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寓教于乐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6-03-12杨正才姚莉芳
杨正才 姚莉芳
(永兴场完全小学 湖南泸溪 416108)
返璞归真,寓教于乐
——关于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杨正才 姚莉芳
(永兴场完全小学 湖南泸溪 416108)
小学作文教学是孩子们一生中学会习作乃至创作的启蒙阶段,尤为重要。而如今的小学作文教学成了老师和学生的一大难题,特别是农村孩子,阅读量少,表达力差。老师难教,学生难学,导致只要一提到作文就头疼。所以,学习兴趣在作文教学中就显得尤其重要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培养学生对于写作的学习兴趣,才能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本文将在观察——说话——写话——分享四个教学环节中阐述关于农村小学生写作兴趣培养的方法,从而使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学习兴趣
新课标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是一项创造性、实践性很强的活动。
然而,农村的小学生往往对写作缺乏兴趣,语言枯燥不具体,题材千篇一律,不能表达学生的真情实感,作文生搬硬套,不能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在农村学校,语文教学的绝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教材的文本分析上,而作文教学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同时在作文教学上,还存在这样的现象:重“理”轻“情”,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激发学生情感,不注意引导学生满腔热情地去注意、去观察周围的生活,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词句的应用技巧,习作教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使作文教学一天天走向形式主义。
但农村孩子接触自然的机会多,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习作素材同样源自生活。农村孩子从小就生活在山水之间,活动于田间地头,每天都能看到花鸟鱼虫等动、植物,对这些动、植物的生长环境以及生活习性较为熟悉。当以动物或植物为写作题材时,他们自然较城里孩子有更多的材料可选。如要求以“写一个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为题材,农村孩子就能随意抓一只蚂蚁来进行观察。而城里孩子没有这样的生活环境,写这种类型的作文,就不像农村孩子这样得心应手了。
都说兴趣即获得知识的第一步[1],对写作有兴趣,才能爱上写作。而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要靠方法:①多找孩子写作的闪光点夸一夸;②让孩子多读课外书;③让他更多地接触大自然,返璞归真,回归生活。从而让他们都有想要表达的欲望,促使他们动手去写。
“寓教于乐。”顾名思义是把教育寄予在乐趣和兴趣里,让学生在乐中学,在乐中做,让学生处在一个愉快的环境中获得知识。针对老师和学生们对作文的畏难情绪以及贺拉斯提出的“寓教于乐”的观点,我们在作文教学方法上做了如下探索:把作文教学分为观察——说话——写话——分享四个环节,其中的每个环节都非常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
1 在说话中让学生找到表达的乐趣
“说话”,不是指说零碎的话,或是简单的问答。它是让学生即时即景准确、周密、有条理的说整段话。学生有了感受,就要引导他运用口头语言表达出来。因此在学生经历了三个阶段的观察之后,要让其通过课堂上说话的形式获得一种语言上的畅快感,把自己的感受,自己独特的见解说出来。在表达中不说套话、空话、假话;有自己的想象,自己的观察,自己的真情实感;鼓励学生自主地选择表达的内容和形式,真切地反映自己的所见所闻,说出有自己特色的语言。
学生在说话中表达的是他们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认识和态度,我们老师应在讲评中给予他们充分的肯定,并能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其语言中所流露出对真、善、美的真情实感,以此来唤醒、影响更多的学生,以提高他们求真知、抒真情、吐真言的自觉性。如:突然从楼梯口传来噼哩啪啦的脚步声,像个小孩在放鞭炮一样。我扭头一看,原来是四(1)班的同学过来排队取饭了。杨车第一个冲进教室,在讲台上站住了。他一手拿碗一手擦汗,晃了晃脑袋,口里不停地喘着粗气。他个子不高,留着平头,一双大眼睛闪闪发亮。——《排队》
我家的小白兔多可爱啊!它的全身长着雪白的细毛,跑起来就像一条洁白的纱巾在狂风中飘舞。它的嘴唇裂成三瓣,像个含苞待放的花蕾。那红色的小眼睛像会发光的小红珠似的,显得特别机灵。往上竖起的长耳朵难道是专门长给人抓的?……——《小白兔》
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感受中表达欲望得以激发,他们都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我手写我口,我口表我心。”舒畅地表达了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感,在心里获得一种无限的畅快感。
说话的形式应灵活多样。一是启发想象、各抒己见——教师弹出一颗烟头让学生想象:“好似一颗流星划过天空”“犹如萤火虫飞进草丛”二是同桌交流,分组演说;三是集体比赛,表彰先进。通过多种形式的说话活动,让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找到表达的畅快!
2 在写话中让学生获得写作的满足感
通过写话提高自我的写作能力,同时让自我的作文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学生自然而然地会从中获得一种心灵上的满足感和美感的熏陶。真切地把自己对自然的观察、对生命的呵护、对爱的领悟和自己心灵得到的净化表达出来。
如学生的作文中这样写道:“我站在女生宿舍外那棵花团锦簇的百日红下尽情地感受着雨中校园的美。天空中下着小雨,随风漂浮的雨雾像是在欢庆这样难得的清闲时光,雨丝洒落在树上、地上、瓦背上,无声无息。树上的叶子淡绿淡绿的,一阵风吹来,树叶给地上铺了一层绿色的地毯,小草在花坛中跳舞。花树上掉下一片片粉红色的花瓣,装点着这雨中的校园。”这是学生自己从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受中得到的真情实感,更容易拉近读者与生活的距离。
还有学生在写自己帮母鸡孵小鸡时观察到的事情:“哇!它竟然在里面啄壳。这个椭圆的鸡蛋在我手中颤动,它多么渴望能够早点儿出来看看外面的世界。几个小时过去了,哟!那只小鸡仔在壳里啄得更厉害了。过了一会儿,那个鸡蛋终于被啄了一个小洞。那个小家伙在壳里尖叫着,在里面动了动。虽然说那只是一团黑,但是那却是一个新的生命。”把自己观察到的真实事物完整地写了出来,让学生获得一种自我的满足感。从帮忙孵小鸡的细致观察中流露出对生命的呵护。
再如:“过了一会儿,从火坑里传出一股糍粑的香味。妈妈就把糍粑拿起来,放在手里,啪啪地拍一拍,又用嘴轻轻地吹一吹,递给我说:‘小心烫’。”从妈妈简短的动作和话语描写中,小作者领悟到了母爱的温馨,也找到了近乎白描的表达技巧。
“我蹲在家门前,闭上眼睛,深深吸了一口气。一阵凉风吹过我的脸,像妈妈的手抚摸着我。凉风似乎吵醒了正在睡觉的小草,小草伸伸腰,摇摇头,好像在说:‘真舒服!’天空中的月亮像小船在水中流淌。星星围绕着月亮姑娘讲故事。水田里出现了月亮姑娘和星星的倒影。青蛙在水田‘呱呱’地叫着,像在说着什么高兴的事一样,狗在田岗上‘汪汪汪汪’地嚷着,似乎在说:‘别跑别跑。’远处的树木被月亮姑娘染上了一层白霜,小鸟在树林吵闹着,山是黑乎乎的一座连着一座,一点也看不清楚,仿佛被一面巨大的黑幕笼罩了。每座山,像弯弯曲曲的蛇。”这是学生对乡村夜晚的描写,也是学生在和大自然的交谈,使他们在美的熏陶下得到了心灵的净化。
3 创造条件,让学生分享自己创作的喜悦
分享能带给人们精神上的充实与快乐,分享是一种大智慧。懂得分享的人能收获高于常人几倍的快乐。分享就似一种催化剂,有了它便可以催生出更多的幸福与快乐。所以,在学生有了自己的观察,对事物有了自己的见解,能够完整地用语言表达出来了以后,就应该通过出班级作文集、给习作编辑室投稿和参加各类写作竞赛等各种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由“要我写”变为“我要写”,真正地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当学生的作品在公开刊物上成功发表的时候,学生的心里会获得一种强烈的喜悦感和成功的快乐感,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
如:当学生的习作《一块钱》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优异的名次的时候,学生的内心是激动的,是无比开心的。从而更加激发起他继续写作的欲望,让写作变成一件不再觉得有困难的事,愿意写,喜欢写。还有一个学生的习作《我的自传》也在竞赛中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习作通过俏皮的表达方式和真切的感受写出了一个鬼灵精怪的自己。当学生的习作发表于《全国优秀作文》时,他们的那种成功的喜悦感被完全激发了出来,更加坚定了对写作的兴趣。
4 结语
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写作当然也不例外。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在写作中,兴趣是很重要的一部分,有了兴趣才会觉得写作是一件乐事,才会去享受写作的乐趣。
虽然作文对于农村小学生来说是令人头疼的事情,但是只要注意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培养兴趣、激发表达欲望、促使其动手写作,教师就不再会感觉到作文难教,学生也不会觉得作文难写了。孔子在《论语·雍也》中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2]更体现了“乐”字在学习和写作中的重要性。返璞归真,寻找童趣,我们力求让学生在乐中做,在乐中学,在乐中写,在乐中去感悟。
[1]李 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86~88.
[2]徐志刚.论语通译[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69.
G633.34
A
1004-7344(2016)33-0038-02
省教育厅基金课题(XJK013CZXX053),子课题贫困地区农村小学中年级作文教学研究(Yxc2014008)。
2016-11-14
杨正才(1967-),男,湖南泸溪人,高级教师,本科,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与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