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农机农艺融合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体现
2016-03-12邱玉堂
邱玉堂
(贺州市八步区步头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贺州市 542800)
分析农机农艺融合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体现
邱玉堂
(贺州市八步区步头农业技术推广站 广西贺州市 542800)
随着当前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人工栽插秧苗的水稻移栽方式已经逐渐被替代,促进了水稻生产的降本增效,在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农机与农艺的有效配合。本文首先简析了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点与现状,为进一步的完善农机与农艺的融合,重点对水稻机插秧技术实施对策建议进行了分析,旨在提升水稻机插秧技术中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性。
水稻;机插秧;农机;农艺
前言
农机是指农业的机械化装备及其应用技术,农艺是指农业生产工艺过程及其相应的操作技术,农机是农艺技术应用的载体,农艺技术是基础和手段。两者的结合是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水稻在南方的农业生产中地位重大。由于水稻的种植工作具有季节性强、生产环节多、种植规模限制、劳动强度大和效益低等特点,多数农民放弃水稻种植,二是选择种植经济作物或者外出打工。为了维护粮食市场的稳定性、保障市场上粮食供应的充足,我国正在加快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水稻机插秧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减轻劳动生产强度、大幅度提高水稻单产和总产,具有节本、省工、增产的效果。
1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点
1.1 效率高、省时省力
在水稻种植中利用插秧机进行生产,优于人工操作,提高了水稻插秧的效率,可以节省劳动力和时间,实现了水稻种植的集约化生产,方便人员的统一管理,提高了农药、肥料及水源的使用效率。根据秧苗的不同情况,及时调整施肥比例和灌溉方式,进一步提高水稻的种植生产效率。另外,机械操作简单,快速,可以跟随农作物种植的进度,在农忙时进行及时的种植。
1.2 节省种植面积,提高水稻的产量
水稻插秧机在水稻种植中可以提高育苗的浓密度、水土肥力和插秧池的利用效率,与传统方式相比,机械化的生产模式的水稻秧苗提高了十倍,大大凸显了农机化的生产优势,有效节约了对农田的消耗程度,降低了水稻生产的费用和成本,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经济收入。与直播稻相比,采用水稻机插秧的播期会更早,有利于保证水稻的生育进程与当地的温光资源实现同步,足够的盖膜的时间可以减少病虫对水稻的破坏,实现农作物的增收增产。在我国不断减少农耕面积的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中水稻种植的农机化意义重大。
1.3 实现水稻种植的专业合作经营
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大力推广水稻种植农机化水平,通过建立专业合作组织,采用水稻机插秧实现水稻的品种、育秧、供秧、机插的统一经营,促进了水稻的规模化经营、区域化布局和标准化生产,大大实现了水稻种植的增产增收,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2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现状
2.1 农机与农艺结合工作有待提高
水稻机插秧技术涉及到农机与农艺,只有两者相互结合与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发挥水稻机插秧技术的优点。当前,有效配套机插秧过程中的农艺技术,合理做好选种搭配、种子处理、浸种催芽,育秧软盘泥土的厚度要适中,做好均匀播种和育苗管理。目前在机械化插秧过程中,部分农民还存在传统思想,认为机插秧技术复杂、难操作,还是手工插秧较可靠,并认为机械操作可能插秧技术不过关,容易导致水稻不高产。另外,由于农机与农艺分属于不同的部门水稻散播和直播技术在部分农村的推广应用,增加了农机与农艺的结合难度。
2.2 农民机插秧相关技术缺乏
当前,我国农村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农村所剩劳动力多以妇女为主,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低,不了解机插秧技术,认为其太过复杂,具有较多工序,操作程序较为繁琐,技术性较强,且难以操作,难以掌握与接受。另外,多数留守农民缺乏相关技术,导致机插秧操作难以实现。承包户由于缺乏足够的育秧机插技术和对育秧技术的认识不够充分,加之没有进行完善的育秧管理,导致出苗不齐或秧苗烧坏,出现了水稻种植的减产减收,降低了农民对机插技术的信任度,农民只得选择手工插秧。
2.3 机插秧技术的保障工作欠缺
在当前的农机推广中,插秧机多数是新型的高性能插秧机,其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和技术要求,如果操作不当,很容易导致出现机械故障,甚至损坏。在刚开始的推广过程中,由于机插秧机械零件的缺乏和修理技术的欠缺,导致农民在使用过程中的日常维护工作困难,一旦出现使用故障,需要请机械厂家的技术人员来进行维修,维修周期长,很容易耽误农时,影响到水稻的种植工作,同时降低了插秧机械的效率。如果生产厂家只注重销售,忽略技术保障和售后服务,加之插秧机厂家的售后服务成本高,导致插秧机技术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 完善机插秧推广工作的对策
3.1 加强农机与农艺的结合
农技推广中心、农机推广站、植保站、土肥站应相互配合,在分别发挥各自职能的同时,相互协调,促进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技术,共同完成各项技术指导工作。做好育秧环节的规范化和大田整体质量要求两方面的工作,深入探索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分析旱育水管、旱育旱管、本田泥浆育秧等多种技术模式,确保栽插质量,降低育秧成本,实现机插秧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工作。另外,加强对重点扶持专业合作社、水稻种植企业、种粮大户和科技示范户的技术支持与资金支持,使他们成为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工作的示范者,更快更好的促进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
3.2 做好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宣传工作
加大水稻机插秧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宣传国家和各级政府的惠农强农富农政策,加强扶持力度,加大各级政府的补贴力度,实现机插秧技术的全程补贴,全力推进机插秧工作,确保机插秧面积与数量的稳定增长。
3.3 加大对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支持力度
利用国家的购机补贴政策,采用样板的示范带头,动员农户报名购买相关机械,并做好机械的技术保障与售后服务工作,在各个地区设立插秧机械的特约维修点,为机械的售后服务工作提供便利,降低农民的维修成本和维修时间。为满足农户对多机型需求,积极引进适合山区、半山区操作的两行插秧机,逐年扩大机插秧的示范面积,提高现有插秧机的利用效能,实现水稻机插秧技术的全面推广应用。
4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在水稻机插秧过程中的实践分析
在进行水稻插秧机的插秧工作之前,首先要对水稻田进行施肥与翻耕,在施肥过程中,应做好施肥的科学性与合理性,重视前期、中期和后期肥料的使用工作,还应合理搭配氮、磷、钾等肥料,一般每公顷水稻田肥料的使用量为:复合肥375kg、有机肥10t左右、氯化钾187kg、尿素225kg、硫酸锌30kg,全部完成施肥工作后,紧要对水稻田进行翻耕处理。一般翻耕的深度在14cm左右,一定要全面粉碎前茬作物的秸秆,然后翻入到土壤下部。应在机插前2~3d将田刮平,然后将水放干,以降低营养土的含水量。待机插头一天或当天再放1~2cm的水层,这样既有利于插秧机行走,并且可以防止秧苗的严重倒伏,提高插秧质量和效率,表层土的含水量以泥脚深度为15~20cm为宜。在机插秧过程中,应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插秧机,笔者所在地区主要是采用行距为八行的插秧机。在插秧机的插秧使用过程中,应做好插秧机的检修工作,确保插秧机械使用状态的正常性。在实际的水稻栽培中,应合理确定水稻品种的株距和行距,横向来确定送秧苗的数量、纵向调节秧苗的数量,做好插秧机的使用状态的及时调整,这一点很好的体现了水稻机插秧技术中农机与农艺技术的结合。另外,还要筛选和整合所有插秧机的类型,根据不同的机型配合不同的农艺技术。同时,通过不断的自主研发,引进和吸收先进的技术,建立一套符合当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技术体系。
5 结束语
科学技术水平的持续提升,促进了水稻机械化的发展,缓解了劳动力不足的现状。但是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工作,常常由于受当地经济条件、地理环境的影响而无法开展,很多地区仍采用传统的人工种植方式,需要投入大量的劳动力,导致水稻种植过程效率低,严重制约了水稻产量的提升。通过不断的探索研究,实现农机与农艺的有效结合,可以有效的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品质,通过本文的研究,在分析水稻机插秧技术现状之后,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对策,并对农机与农艺结合实践进行了单独的分析,旨在提升水稻机插秧技术中农机与农艺的结合性。
[1]周国辉.农机与农艺相结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J].吉林农业(下半月),2015,12.
[2]百富荣.浅谈水稻机插秧超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意义[J].安徽农学通报,2016,06.
[3]邓红平.浅谈水稻机插秧育秧及其高产栽培技术[J].农业与技术,2016,06.
[4]朱景林.农机农艺融合的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经验及其工作完善的对策[J].湖南农业科学,2015,02.
F323.3
A
1004-7344(2016)15-0218-02
2016-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