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管理体系探析*

2016-03-12冯艳丽胡远亮

广州化工 2016年9期
关键词:实验室培训大学生

冯艳丽,余 翔,胡远亮,石 鹤

(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 黄石 435002)



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管理体系探析*

冯艳丽,余翔,胡远亮,石鹤

(湖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湖北黄石435002)

近年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在高等院校快速发展。提升该专业本科生科研创新能力,规范管理科研创新训练过程,是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的关键。本文分析了该专业学生在科研创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集选题、文献阅读与综述撰写、实验方案制定及论证、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室规范培训、实验实施及质量监控、科研论文撰写、企业实践及科研创新训练效果评价为一体的科研创新训练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可加快本科生由知识型转向创新型、应用型,并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食品科学与工程;科研创新训练;管理体系

食品科学与工程是一门集多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也是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2]。该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无机及有机化学、生命科学、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分析、物理化学等相关的基础知识和食品加工相关的基础理论和知识,还要求学生具备食品保藏、食品加工及食品化工相关的设计及开发能力[3]。然而,高等教育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重科学、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阻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1]。社会企业也反映工程类毕业生实践能力仍有待进一步提高[4]。近年来,各高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规定,以“兴趣驱动、自主实验、重在过程、面向需求”为原则[5],积极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强化实践教学,推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5]。笔者结合自身在指导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创新训练的实践经历,就如何建立高效创新训练管理体系进行探讨。

1 大学生创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创新训练的目的是探讨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同时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和发明创造的科学素质[6]。然而,在实施的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从而削弱了创新训练的效果。

1.1选题盲目

关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大学生的创新训练,一方面,学生认识到了实践技能在本科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对自己定位不准,跟风现象严重,再加上部分学生受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7]。上述原因导致部分学生盲目参与创新训练,盲目选题,常常半途而废。学生得不到系统训练并造成实验仪器的损耗及化学试剂的浪费,进而影响整个创新训练体系的运行。

1.2经费短缺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然而校级、省级及国家级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名额有限,获得资助的学生相对较少,因经费短缺导致实验无法完成,造成系统接受科研创新训练的学生人数也受到限制。虽然我校部分学生科研创新训练经费来自指导老师的课题,但经费短缺仍会造成部分涉及价格昂贵的化学、生化试剂以及检测费用的实验无法开展。

1.3管理体系不完善

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且实验周期较长,常出现学生兴趣殆尽而放弃实验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科研技能未得到系统的训练,在遇到问题时,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差。主要表现在查阅文献、综述撰写、数据分析以及论文撰写等方面。另外,实验室的开放度不够,本科生大多只能采用一些比较基础的方法开展实验,没有机会接触、使用大型仪器,导致实验的创新性不够[8]。上述原因导致学生因无法从实验过程中获取成就感而丧失对科研训练的兴趣。

2 科研创新训练管理体系的建立

针对上述本科生创新训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创新训练实际情况,探讨该专业学生创新训练管理体系的建立,在保障创新训练效果的同时,为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助力。

2.1创新训练的选题

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是以学生个人或创新团队开展科研立项,一般每个项目3~4人。由导师指导,学生自由选题,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的设计、准备、实施及结题等工作[9]。由于被资助的项目数量有限,因此,在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采取两种方式开展选题工作。一方面是学生自主选题,导师指导并申请立项且获批,项目可以进入实施阶段;另一方面,学生结合导师课题,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无论该科研立项是否获批,均可保证基础经费的来源。选题前,建立学生和指导老师之间的双向选择机制,激发学生的主动性。

2.2文献阅读及综述撰写

选题确定后,对学生进行查阅文献技能的培训。主要包括常用中文数据库如中国学术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等,以及英文数据库如SpringerLink数据库和ScienceDirect数据库等的文献检索方法。学生获取文献后,引导学生对所获取的文献进行归类整理,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着手所选课题文献综述的撰写。在撰写文献综述的过程中,除了对学生展开综述类文章写作方法的培训外,还进行相关文献管理软件如Endnote等的使用方法培训。针对上述培训,均制定培训教案,并实时监测学生培训效果。通过文献综述的撰写,了解课题研究进展,凝练和修正所选课题的切入点,为后续制定实验方案奠定基础。

2.3实验方案的制定及论证

根据对文献的了解,学生首先制定初步的实验方案。指导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对实验方案及其可行性进行论证,必要时请团队其他老师一起讨论,最终确定学生创新训练实验方案。对实验方案的论证主要包括依据文献,该方案是否可行?实验过程中所需设备及化学试剂等实验室是否能够满足?实验方案所涉及的内容是否存在过少或过多现象?创新训练小组成员能否完成实验所需工作量?上述内容,均应结合所在实验室以及所在院系开放实验室的基本情况,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客观评价,并对所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修改。

2.4实验操作技能及实验室规范培训

在开展实验前,对学生进行“岗前培训”。培训过程分为集中培训和“传帮带”两个阶段进行。集中培训内容主要包括实验室使用规范,其中主要包括常规仪器的使用及安全、化学试剂管理及订购、水电安全注意事项、实验良好习惯及实验室卫生等。通过集中培训让学生对实验室的运行模式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并严格遵守。这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科研素养及实验室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该阶段的培训一般为期1个月,培训结束后采取书面及实验室现场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考察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考核方可进入下一环节的培训。第二阶段的培训主要是通过研究方向相近的高年级同学带领低年级同学,有针对性的对新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方面的培训,一般可做到一对一,该阶段一般持续2个月。通过该阶段的培训,学生基本能掌握常规化学试剂的配制,能独立操作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要用到的基本设备。顺利通过该阶段学习的学生,方可着手自己所承担项目的具体实施工作。

2.5实验的实施及质量监控

完成“岗前培训”并考核合格的同学,开始项目的实施工作。项目实施从化学试剂的订购、常规器皿的准备开始。要求学生列出所需常用器皿的种类和数量、所需化学试剂的名称、级别和数量。根据实验室现有玻璃器皿及化学试剂库存情况,订购所需物品。并于实验开始前进行预实验,尤其是对于一些关键的检测方法进行验证,再次确认方法的可行性、准确度及精确度。实验开展期间,每两周进行一次例会,要求学生汇报实验进展,并提出在实验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及采取何种方式解决?这就要求学生对所获取的实验数据及时处理,并以科技论文格式进行总结。实验开展期间,对学生使用Origin、SPSS等数据处理及作图软件进行集中培训。引导学生发挥团队协作精神,集中团队的智慧,提升学生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指导老师应对学生的实验结果以及汇报情况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其中包括实验进展、所遇问题的解决、学生PPT制作、学生仪表仪态等。督促学生逐步改进,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同时也应做到对学生训练项目实施全程监控,尽量避免发生方向性的错误。

2.6科研论文及结题材料的撰写

完成科研训练的同学,指导教师应对其进行科研论文及结题材料撰写的培训。着重指导关于中文科技论文的撰写,同时也让学生了解英文科技论文的撰写方法。培训内容主要包括论文的主要结构、科技论文用语规范、科技论文格式规范以及写作技巧。对于所做课题内容相对完整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投稿,进行论文的发表。与此同时,学生应该完成结题材料的撰写,准备结题。

2.7学术交流及企业实践

在学生实施科研训练的过程中,指导老师为学生创造机会参加学术交流,开阔视野,并鼓励学生参与大会交流[10]。本实验室指导老师通过联系当地食品企业,组织学生参观并展开座谈,让学生了解实验室工作与工业化生产的区别。同时,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求,以及以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尤其是部分同学的训练项目就是校企合作项目的一部分,该部分同学更应该实时与合作企业沟通,解决企业所遇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该阶段的实践,主要是扩展学生思维,让学生将创新和应用联系起来。同时,鼓励学生在企业完成创新训练计划,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加快对社会环境的适应[11],这样才能向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目标迈进。

2.8科研创新训练效果评价体系的建立

建立学生创新训练效果的评价体系,主要包括实验的完成度、实验过程中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论文及结题材料撰写等方面。指导老师应就评价体系制定详细的评分标准,必要时集中实验室全体人员进行评分。该评价可作为学生年度考核及评优的参考。

3 结 语

大学生创新训练是大学生进行创造性劳动的一个过程。对他们而言,创新能力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为基础,更需要将其在实践中转化[12]。笔者认为,这个过程培养的不仅仅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还包括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甚至是为人处世的能力。这其中最重要的是学生完成一个项目的方式和方法,也是学习的方法和遇到问题后分析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建立整套学生创新训练的监控体系,可以在辅助学生完成创新训练的同时,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高,促使他们成为创新型的应用人才!

[1]李延华,王伟军,陈杰,等.食品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开放性实验体系构建模式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30):10816-10817,10819.

[2]张剑,李梦琴,冯勤,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教学体系改革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07(06):50-52.

[3]田洪磊,颜海燕,詹萍,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浅析[J].学理论,2015(8):155-156.

[4]李娟,金宏星,李成君,等.在高等工科院校中全面推广开放实验和大学生创新训练[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24(08):22-25.

[5]郭莉,王菡,王栩楠.探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管理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2012,22(06):118-121.

[6]杨琨,黄进,胡强,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探索[J].学理论,2014(33):191-193.

[7]熊玮,蔡奋韬.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中的主体角色关系转换研究[J].品牌(下半月),2015(02):135-136.

[8]朱明远,康丽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探讨[J].广东化工,2013,40(22):162.

[9]邓光明,贾贞.从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谈创新人才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40):43-44.

[10]李勇军,张海燕.大学生创新能力训练模式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31(11):17-19+28.

[11]马龙,张斌,许晖,等.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析 [J].广州化工,2014,42(01):142-143.

[12]吕品.基于创新训练项目的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视界,2015(11):39.

Study on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Innovative Practice in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ENG Yan-li, YU Xiang, HU Yuan-liang, SHI He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Hubei Normal University, Hubei Huangshi 435000, China)

Major of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develops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Enhance the scientific innovative ability of this major and regulate the process are key issue for bringing up high-quality and innovative applied personnel. Existential questions found during process of scientific innovative practice were analyzed. A management system of scientific innovative practice which combined with subject selection, literature reading and review, experimental design and argument, training of experimental operates skill and laboratory practices, experimental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scientific paper writing, industry practice and evaluation of innovative practice results was established. Transition process of undergraduates from knowledge-based to innovation-oriented and application-based and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were enhanced.

Food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cientific innovative practice; management system1

湖北师范大学2015年教学研究项目。

冯艳丽(1981-),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食品生物技术相关的教学与研究。

G40-058

A

1001-9677(2016)09-0206-03

猜你喜欢

实验室培训大学生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