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种养结合模式及发展情况
2016-03-12张晓霞王彦华郑爱荣
张晓霞,牛 岩,王彦华,郑爱荣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8)
河南省种养结合模式及发展情况
张晓霞,牛 岩,王彦华,郑爱荣
(河南省饲草饲料站,河南 郑州 450008)
种养结合是将种植和养殖有机结合起来,变单程短链结构为长链循环利用,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随着现代畜牧业的发展,生态环保压力越来越大,如何充分发挥农业大省和畜牧业大省的优势,积极释放农牧结合、草畜配套系统耦合产生的综合效益,实现“保供给、保生态、保安全”,是摆在畜牧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种养结合的概念和意义
1.1 种养结合提出背景
2013年8月任继周院士就调整我国种植业结构专门致信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6月,任继周等九位院士向中央提出了“我国耕地农业应向粮草兼顾转型发展的建议”;同年10月,汪洋副总理在草原工作专题研讨会上,采纳了由方精云院士等向国务院提交的《建立生态草业特区,探索草原牧区发展新模式》咨询报告中“草牧业”的提法;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正式提出草牧业,提出开展种养结合模式试点,“加快发展草牧业,支持青贮玉米和苜蓿等饲草料种植,开展粮改饲和种养结合模式试点,促进粮食、经济作物、饲草料三元种植结构协调发展”。大力发展草牧业,不断推进种养有效结合不仅是调整我国农业结构的重要途径,更是畜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要举措。
1.2 种养结合的概念
种养结合是以种植业或养殖业一方为基础,流转土地以自种自养、订单供应等方式,配套完善养殖业或者种植业,实现种养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模式,这种方式以当地的农业生产资源禀赋为依托,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推动种植产品就地转化、养殖所需饲草就地供应、产生的农畜废弃物就地资源化利用,实现“植物生产、动物转化、微生物还原”,是农牧业高效、低成本生产经营和生态循环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促进农业持续增效的重要途径。
1.3 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的重要意义
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深度融合必将促进并推动一批农副产品深加工、物流配送、销售运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种养加销一体化的生态农业综合体系,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促进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种养结合增加有机肥的投入量,实行有机与无机相结合,减少无机肥及农药的施用量,同时能够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最终形成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建设产业化生产基地的现代化农业模式。
2 河南省种养结合发展现状
现代畜牧业发展中“环保、土地、资金”三弦紧绷,迫切需要草牧业的融入调合。以养定种,种养结合不仅能够提升畜牧业发展效益,同时能够发挥草类植物在消纳养殖污水、清除土壤污染方面的巨大潜力,解决畜牧业排污难、治污难的问题。河南省种植户、养殖户发展种养结合的积极性较高,且种植户、养殖户自我发展的模式种类较多,根据畜种和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根据畜种不同,可以分为苜蓿+青贮玉米-奶牛型、牧草-肉牛型、牧草-肉羊型、牧草-生猪型
2.1.1 苜蓿+青贮玉米-奶牛型 大型奶牛养殖企业租赁或者通过组建子公司租赁土地用于苜蓿、青贮玉米、甜高粱等优质牧草的规模化生产,生产的草产品以自用为主。该类型中,牧草生产达到规模化水平,机械化程度较高,生产的牧草产品质量高,能够确保提供给奶牛安全高质量的饲草。同时降低了养殖环节的饲料成本,养殖粪污堆贮后直接作用于牧草地,提高肥力的同时解决了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费用,减少化肥使用量,减少了土地污染。
从经济效益分析,自种牧草比购买牧草费用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苜蓿每1 000 kg降低约800元,全株玉米青贮饲料每吨降低约100元,玉米秸秆青贮饲料每1 000 kg降低约250元。按1头奶牛1年消耗1 000 kg苜蓿和6 000 kg全株玉米青贮饲料计算,可节约粗饲料成本1 400元,而且保证了青贮饲料和苜蓿的质量,进而提升乳品质量。苜蓿+全株玉米青贮-奶牛模式中牛奶中的蛋白含量达到3.6%,乳脂率达到3.8%。
2.1.2 牧草-肉牛型 河南省肉牛养殖场种植的牧草主要有专用青贮玉米、甜高粱、甜玉米、紫花苜蓿、黑麦草等,以青贮玉米、甜高粱等大面积禾本科牧草为主,配套种植小面积的紫花苜蓿等豆科牧草。以“青干草+青贮饲料”饲喂的肉牛平均日增重比普通秸秆饲喂肉牛高0.45 kg,每千克按28元计算,生长期内每头牛每天可增效12.6元。该类型中,青干草的种类通常为苜蓿、羊草、黑麦草等,青贮玉米可用青贮甜高粱、青贮甜玉米等青贮饲料替换。
2.1.3 牧草-肉羊型 种植的牧草主要有高丹草、籽粒苋、苜蓿、青贮玉米、饲用甜高粱等,同奶牛、肉牛一样,发展肉羊种养结合除了节约饲料成本外,可在人工草地划区轮牧,由全舍饲改为夏秋放牧,冬春舍饲,既能为冬季贮草,又能改善羊只生长环境,提高肉羊生长性能和繁殖率。
2.1.4 牧草-生猪型 据报道在母猪日粮中添加苜蓿鲜草能够显著提高母猪繁殖率和仔猪成活率。如济源市坡头镇某农户家饲养有37头经产母猪自繁自养,2015年出售育肥猪700头。现种植冬牧70和狼尾草轮播3亩,紫花苜蓿1.2亩,每天每头妊娠期母猪饲喂3.5~4 kg青绿饲料,精料仅喂1~2 kg,产仔数高达13头左右,断奶仔猪11头;且猪体抗病性强,母猪产奶多,仔猪成活率高,仅2015年1年利润达80多万元。
2.2 根据侧重点不同,可以分为以种带养、以养促种和订单种养三种模式
2.2.1 以种带养 近年来,河南省在发展草业产业化方面出台了多种举措,促进了河南省草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形成了一些草业专门化企业。但由于草业产业市场尚不完善,企业效益易受价格影响产生波动。一些企业为了降低因价格下调带来的风险,主动投建养殖场,自用一部分草产品,剩余部分投入市场销售。该模式以种草为主,养殖为辅,呈现出种草面积大、专业化程度高、商品草质量好,养殖畜种多为草食性动物、规模小、粪污产生量小的特点,种植用地能够完全消纳养殖粪污。
2.2.2 以养促种 养殖企业为了节约饲料成本,降低粪污处理费用,利用养殖场剩余土地或者租赁养殖场周边土地种植饲料作物,多为青贮玉米等一年生牧草或玉米等粮食作物和蔬菜,在收获籽实的同时获得农副产品饲料,养殖产生的粪污直接用于种植用地。该模式以养殖为主,种草为辅,种草面积小,养殖种类主要为肉牛、奶牛、猪等粪污生产量较大且不易处理的畜种。
2.2.3 订单种养 专业的商品草生产企业与一家或多家养殖企业签订供草合同;或者规模养殖场与周边农户签订饲草收贮合同;养殖企业同样可以将粪污处理成有机肥出售给草业企业。该类模式下,草业生产和养殖都能达到规模化和专门化水平,同时降低市场风险,提高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上述三种模式之间的界限不明显,侧重点不同,以种带养和以养促种中同时可能存在订单种养。只有少许资金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能够实现种养并重,如牛硕牧业、南阳市卧龙区农开种植专业合作社、汤阴大运等。
2.3 根据产业延伸方向分为“养殖-沼气-种植”,“养殖-有机肥-种植”,“养殖-种植-旅游”三种模式
2.3.1“养殖-沼气-种植” 养殖场将粪污用作沼气,产生的沼液和沼渣用于蔬菜、粮食作物或者牧草的种植,高效循环。漯河市天农源实业有限公司以肉牛养殖为主,公司建千立方沼气一座,所产沼气供周围800户农民生活用气,年产万吨沼液作为肥料种植牧草,产生沼渣利用烘干机处理,生成优质肥料外销。
2.3.2“养殖-有机肥-种植” 多见于中小规模养殖场,将粪污堆贮作为有机肥直接用于种植优质果蔬,少量采用微生态发酵生产有机肥自用或出售给附近农户用作蔬菜和粮食种植。如邓州昱通牧业通过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在牛奶价格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实现全年盈利。
2.3.3“养殖-种植-旅游” 近年来不断兴起的农家乐是促进这一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该模式通常两种或多种畜种散养,如土鸡、黑猪、肉羊等,也有单一养殖模式,粪污作为有机肥用于种植花卉、蔬菜、经济林木等,发展观光旅游。如洛阳牧丰农业有限公司、汤阴大运等在种植紫花苜蓿的同时,发展生态散养、观光旅游。
3 河南省种养结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种养结合技术环节薄弱,效益未全部凸显
一是种草技术掌握不全面。很多农户轻视种草技术,造成种草效益低下甚至失败。二是草畜配套技术不成熟。种与养在种类、质和量上不能科学匹配,牧草的收贮加工与畜禽不同阶段的日粮配比不科学等等,导致养殖效果没有能够完全发挥,反而增加了生产成本。三是缺乏相关技术标准规程,不能有效指导生产。
3.2 种养结合产业链不完善
一是种养结合比较优势尚未发挥,增值效果不明显。饲喂优质牧草生产的优质畜产品未能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除了增量外,其增质效益尚未得到认可。二是种养加一体化产业链不完善。种养结合供应链初步形成,但种植和养殖深加工开发力度不够,种养加一体化、产加销结合的全产业链未形成。三是系统内循环模式简单。目前养殖业向种植业转移,粪污处理模式较为简单,大多为简单的堆贮或直接上田,循环的粪便和污水量所占比例仍然偏低。
4 发展建议及对策
4.1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将优质牧草苜蓿、青贮专用玉米、饲用甜高粱等的种植纳入政策补贴,扩大优质牧草种植面积,提高草产品质量,充分发挥牧草在畜牧业生产中的作用;二是对养殖企业粪污处理进行补贴,加大对养殖场粪污处理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对于建设配套先进粪污处理设施的养殖场给予适当奖励;三是对种养结合型农业循环产业的发展,在整合的支农资金中进行适当倾斜,促进种养循环经济的发展。
4.2 加快技术研发
一是有效整合科研院所科技力量,加快研发种养结合各个环节关键技术,如草田轮作、以草代料日粮配比技术、粪尿无害化处理肥田技术等。二是加快整合一批种养结合集成技术模式,将成功的模式、成熟的经验尽快推广出去;三是继续加强对发展种养结合的技术培训与指导,并将技术服务逐步融入到种养结合的每一个环节,帮助规模养殖业主解决生产中的各种技术难题,真正消除其种养结合的后顾之忧。
4.3 加强示范推广
一是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多种渠道加强种养结合的宣传,让广大规模养殖业主充分认识到种养结合的现实意义。通过效益分析与对比,让规模养殖业主深刻体会种养结合的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从而提高其发展种养结合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二是积极培育典型企业,示范带动发展。立足现有种养结合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发展一批典型模式,通过典型带动,以点带面,以面带片,促进发展适度规模的种养结合企业。三是将种养结合与精准扶贫开发结合起来,因地制宜,示范推广种养结合模式,带动农户尽快脱贫致富。
S816
B
1004-5090(2016)12-0026-03
2016-10-26)