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发展规划

2016-03-12庹云娟

大科技 2016年33期
关键词:市场化电源电网

庹云娟

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发展规划

庹云娟

(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市区供电分公司 重庆 400000)

电力产业是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其直接关联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人民的生活。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体制逐渐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电力产业市场化改革成为必然发展趋势,这就需要制定良好的发展规划。此背景下,本文首先分析了电力市场的特点及我国电力市场运行情况,其次对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发展规划间的关联进行了一定的阐述,最后探讨了市场条件下电力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以供参考。

电力发展规划;电力市场化;改革

1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能源以及电力供应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对电力的需求也日益增大,导致对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大。为了更好的适应市场化改革的需求,电力产业也应当不断推进自身改革,这就需要制定良好的电力发展规划,以更好的促进电力行业的持续发展。

2 电力市场的特点及其我国电力市场运行情况

电力作为一种商品,具备与其他商品相同的基本属性。同时,电力市场也与其他一般商品市场相同,具有买卖双方,共同形成了电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其中,卖方为电力生产部门与配电部门,买方则为广大电力需求者。电力作为商品进行交易,主要依靠输电网网络实现。但就当前情况来看,由于受到电力生产企业单机容量、所处位置、事故发展过程中的电力支援能力等方面的影响,电力商品的性质存在一定的差距。卖方,即为电力生产企业,抢占市场,不断追求最大化利润,导致电力市场垄断与激烈竞争现象普遍存在。

电力市场最主要的特征在于垄断与竞争共存,属于垄断竞争型市场。当前,我国已经实现了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华东、南方六大区域电网互联,并且形成了全国统一电网的局面,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力度,促进了全国电力供应能力与输电能力的不断增强。此背景下,我国各类用电客户日益增加,到2010为止,全国各类用电客户大多超过了3亿户。

到目前为止,我国电力市场改革主要经历了集资办电、公司制改组、市场化改革三个阶段,在此期间,电力市场改革获得了一定的间断性成果,但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还存在一定的缺陷与不足,例如我国电力市场化进程缓慢,从而无法充分发挥出市场“无形的大手”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

3 电力市场与电力发展规划间的关联

3.1 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的关系

在电力市场改革之前,电网所有权、规划权与经营权是一体化的,在改革初期阶段,电力市场中的电网依旧为垄断经营,运营企业为输电网所有者、规划者、系统操作者和市场操作者。就实际情况来看,电网所有权与规划权相统一的模式的操作相对简单,可确保电网的充足投资、合理规划与投资。但当电网所有权与规划权处于分离状态时,由于企业与电网使用人员以及企业之间的合同、商业复杂性特征,导致规划问题与利益问题越来越复杂。所以,在电力改革初期计算,应当采用电网所有权和规划权责统一的模式。

3.2 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关系

在电力体制改革之前,电网规划主要是在已知电源规划环境下进行的,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是统一协调的。改革之后,随着厂网分离及电力市场的建立,发电场与电网的规划与建设在经济方面与行政方面是相互独立的,但由于电力工业的特点,电力与电网虽然相互独立,但也存在紧密的关联,是电力供应共同体的两个部分。

从总体情况来看,电力需求分布与大型水电站开发、煤电基地开发与核电站开发决定了电网网架,电网为负荷中心电厂与一般性电源的布局提供一定的指引,由此可知,电源与电网之间存在相互制约但又紧密联系的统筹关系。因此,在进行电源与电网规划时,应严格遵循互利原则,互相提供信息支持,使得电源规划与电网规划能够在双方协调统一的情况下完成。

3.3 对电力规划的评价

传统的电力规划属于行业规划,主要目的在于社会效益的最优化。在市场化背景下,不仅需要做好电网行业规划工作,还需要做好企业规划。在进行上述两种规划工作时,由于某种出发点之间的差距,规划内容、目标与评价标准之间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行业规划属于政府或是代表政府调控机构用于指导市场竞争主体的纲领性与政策性文件,主要作用在于真实反映出市场需求、引导投资方向与做好综合平衡工作,以实现最小化社会总成本目标。所以,在进行电力发展规划时,应重点突出战略性、宏观性和政策性特征,并且还需充分体现出全社会发展需求,同时还要在国际与国内宏观环境中对电力行业发展问题进行详细的分析与妥善的解决,使得市场潜在投资者能够更好的掌握整体行业发展方向与趋势,充分发挥对其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

对于企业规划,其是企业为了获得生存与发展,在考虑其内外部环境与条件的前提下,对企业主要目标、经营方向、重大决策制定长远的、系统的、全局的谋划。规划工作质量直接关联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电力体制改革之后,由于规划主体的变化,评价方法也出现了一定的变化。对于行业规划评价,主要决定因素在于社会总成本的高低,由此可知,评价企业规划由规划对其所有者权益的影响决定。

4 市场条件下电力发展规划的基本原则

4.1 适度超前原则

电力发展速度与同期国民经济增长速度间的比例为电力弹性系数,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应保持在0.8~l范围内。一般情况下,电力弹性系数与国家产业结构存在一定多个关联,如果耗电大的产业占据较大的比重,则相应的电力弹性系数相对较大,所以,在进行电力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认识电力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须在遵循全局观念的前提下,强化前期工作,适度超前的进行电力规划。

4.2 市场原则

通过将市场机制引入电力产业,以推动电力产业内部竞争,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升电力服务质量是电力市场的重要功能之一,所以,在进行电力发展规划时,必须遵循市场规律,主要原因在于:①电源企业与电网企业目前已经是完全独立的两个经济实体,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但其也是电力市场的主体,其经营活动基本依据市场规律进行,所以,电力规划工作也应当遵循市场规则。②在市场环境下,电力规划工作依旧涉及电源规划与电源规划的协调。当前,电源规划与电源规划属于两个不同的市场主体,为了维持此状态,应执行必要的行政指令,此时就需要执行市场机制以协调两者的规划活动。

4.3 电源和电网统筹规划的原则

我国当前的电网与电源资产间的比例约为4:6,国外电网资产占据电力产业总资产的比例大约为55~60%,少数国家甚至达到了70%。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发展,应避免由于输电线路限制而导致的“有电送不出”的现象,进而引发新一轮缺电局面。从技术层面分析可知,电源与电网相互独立却又紧密关联,是电力共同体的两个部分。由于电源与电网均存在各自特性与规律,在电力产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相互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重视电源建设与电网发展之间关系的协调,以实现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目的。从总体上来看,电力需求分布与大型水电站开发、大型水电基地和煤电基地开发、核电站开发共同决定了电网网架,电网为负荷中心电厂与一般性电源的布局提供了引导作用。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电力市场化体制改革的实施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电力产业的市场化进程,有利于促进电力产业的发展,并且还可确保电力安全、改进电力企业管理、改善供电服务质量等。为了更好的促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必须制定合理的电力发展规划,这就要求协调好电力市场化改革与电力发展规划之间的关联,统筹规划,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电力产业的持续发展。

[1]王信茂.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J].中国电业,2014(04):6~9.

[2]唐敏,熊谋林,程乙峰.全球电力市场化改革与中国战略[J].财经问题研究,2015(09):28~34.

[3]雷晓蒙,刘舫,周剑,等.欧盟国家统一电力市场化改革分析[J].电网技术,2014(38):431~439.

TM715

A

1004-7344(2016)33-0123-02

2016-11-10

猜你喜欢

市场化电源电网
穿越电网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Cool Invention炫酷发明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解读玉米价格市场化改革
哪一款移动电源充电更多?更快?
阳光电源
电网也有春天
电网环保知多少
一个电网人的环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