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音乐与绘画综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2016-03-12姜琳琳

大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维度学科音乐

姜琳琳

浅论音乐与绘画综合教学的理论基础与意义

姜琳琳

(广州金萌芽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由学科综合引发的多元审美教育理念对课程综合具有怎样的意义,将成为艺术综合改革中必须直面的问题。为此,笔者从解读“学科综合”理念入手,并将“多元审美”教育理念作为本文的重要理论支撑,尝试阐述音乐与绘画综合教学的多重意义。

音乐与绘画;学科综合;多元审美;价值意义

1 “学科综合”理念的提出

学科综合是指在某门课程的教学中,以本学科内容为“主线”,融合本学科教学领域和其他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开放的、整体关联的教学活动。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指的是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它对于深化音乐课程改革,提高音乐教学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学科综合”理念的涵义

《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音乐课程定性为“人文科学的一个重要领域”,认为音乐“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重要形态和载体,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内涵,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由此可见对于音乐课程文化内涵的重视。而只有通过学科综合的途径,才可能真正体现音乐课程作为人文学科的性质与特点。

该《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了“提倡学科综合”,并对音乐教学的综合做出了如下规定:“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它学科的综合。”也就是把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理解为三个层面上的综合。

该《标准》在“实施建议”中对第一个层面即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做出了进一步的阐释:本《标准》设定的四个音乐教学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教师应全面理解和掌握音乐教学各领域的内容要求及其相互联系,并在教学中将其融合成为有机整体,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

应该说,上述三个层面的学科综合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教学领域内部的不同内容之间的综合同样不能忽视甚至应该更加引起重视。而音乐感受与鉴赏教学是最能体现音乐文化内涵的的一个教学领域,最具有学科综合空间,最有可能、也是最有必要加强学科综合。

1.2 艺术课程中提倡“学科综合”的价值意义

用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手段来丰富音乐课程的内容,在以往的音乐教学实践中虽然也屡有尝试,但作为一种明确的课程观念,在课程标准中提出却尚属首次。可见它对基础教育的音乐课程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意义。

(1)综合是音乐学习领域拓展的体现20世纪以来,随着音乐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所起的独特作用被日益完善的科学研究所证实,人们对音乐学科的功能和价值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音乐已经成为人类认识世界、塑造自我的窗口,音乐教育的目标也指向文化与人的发展。人文性质的定位使得音乐的学科内涵在不断扩展。于是,不仅音乐自身的课程内容摆脱了单一的技术训练而走向多个领域,而且音乐与相关学科也建立起了广泛的联系。这种多学科渗透的综合性音乐学习方式在历史上众多的音乐教育体系中早已有所尝试,从达尔克罗兹、奥尔夫到综合音乐素质直至80年代的DBME音乐教育,简单说,就是从创作、历史、美学、评论四个不同角度或领域来指导学生学习音乐。虽然它们的综合程度、综合方式各不相同,但都重视多领域地汲取营养,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更宽阔的视角。因此,综合为音乐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对拓展音乐教育的途径,丰富音乐学习的领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2)综合是学生个体和谐发展的需要人的发展是教育的目的。每一门学科都是教育所选择的用来帮助学生达到理想发展目标的工具。因此,所有的课程理念都必须服从于促进学生发展这一宗旨,音乐学科也不例外。现代专业化的教育因专注于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无法拓展自己的经验。事实上,学生学习任何一门课程,获得任何特殊知识,都是在他整体经验基础上理解的,需要他的整体经验参与。教育必须建构学生完整的经验,将所学的知识建立在一个更广阔的背景上,多学科渗透的音乐课程将与音乐相关联的尽可能丰富的语境内容呈现给学生,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整体、部分及其相互关系,以此来获得个体和谐全面的发展。正如标准解读中所提到的,“综合有益于改变人格的片段化生成而向人格的完整化和谐发展”。

2 沃尔夫冈·洛舍尔创立的多元审美教育

在世界文化日益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多元文化、多元审美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接受。自从沃尔夫冈.洛舍尔创办的多元审美教育国际协会以来,已经吸引了来自大约二十个国家的教育家、科学家和艺术家。这个协会促进了各学科间的对话,比如音乐学、音乐教育、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为开创一种综合音乐教育方法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因此,多元审美的涵义,多元审美教育的特点,多元审美教育的历史以及影响都将成为我们发展综合音乐教育首先要研究的问题。

2.1 多元审美教育的历史及影响

(1)多元审美教育的发展史多元审美教育是由沃尔夫冈.洛舍尔创立的。在德国的萨尔茨堡,洛舍尔创立了综合音乐教育与多元审美教育学院,这是多元审美教育的中心。多元审美教育国际协会开展了大量的学术活动,包括组织每年一度的国际多元审美研讨会、出版多元审美期刊(后被多元审美年刊所代替)、调查有关多元审美课题及其方法的发展,以及在音乐教育方面开展以多元审美为研究方向的大学研究项目等等。

沃尔夫冈·洛舍尔去世后,麦克拉·施瓦茨保被任命为多元审美教育国际协会主席,同时也担任多元审美大学研究院院长。现在,在麦克拉·施瓦茨保的带领下,多元审美虽然局限在小范围内,却获得了高水平的发展。

(2)多元审美教育的影响经过三十年的深入研究,多元审美已足以发展成一个高度科学而精密的音乐教育系统,在一定范围内创建了实践方法,这可能超过任何其他音乐教育理念的领域。其范例已深深地影响了音乐教育课程及理念。在国际上,人们广泛地运用多元审美提出的方法,人们已经把它看成了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教育理念。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出现的一些音乐教育方法,如包含教育、跨文化教育、即兴创作、边缘学科、混合艺术以及创作为中心的课堂教育等,无一不体现出典型的多元审美特征。

2.2 “多元审美”的涵义及其特点

(1)“多元审美”的涵义。“多元审美”一词来源于两个古希腊词语:poly和aisthesis。在这个复合词中,poly是指高质的意义上的“更多”。它的意思与其在复调(polyphony)中的意思相近,复调并不是曲调在量上增多的结果,而是通过更多具体的音乐对位来实现的,从而达到更高的音乐质量。

Aisthesis最初是感官的意思,现在它的拼写已演变成aesthetic,意义也演变成了“美”。在polyaesthetic中,它兼有上述两种意思:既与感官有关,又指对美的一种艺术概念。这样polyaesthetic指的是感官、感知与艺术相关意识的结合体。

从人类学的角度看,多元审美反对感官的分割,崇尚整体感官意识以及艺术各部分的协调组合。这一哲学观点代表了多元审美教育的基础:在课堂教育中调动各种感官经验以及运用各种可能的艺术表现手法。

(2)多元审美教育的特点多元审美教育是一种音乐教育方法。这种音乐方法有雄厚的理论基础,它批判地反映了综合音乐教育方法,并对综合音乐教育方法做了一些科学的调查研究。

①多元审美渗透的多种含义沃尔夫冈.洛舍尔曾说:“多元审美类似于多音和多彩,却又用了比这二者更根本的方式,表现的是某些基础但又与众不同的含义,关乎以感觉理解并感受意识,又以知性感受各种官能。经历和阐述,反映和创造,接受和产出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这种多样的感知就与这些相互关系有关。它不仅意味这美学行为的总体,还是一个包含文化人类学、文化批评和文化教育的多极审美能力和权威的整体,因此在实践中可以揭露被歪曲现象,训练人们对培养审美感受的理解。”

②促进理论与实践在音乐教育中的融合沃尔夫冈.洛舍尔创办的多元审美教育国际协会尤其促进了文化表现实体之间的相互协作,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电影等。多元审美教育有助于克服欧洲各类艺术之间人为的分裂,将艺术从业人员和科学家聚在一起,这有助于弥合音乐教育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差距。

③使得创作与接受在音乐教育中相辅相成以培养理解力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与以专门训练为中心的音乐教育,两者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多元审美音乐教育为弥合这两者的差距作出了关键性的贡献。在音乐教育中,创作与接受在音乐教育中相辅相成,两者应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④为音乐课堂教育的即兴创作奠定的基础多元审美教育为课堂教育提出了大量的实践方法,即兴创作这一风格体现了多元审美原型的卓越之处。在即兴创作中,学生们得到了所谓的“概念声谱”,这为创作工作以及艺术工作奠定了基础,最终指引学生们走上音乐戏剧作品创作和表演之路。

⑤崇尚整体感官多元审美作为一种学说,不仅吸收19世纪与20世纪艺术哲学,还要在心理学、社会学、音乐学、戏剧理论、艺术和文学以及文化教育学与文化种族学这些不同的学科领域之间继续进行更多的比较研究。这些都将成为综合艺术教育实践的理论来源,也是笔者对于音乐与绘画综合教学研究方法的有利依据。

3 多元审美教育理念对音乐与绘画综合教学的意义

从笔者搜集到的国内外音乐与美术综合的资料,以及笔者亲身经历实践的音乐与美术综合教学范例看来,多元审美主义、多元审美教育,已经悄无声息地渗入到我们的音乐教育课程及理念的今天,多元审美主义、多元审美教育到底是如何来体现音乐与美术综合教学的形式,以及它对于音乐与美术综合教学的价值和意义,笔者将要做进一步的探讨。

3.1 多元审美为形式、颜色、声音的各种联系的存在提供了意义

在这里,多元审美的“多”并不只是数量上的“多”,在试图理解和描述对形式、颜色和声音的感知和感觉这种复杂现象时,着重表达的是表现和效果性质上的“更多”联系。它为各种关系的存在提供了意义:颜色之间意想不到的张力、声音的协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以及给我们带来的整体印象。多元审美类似于多音和多彩,却又用了比这二者更根本的方式,表现的是某些基础但又与众不同的含义。经历和阐述,反映和创造,接受和铲除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这种多样的感知就与这些相互关系有关。它不仅仅意味着美学行为的总体,还是一个包含文化人类学、文化批评和文化教育的多极审美能力和权威的整体。因此,通过多元审美教育变革,可以培养学生的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彰显了“学科综合”教学深刻的价值内涵。

3.2 多元审美由多种维度所决定为音乐与美术综合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多元审美作为一个拥有完整含义的术语,是用来描述一种复杂体验的方式,这种方式需要对各种维度的感官,感知,以及体验拥有系统的了解。例如:空间在由物体组成的世界里感知的范围,即跨文化感知维度;时间是我们在主观世界里感知的变化,即集合感知传统的维度;社会是我们感知的延伸,即社会交际感知的维度;艺术在文化过程中视听和感官行动的体验影响我们的感知,即多层次感知的维度。多元审美观必须遵从多种感官的准则,这个准则同时还提醒我们千万不要忽略了感觉与思想以及感知与创造的一致性。

多元审美的位置,一方面由上文所提及的不同维度所决定,而另一方面又受到一种艺术概念的激励。正是基于上述理论的支撑,使得音乐与美术实现综合教学在理论基础上更具有合理性与说服力,特别是跨文化感知维度、跨学科感知的维度以及多层次感知的维度,将是笔者进行理论上的阐述和实践中不断探索的有力支撑。上述理论也将为我们在今后对多元审美艺术的理论发展与实践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方向。也为音乐与绘画艺术的综合探索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1]郭声健.音乐教育论[M].湖南:湖南文艺出版社,2004,12:174.

[2]沃尔夫岗·马斯特纳特(Wolfgang Mastnak).音乐教育学导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8:37.

[3]李妲娜,修海林,尹爱青.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2.

[4]胡君英.关于对音乐鉴赏教学的一点美学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10,1:17.

G633.951

A

1004-7344(2016)33-0039-02

2016-11-7

猜你喜欢

维度学科音乐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圣诞音乐路
“超学科”来啦
音乐
光的维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人生三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