的教学应从“常识”教育向“语用”教育过渡,即注重事务语体、科技语体和口头语体的应用教育,面向职业环境,注重“准确”、“精确”、“明确”的语用色彩,称为“三体”教育。“三体”教育是一个与“三常”教育有明显区别的职业发展教育。“三体”教育比“三常”教育更能体现“母语本位”的大学语文教学思想。
高职语文的教学应注重实用性,应该走实用阅读、实用写作、实用口语和办公自动化能力培养的职业发展路线,应该面向职业环境“基于工作过程”强化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利用语文教材的大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场生存能力。高职生知识起点相对较低,如果采取普通高等教育的方式对高职生实行恶补,就会事倍功半。高职语文老师应该把具体的岗位和具体的语用结合起来进行职务细分处理,力求务实,每一项知识和能力都可以和具体的岗位职责挂钩,做到学以致用,这对于提高高职办学水平,提升学生语文能力素质,活跃人力资源市场,增强个人就业竞争力,保障社会用人质量等都是大有裨益的。
(2)教学工程中应该“吸洋且纳土,尚今又存古”。世界已进入文化密切接触的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没有国界,思想没有国界,产业、贸易、金融等经济行为也开始超越国界。在这种背景下,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职场生存能力。光懂得我国的历史不够,“言必称希腊”也不行;割断历史不行,从故纸堆里钻不出来更不行。高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在选文上既关注历史,也弘扬今天的进步;既立足本土,又吸纳世界文化的精华,视野宽广而厚实。
3 注重各专业学生语文基本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语文教材是人类文化传承的工具,也是语文教育的载体,是一个蕴藏着丰富文化资源的精神粮仓,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文化精髓。从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高专“十一五”国家规划教材中,精心选取了部分古今中外优秀的文学作品,作为高职全院各专业高职语文课的必修内容,并在整体课程设计和单元课程设计中,对该部分内容制定了详细的教学目标,包括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以及能力训练的各项任务。其目的是通过语文教育的过程,使学生掌握各种文体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并进一步提高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在接受优秀文化熏陶的同时,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为促他们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职语文教学课程不仅关乎受教育者语文水平的提高,而且关乎一代代中国人人文素质的全面提升,甚至关乎民族语言和文化的继承、弘扬和发展。我国的高职语文教学历经近30年的风风雨雨,既有收获,也有教训,我们期待新世纪高职语文教学走向更加光明更加灿烂光明。
4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科技的不断发展,尤其是我国市场经济的份额不断增大,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和相关的就业岗位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另一方面讲,这对高职教育的人才需求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学生职业生涯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我国一些高职院校的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存在很多问题,并且明显地阻碍着高职优秀应用型技术人员的发展,从而导致高职教育的发展很难适应当下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需求。所以,教师应该用积极乐观阳光的心态,在高职语文教学工作中积极采取多种多样的可行性策略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技术优良人才。
[1]原 童.培养语文职业能力,促进专业技能发展[J].理论经纬,2010(5):11~15.
[2]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国家职业汉语能力测试大纲[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
[3]吴银霞.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J].科技信息,2010(13).
[4]赵越.紧扣职教特点,提高学生语文学习兴趣[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6).
H193
A
1004-7344(2016)33-0036-01
2016-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